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0亿到3500亿,这个品牌超越了华为和工商银行

2018年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近日在京发布。在这份基于财务数据、品牌强度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年度报告中,国家电网以4065.69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榜首,排在其后的二三名分别是腾讯(4028.45亿元)和海尔(3502.78亿元)。

从600亿到3500亿,这个品牌超越了华为和工商银行

2018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总价值为184459.11亿元,比去年增加28879.05亿元,增加幅度为18.56%。从2004年到今年,此榜单已经评选了十五年了。入选门槛也从5亿元提高到了23.52亿元,前500名品牌的平均价值从49.43亿元变为368.92亿元。当年排名第一的海尔的价值仅612.37亿元到现在已经达到3502.78亿元,其品牌价值几乎翻了六倍。

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常年屹立不倒,这与一个人密不可分。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当35岁的张瑞敏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的前身)厂长的时候,他已经是这一年里更换的第四任厂长了,而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副烂摊子:负债147万元、600名职工有一半想调走。

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想到这第一把火就很快烧着了,而且彻底改变了海尔的命运。

从600亿到3500亿,这个品牌超越了华为和工商银行

张瑞敏刚上任不久,就有一个朋友来厂里买冰箱。他陪着朋友逛了一圈,发现了很多冰箱都有问题,最后实在没办法,随便挑了一台凑合着拉走。朋友走后张瑞敏憋红了脸,领着管理员检查仓库,发现仓库的400多台冰箱中有76台不合格,次品率高达20%!

他随即召集全体员工到仓库开现场会,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这些冰箱虽有问题但也能将就着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

这看上去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可张瑞敏却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下了第一锤。

从600亿到3500亿,这个品牌超越了华为和工商银行

张瑞敏砸冰箱

面对眼含热泪亲手砸烂自己制造的冰箱的职工,张瑞敏说:“过去大家没有质量意识,所以出了这起质量事故。这是我的责任。这次我的工资全部扣掉,一分不拿。今后再出现质量问题就是你们的责任,谁出质量问题就扣谁的工资。”

从此,海尔人的质量意识被彻底唤醒了,这次砸冰箱事件也砸出了海尔“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的精神。1991年,海尔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1992年到1998年,海尔先后兼并了大大小小18家企业,使海尔的经营范围从冰箱扩大到各类家电产品;1999年以后,海尔走向了国际化品牌之路,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成为了中国响当当的国际知名品牌。

从600亿到3500亿,这个品牌超越了华为和工商银行

但到了2015 年,随着空调逐步走向千家万户,美的和格力迅速崛起,他们对海尔家电行业第一的宝座虎视眈眈,而海尔遭遇上市后的首次业绩下滑,营收 897.48 亿元,同比下降 7.41%,净利润 43.01 亿元,同比下降 19.42%。唱衰海尔转型的声音,一度到达顶峰。

面对此情此景,张瑞敏带着海尔选择了一条激进的路径:做互联网转型,整个企业打散成直面用户的创客团队。在海尔看来,网络化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即大规模定制,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

就像当年砸冰箱一样,海尔在确定目标之后,转型非常快,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海尔大型家用电器在2016年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0.3%,居全球第一;同时,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也分别以大幅度领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从600亿到3500亿,这个品牌超越了华为和工商银行

2017年海尔集团收入达到2419亿元,全球范围内增长20%,这是近些年增长最快的一年;海尔集团利税301亿元,是历史上首次突破300亿元,全球的经营利润的增长达到了41%,这也是这些年以来利润增长最快的一年。

今天,在这个企业短兵相接激烈竞争的市场,单靠思想取胜机会渺茫。市场像一块有限的饼,当你不能勇猛地切得比别人更大时,你就开始落后,最后甚至出局。这是企业的宿命,张瑞敏很清楚。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过程中,如果只是盯到“有”,局限于此消彼长的游戏,很不高明。

所以,当很多传统企业还在犹豫要不要入驻天猫,京东的时候,海尔已经先行一步了。去年双十一,海尔家电在天猫卖了11亿,勇夺大家电行业第一名,这是海尔继成功转型互联网之后,再一次夺冠。

从600亿到3500亿,这个品牌超越了华为和工商银行

如今,张瑞敏又有了新的挑战,他要带海尔以创新创业的精神实现了物联网的转型突破。目前,海尔在智能家居、物流、电商都动作频频。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还没有孵化出一个足够亮眼的产品,这对海尔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风险。

对此,69岁的张瑞敏坦言:“如果说风险,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已经做了很多的孵化。说直接点,它们必须孵化出来。如果孵化不成功,就没有路了。回去也没有路了。”

从600亿到3500亿,这个品牌超越了华为和工商银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