看看你能考幾分,2018年北京卷試題及答案

看看你能考幾分,2018年北京卷試題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看看你能考幾分,2018年北京卷試題及答案

語文(北京卷)

本試卷共10頁,150分。考試時長150分鐘。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併交回。

一、本大題共7小題,共23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7題。

材料一

當年,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推動了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產業界、學術界的高頻詞。有研究者將人工智能定義為:對一種通過計算機實現人腦思維結果,能從環境中獲取感知並執行行動的智能體的描述和構建。

人工職能並不是新鮮事物。20世紀中葉,“機器思維”就已出現在這個世界上。1936年,英國數學家阿蘭·麥席森·圖靈從模擬人類思考和證明的過程入手,提出利用機器執行邏輯代碼來模擬人類的各種計算和邏輯思維過程的設想。1950年,他發表了《計算機器與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斷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標準,即“圖靈測試”。“圖靈測試”是指一臺機器如果能在5分鐘內回答由人類測試者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且超過30%的回答讓測試者誤認為是人類所答,那麼就可以認為這機器具有智能。

20世紀80年代,美國哲學家約翰.希爾勒教授用“中文房間”的思維實驗,表達了對“智能”的不同思考。一個不懂中文只會說英語的人被關在一個封閉的房間裡,他只有鉛筆、紙張和一大本指導手冊,不時會有畫著陌生符號的紙張被遞進來。被測試者只能通過閱讀指導手冊找尋對應指令來分析這些符號。之後,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樣寫滿符號的的答卷。被測試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實這些紙上用來記錄問題和答案的符號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確的。上述過程中,被測試者代表計算機,他所經歷的也正是計算機的工作內容,即遵循規則,操控符號。“中文房間”實驗說明,看起來完全智能的計算機程序其實根本不理解自身處理的各種信息。希爾勒認為,如果機器有“智能”,就意味著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機器沒有理解能力,那麼所謂的的“讓機器擁有人類智能”的說法就是無稽之談了。

時至今日,研究者們對“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識。但是,正是對“何為智能”這個核心問題的不斷思考和解答,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在不同層面的發展。(取材於譚營等人的文章)

1.下列對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義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人工智能是對一種智能體的描述和構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動的智能體。

C.人工智能是計算機對環境的描述和構建。

D.人工智能是對計算機思維的實現。

2.根據材料一,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數學家圖靈提出了用機器來模擬人類行為的設想。

B.“圖靈測試”提出了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斷標準。

C.“中文房間”實驗是為了證明計算機無法理解中文。

D.圖靈和希爾勒全都認為計算機是可以擁有智能的。

3.根本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符號主義學派認為“智能”表現為解決具體問題的思維能力。

B.聯結主義學派和符號主義學派都認為應研究人類大腦的結構。

C.行為主義學派主張應把人類感知和行動的本能作為研究的內容。

D.三個學派對“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們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

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語音技術(部分)通過了“圖靈測試”。這個消息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於人工智能的思考:當機器人越來越像人,我們應該怎樣做?

在人工智能的開發過程中,設計者會遇到倫理問題的挑戰。比如著名的“隧道問題”: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在通過黑暗的隧道時前方突然出現一個小孩,面對撞向隧道還是撞向行人這種進退維谷的突發情況,自動駕駛汽車會怎麼做?

自動駕駛汽車依靠的是人工智能“大腦”,它會從以往案例數據庫中選取一個與當前情景較相似的案例,然後根據所選案例來實施本次決策。當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時,汽車仍然會進行搜索,即在“大腦”中迅速搜索與當前場景相似度大於某個固定值的過往場景,形成與之對應的決斷。如果計算機搜索出來的場景相似度小於那個值,自動駕駛汽車將隨機選擇一種方式處理。

那麼,如果自動駕駛汽車傷害了人類,誰來負責呢?有的學者認為不能將人工智能體作為行為主體對待。因為“主體”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觀判斷能力以及情感和價值目標設定等。人工智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智能”,它所表現出來智能以及對人類社會道德行為規範的掌握和遵循,是基於大數據學習的結果,和人類主觀意識有本質的不同。因此,人工智能體不可以作為社會責任的承擔者。以上述自動駕駛汽車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開發者負責,還是由汽車公司負責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負責,或者各方在何種情形下如何分擔責任,應當在相關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規框架下通過制訂商業合同進行約定。

人工智能在未來還可能產生的一個問題就是“奇點(singularity)”。所謂“奇點”就是指機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類智能,那時機器將能夠進行自我編程而變得更加智能,它們也將持續設計更加先進的機器,直到將人類遠遠甩開。儘管研究者對“奇點”到來的時間和可能性還有爭議,但是不管“奇點”時刻能否真的到來,在技術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我們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異化”。在我們訓練人工智能的同時,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訓練”了。我們的一舉一動、生活愛好都將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無形中暗暗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當我們還在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驕傲的時候,也許已不知不覺地淪為了數據的囚徒。

面對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種種衝擊,上世紀50年代美國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對我們依然有借鑑意義。這三大定律是: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到人受傷害而袖手旁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歸根結底,人是智能行為的總開關。人工智能的開發者應該始終把對社會負責的原則,放在對技術進步的渴望之上。人類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綢繆,應對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威脅。(取材於芮喆等人的文章)

4.下列對材料一、材料二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無稽之談:沒有根據的言論。稽,考證。

B.進退維谷:進退兩難,很難做出選擇。

C.袖手旁觀:置身事外,不提供幫助。

D.未雨綢繆:比喻雖然事情不會發生也要做好準備。

5.根據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自動駕駛汽車能夠根據情景的相似度進行決策。

B.人工智能體的“智能”和人類的主觀意識相同。

C.人們認為人工智能的“奇點”總有一天會到來。

D.在任何情況下,機器都應該服從人的一切命令。

6.根據材料二,下列現象屬於被人工智能“異化”的是(3分)

A.經常使用“健康手環”來檢測自己的運動健康狀況。

B.工作繁忙無暇做家務,購買智能產品幫助清掃房間。

C.出行全依賴手機導航,喪失了應有的路線識別能力。

D.從事某一職業過久,習慣了用行業思維來思考問題。

7.根據材料一、材料二,簡要說明人類對人工智能的認識是如何不斷深化的。(5分)

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

(一)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8-12題。(共19分)

(1)積微,月不勝【1】日,時不勝月,歲不勝時。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後興之務之,如是則常不勝夫敦比【2】於小事者矣。是何也?則小事之至也數,其懸【3】日也博,其為積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懸日也淺,其為積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時者霸,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時,僅存之國危而後戚之,亡國至亡而後知亡,至死而後知死,亡國之禍敗不可勝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時記也,王者之功名, 不可勝日誌也。財物資寶以大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積微者速成。《詩》曰:“德輶【4】如毛,民鮮克舉之。”此之謂也。

(取材於《荀子》)

註釋:【1】勝,超過。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從事。本句意思是,像這樣,那麼只顧處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從事小事的。【3】懸:懸掛,此處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輕。

(2)使治亂存亡若高山之與深谿,若白堊之與黑漆,則無所用智,雖愚猶可矣。且【1】治亂存亡則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見、如可不見。故智士賢者相與積心愁慮以求之,猶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與東夷八國不聽之謀。故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

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取材於《呂氏春秋》)

註釋:【1】且:連詞,表示轉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時不勝月 時:季節

B.僅存之國危而後戚之 戚:為……悲傷

C.智士賢者與積心愁慮以求之 相與:一同、都

D.取其金,則無損於行 行:行為

9.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

A.{故善日者王 B.{亡國之禍敗不可勝悔也

王者敬日 不可勝日誌也

C.{此之謂也 D.{察其秋毫

若白堊之與黑漆 其人拜之以牛

10.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事之至也數

小事出現得很頻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國家就會滅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業很顯赫

D.賜失之矣

賜,你丟失了機會啊

11.將下面句子譯為現代漢語。(4分)

①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

②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12.以上兩則短文都講到要重視微小的事情。請根據要求作答。(6分)

①分別寫出兩則短文中能作為中心論點的一個句子。

②分別為兩則短文擬定標題,並簡要說明理由。(標題字數限定2-5字)

(二)根本要求,完成第13題。(共5分)

13.《論語》記錄了孔子與弟子間的許多對話,如《先進》篇:

子路問:“聞斯【1】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註釋:【1】斯:就。【2】兼人:勇於作為。

請簡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內容,並說明此則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樣的思想。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4-16題。(共12分)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2】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江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註釋:【1】這首詞作於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當時辛棄疾閒居江西上饒。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監察等事務。【2】繡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撫巴蜀百姓。【4】銅鞮陌:代指襄陽。

14.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的開頭四句,先寫對方行程,再寫自己的多病與離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悵。

B.李正之即將遠赴蜀地擔任要職,作者滿含深情地稱許友人才華出眾,巨筆如椽。

C.作者認為荊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詩的好素材,如廬山景、赤壁浪、襄陽月。

D.詞的結尾兩句,懷念過去與李正之雪中賞梅的情景,表達對友誼的珍惜與讚美。

15.辛棄疾詞善於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來抒情達意。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東北看驚諸葛表”,借用諸葛亮上表出師的典故,勉勵友人報國立功。

B.“赤壁磯頭千古浪”。借用蘇式遊覽赤壁的典故,抒發人生短暫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表達對友人的擔憂,望其早歸。

D.“兒女淚,君休滴”,化用王勃“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表現宦遊漂泊的悽苦。

16.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論本詞的藝術特色說:“龍吟虎嘯之中,卻有多少和緩。”

請談談你對上述評論的理解,結合具體詞句作簡要闡述。(6分)

17、在橫線出填寫作品原句。(共8分)

①陶淵明是很多古代詩人的偶像。《歸園田居》(其一)寫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是一種應用文體,不容易寫出真情實感。李密《陳情表》卻寫得極為感人:“臣無祖母_______, ________ ;祖母無臣________,_________。”

③古人送別,常在渡口碼頭。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________,__________。

金秋十月,天高雲談,今天大家齊聚一堂,真可謂“________,________”。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在校同學,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四,本大題共5小題,共23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題。

水缸裡的文學

①我始終認為,我的文學夢,最初是從一口水缸裡萌芽的。

②我幼年時期自來水還沒有普及,一條街道上的居民共用一個水龍頭,因為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儲水的水缸,我們家的水缸雄踞在廚房一角,像一個冰涼的大肚子巨人,也像一個傲慢的家庭成員。記得去水站挑水的大多是我的兩個姐姐,她們用兩隻白鐵皮水桶接滿水,歪著肩膀把水挑回家,嘩嘩地倒入缸中,我自然是袖手旁觀,看見水缸裡的水轉眼之間漲起來,清水吞沒了褐色的缸壁,我便有一種莫名的亢奮。現在回憶起來,亢奮是因為我有秘密,秘密的核心事關水缸深處的一個河蚌。

③請原諒我向大人們重複一遍這個過於天真的故事,故事說一個貧窮而善良的青年在河邊撿到一隻被人丟棄的河蚌,他憐惜地把它帶回家,養在唯一的水缸裡。按照童話的講述規則,那河蚌自然不是一隻普通的河蚌,蚌裡住著人,是一個仙女!也許是報知遇之恩,仙女每天在青年外出勞作的時候從水缸裡跳出來,變成一個能幹的女子,給青年做好了飯菜放在桌上,然後回到水缸鑽進蚌裡去。而那貧窮的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青年,從此豐衣足食,在莫名其妙中擺脫了貧困。

④我現在還羞於分析,小時候聽大人們說了那麼多光怪陸離的童話故事,為什麼獨獨對那個蚌殼裡的仙女的故事那麼鍾情?如果不是天性中有好逸惡勞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餡餅的庸眾心理。我至今還在懷念打開水缸蓋的那些瞬間,缸蓋揭開的時候,一個虛妄而熱烈的夢想也展開了:我盼望看見河蚌在缸底打開,那個仙女從蚌殼裡鑽出來,一開始像一顆珍珠那麼大,在水缸裡上升,上升,漸漸變大,爬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正規仙女的模樣了。然後是一個動人而實惠的細節,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簡單清掃一下,她開始往來於桌子和水缸之間,從水裡搬出一盤盤美味佳餚,一盤雞,一盤鴨,一盤炒豬肝,還有一大碗醬汁四溢香噴噴的紅燒肉!(仙女的菜餚中沒有魚,因為我從小就不愛吃魚。)

⑤很顯然,凝視水缸是我最早的閱讀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懷念的閱讀方式,這樣的閱讀一方面充滿詩意,另一方面充滿空虛,無論是對詩意還是空虛,都要用時間去體會。我從來沒有在我家的水缸裡看見童話的再現,去別人家揭別人家的水缸也一樣,除了水,都沒有蚌殼,更不見仙女。偶爾地我母親從市場上買回河蚌,準備燒豆腐,我卻對河蚌的歸宿另有想法,我總是覺得應該把河蚌放到水缸裡試驗一下,我試過一次,由於河蚌在水裡散發的腥味影響水質,試驗很快被發現,家裡人把河蚌從缸底撈出來扔了,說,水缸裡怎麼養河蚌?你看看,辛辛苦苦挑來的水,不能喝了,你這孩子,聰明面孔笨肚腸!

⑥我同年時僅有的科學幻想都侷限於各種飛行器,我渴望閱讀,但是身邊沒有多少適合少年兒童的書,我想吃得好穿得光鮮,但我的家庭只能提供給我簡陋貧困的物質生活。 這樣的先天不足是我童年生活的基本寫照,今天反過來看,恰好也是一種特別的恩賜,因為一無所有,所以我們格外好奇。我們家家都有水缸,一隻水缸足以讓一個孩子的夢想在其中暢遊,像一條魚。孩子眼裡的世界與孩子身體一樣有待發育,現實是未知的,如同未來一樣,刺激想象,刺激智力,我感激那隻水缸對我的刺激。

⑦我一直相信,所有成人一本正經的藝術創作與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可能是互動的。對於普通的成年人來說,好奇心是廣袤天空中可有可無的一片雲彩,這雲彩有時燦爛明亮,有時陰鬱發黑,有時則碎若遊絲,殘存在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好奇心都變得功利而深奧,有的直接發展為知識和技術。對人事糾纏的好奇心導致了歷史哲學等等人文科學,對物的無限好奇導致了無數科學學科和科技發明。而所謂的作家,他們的好奇心都化為了有用或無用的文字,被淘汰,或者被挽留。這是一個與現代文明若即若離的族群,他們閱讀,多半是出於對別人的好奇,他們創作,多半是出於對自己的好奇。在好奇心方面,他們扮演的角色最幸運也最蹊蹺,似乎同時擁有幸運和不幸,他們的好奇心包羅萬象,因為沒有使用價值和具體方向而略顯模糊,憑藉一顆模糊的好奇心,卻要對現實世界做出最鋒利的解剖和說明,因此這職業有時讓我覺得是宿命,是挑戰,更是一個奇蹟。

⑧一個奇蹟般的職業是需要奇蹟支撐的,我童年時期對奇蹟的嚮往都維繫在一隻水缸上了,時光流逝,帶走了水缸,也帶走了一部分奇蹟。我從不喜歡過度美化童年的生活,也不願意坐在回憶的大樹上賣弄氾濫的情感,但我絕不忍心拋棄童年時代那水缸的記憶。這麼多年來,我其實一直在寫作生活中重複那個揭開水缸的動作,誰知道這是等待的動作還是追求的動作呢?從一隻水缸看不見人生,卻可以看見那隻河蚌,從河蚌裡看不見鑽出蚌殼的仙女,卻可以看見奇蹟的光芒。(取材於蘇兒的同名散文)

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們家的水缸雄踞在廚房一角 雄踞:頗有氣勢地蹲坐。

B.一個虛妄而熱烈的夢想也展開了 熱烈:熱鬧,眼花繚亂

C.爬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正規仙女的模樣了 正規:與想象的標準吻合D.賣弄氾濫的情感 氾濫:過度,不加節制

19.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②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員”,形象地寫出了在孩子眼裡水缸是家裡一個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文章第⑤段中“聰明面孔笨肚腸”寫出了大人對“我”行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對孩子純真心理的不理解。

C.第⑦段承接上文,從對童年生活和夢想的感悟轉向對成人好奇心的議論,最後揭示了好奇心與文學創作的關係。

D.作者很懷念過去一無所有的生活,因為簡陋貧困的物質生活是一種特別的恩賜,只有這樣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20.文章第④段對河蚌仙女夢想的描述與第③段的童話故事相比有什麼不同?這樣寫有什麼作用?(5分)

21.本文題目“水缸裡的文學”意蘊豐富,綜觀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為題有怎樣的表達效果?(6分)

22.作者說:“凝視水缸是我最早的閱讀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懷念的閱讀方式。”實際上,像這樣非書本的“閱讀”在生活中多種多樣。結合你的經歷,談談你對這類“閱讀”的體會。要求:寫出具體的“閱讀”對象以及獲得的體驗和感悟。(6分)

五、本大題共2小題,共60分。

23.微寫作(10分)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

①在《紅巖》《邊城》《老人與海》中,至少選擇一部作品,用一組排比比喻句抒寫你從中獲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寫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②從《紅樓夢》《吶喊》《平凡的世界》中選擇一個既可悲又可嘆的人物,簡述這個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節。150-200字。

③讀了《論語》,在孔子的眾弟子之中,你喜歡顏回,還是曾參,或者其他哪位?請選擇一位,為他寫一段評語。要求:符合人物特徵。150-200字。

24.作文(50分)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①今天,眾多2000年出生的同學走進高考考場。18年過去了,祖國在不斷髮展,大家也成長為青年。

請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恰當充實,論證合理。

②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優美生態環境是每一箇中國人的期盼。

請你展開想象,以“綠水青山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

要求:立意積極向上,敘事符合邏輯;時間、地點、人物、敘事人稱自定;有細節,有描寫。

看看你能考幾分,2018年北京卷試題及答案

參考答案:

看看你能考幾分,2018年北京卷試題及答案

看看你能考幾分,2018年北京卷試題及答案

看看你能考幾分,2018年北京卷試題及答案

看看你能考幾分,2018年北京卷試題及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