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00億到3500億,這個品牌超越了華為和工商銀行

2018年世界品牌實驗室《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近日在京發佈。在這份基於財務數據、品牌強度和消費者行為分析的年度報告中,國家電網以4065.69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榜首,排在其後的二三名分別是騰訊(4028.45億元)和海爾(3502.78億元)。

從600億到3500億,這個品牌超越了華為和工商銀行

2018年度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的總價值為184459.11億元,比去年增加28879.05億元,增加幅度為18.56%。從2004年到今年,此榜單已經評選了十五年了。入選門檻也從5億元提高到了23.52億元,前500名品牌的平均價值從49.43億元變為368.92億元。當年排名第一的海爾的價值僅612.37億元到現在已經達到3502.78億元,其品牌價值幾乎翻了六倍。

海爾集團之所以能常年屹立不倒,這與一個人密不可分。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當35歲的張瑞敏出任青島電冰箱總廠(海爾的前身)廠長的時候,他已經是這一年裡更換的第四任廠長了,而擺在他面前的是這樣一副爛攤子:負債147萬元、600名職工有一半想調走。

新官上任三把火,沒想到這第一把火就很快燒著了,而且徹底改變了海爾的命運。

從600億到3500億,這個品牌超越了華為和工商銀行

張瑞敏剛上任不久,就有一個朋友來廠裡買冰箱。他陪著朋友逛了一圈,發現了很多冰箱都有問題,最後實在沒辦法,隨便挑了一臺湊合著拉走。朋友走後張瑞敏憋紅了臉,領著管理員檢查倉庫,發現倉庫的400多臺冰箱中有76臺不合格,次品率高達20%!

他隨即召集全體員工到倉庫開現場會,問大家怎麼辦?多數人提出,這些冰箱雖有問題但也能將就著用,便宜點兒處理給職工算了。當時一臺冰箱的價格800多元,相當於一名職工兩年的收入。

這看上去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可張瑞敏卻說:“我要是允許把這76臺冰箱賣了,就等於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760臺這樣的冰箱。”他宣佈,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誰幹的誰來砸,並掄起大錘親手砸下了第一錘。

從600億到3500億,這個品牌超越了華為和工商銀行

張瑞敏砸冰箱

面對眼含熱淚親手砸爛自己製造的冰箱的職工,張瑞敏說:“過去大家沒有質量意識,所以出了這起質量事故。這是我的責任。這次我的工資全部扣掉,一分不拿。今後再出現質量問題就是你們的責任,誰出質量問題就扣誰的工資。”

從此,海爾人的質量意識被徹底喚醒了,這次砸冰箱事件也砸出了海爾“要麼不幹,要幹就要爭第一”的精神。1991年,海爾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的稱號;1992年到1998年,海爾先後兼併了大大小小18家企業,使海爾的經營範圍從冰箱擴大到各類家電產品;1999年以後,海爾走向了國際化品牌之路,並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絡,成為了中國響噹噹的國際知名品牌。

從600億到3500億,這個品牌超越了華為和工商銀行

但到了2015 年,隨著空調逐步走向千家萬戶,美的和格力迅速崛起,他們對海爾家電行業第一的寶座虎視眈眈,而海爾遭遇上市後的首次業績下滑,營收 897.48 億元,同比下降 7.41%,淨利潤 43.01 億元,同比下降 19.42%。唱衰海爾轉型的聲音,一度到達頂峰。

面對此情此景,張瑞敏帶著海爾選擇了一條激進的路徑:做互聯網轉型,整個企業打散成直面用戶的創客團隊。在海爾看來,網絡化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路徑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供應鏈無尺度,即大規模定製,按需設計,按需製造,按需配送。

就像當年砸冰箱一樣,海爾在確定目標之後,轉型非常快,也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海爾大型家用電器在2016年品牌零售量佔全球市場的10.3%,居全球第一;同時,冰箱、洗衣機、酒櫃、冷櫃也分別以大幅度領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繼續蟬聯全球第一。

從600億到3500億,這個品牌超越了華為和工商銀行

2017年海爾集團收入達到2419億元,全球範圍內增長20%,這是近些年增長最快的一年;海爾集團利稅301億元,是歷史上首次突破300億元,全球的經營利潤的增長達到了41%,這也是這些年以來利潤增長最快的一年。

今天,在這個企業短兵相接激烈競爭的市場,單靠思想取勝機會渺茫。市場像一塊有限的餅,當你不能勇猛地切得比別人更大時,你就開始落後,最後甚至出局。這是企業的宿命,張瑞敏很清楚。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企業轉型過程中,如果只是盯到“有”,侷限於此消彼長的遊戲,很不高明。

所以,當很多傳統企業還在猶豫要不要入駐天貓,京東的時候,海爾已經先行一步了。去年雙十一,海爾家電在天貓賣了11億,勇奪大家電行業第一名,這是海爾繼成功轉型互聯網之後,再一次奪冠。

從600億到3500億,這個品牌超越了華為和工商銀行

如今,張瑞敏又有了新的挑戰,他要帶海爾以創新創業的精神實現了物聯網的轉型突破。目前,海爾在智能家居、物流、電商都動作頻頻。但是,最大的問題是還沒有孵化出一個足夠亮眼的產品,這對海爾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風險。

對此,69歲的張瑞敏坦言:“如果說風險,就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現在已經做了很多的孵化。說直接點,它們必須孵化出來。如果孵化不成功,就沒有路了。回去也沒有路了。”

從600億到3500億,這個品牌超越了華為和工商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