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斯克坦克大戰為什麼會成為德軍的噩夢?

第一軍情

因為此次會戰之後德軍再也無法掌握東線戰役的主動權,德軍損失了25萬精銳、1500輛坦克、5200門火炮、1000架戰機,這幾乎佔到了東線的軍技術兵器的一半以上了。巨大上萬換來了蘇軍85萬餘人的損失,還有6799輛坦克、2200架飛機被俘獲和擊毀,但是蘇聯人口眾多兵員可以隨時得到補充,T-34坦克產量也高達每月2000輛,在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的短短1個月內,蘇聯人就開始對哈爾科夫等地展開反攻了。

這時候的曼施坦因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根據地“哈爾科夫”正面臨比斯大林格勒還要嚴重的危機,在城市外圍蘇聯紅軍集中了7個集團軍、2個裝甲集團軍、1個航空集團軍。在2個月前被中場的蘇聯“沃羅涅日”、“草原”兩個方面軍實力大增,共有98萬人、2400輛坦克和突擊炮、1300多架飛機以及12000餘門火炮,然而剛從庫爾斯克敗下陣來的南方集團軍群能部署到哈爾科夫的僅有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戰鬥群,總的兵力30萬人和600輛坦克,第四航空隊也只剩下不到500架飛機可用。

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達到8月22號,曼施坦因南方集團軍群流盡最後一滴血之後宣佈放棄哈爾科夫,但是死守部隊還是換來了寶貴的時間,希特勒從各條戰線組織兵力在第聶伯河兩岸集結了124萬兵力、12600門火炮、2100輛坦克和突擊炮以及2100架飛機,企圖死守第聶伯河防線。但是曼施坦因要面對的確是263萬紅軍、2400輛坦克、2850架飛機和51200多門大炮,而且此時德軍的兵器質量與人員素質已經毫無優勢可言了。從1943年9月底到1944年蘇軍進行10次大規模進攻將德國南方集團軍群擠壓到第聶伯河左岸地區。這麼快的失敗是曼施坦因不曾想到的,原本讓蘇聯人把血流盡的庫爾斯克會戰成了德軍大潰退噩夢的開始。


利刃軍事

1939年9月1日,德軍將波蘭作為閃電戰的首要目標,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由此坦克成為了雙方最重要的陸戰兵器。如果不是希特勒聽信德軍元帥戈林的吹噓,沒有讓裝甲兵團直取法國海岸,給英國和法國軍隊實施郭刻爾克大撤退的機會,那麼說不定二戰在歐洲戰場上就早早結束了,所以說坦克部隊在戰爭中的作用非常的明顯,具有戰略意義。

而德軍最大的錯誤就是在沒有徹底解決英法這兩個在歐洲最大的敵人的情況下,就貿然向歐洲東部的蘇聯發動了攻擊。儘管在戰爭初期,蘇聯被打的措手不及,遭受了滅頂之災,但是憑著廣袤的國土和雄厚的工業基礎,以及蘇聯人民頑強鬥爭的精神,硬是在莫斯科城下將德軍的攻勢給深深的阻擋住了。

當一輛蘇制坦克從莫斯科紅場的閱兵臺經過時候,直奔前線的時候,就意味著蘇聯已經開始走向了勝利。最終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城下,蘇德雙方共投入了將近8000輛坦克進行生死較量,投入了大約280萬人參戰,參戰飛機超過了5000架,同時創下了人類史上空前絕後的坦克大決戰和最大規模的單日空戰。

這次戰役是德軍最後一次試圖奪回戰略主動權,但卻不盡人意。結果我們都知道,蘇軍的T-34坦克擊敗了德國的虎式坦克,此戰蘇軍傷亡18萬人,損失3800輛坦克和2000架飛機,德軍方面傷亡7.5萬人,損失2384輛坦克和2100架飛機,這次戰役後蘇軍乘機收復了大量國土,全面掌握了戰爭主動權,由此該戰役也被稱為德軍的噩夢。


第一軍情

就戰役結果而言德軍的庫爾斯克噩夢就是部隊慘重損失,從此再也無力抵擋蘇軍進攻。德軍庫爾斯克南北兩翼集結重兵對庫爾斯克守軍展開向心突擊作戰,企圖全殲雲集於此的蘇聯紅軍精銳部隊“中央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草原方面軍”,但是不僅最後的目的沒達到自己還流進了最後一滴血。

在1943年7月4日戰役發起之前:

在庫爾斯克北部的“莫德爾”中央集團軍群兵力如下:

8個裝甲師、2個裝甲擲彈兵師,總共擁有坦克793輛、突擊炮506門

在庫爾斯克南部的“曼施坦因”南方集團軍群兵力如下:

配屬了包括3個黨衛軍裝甲師在內的7個裝甲師和2個裝甲擲彈兵師,

以及一個獨立裝甲旅和503重坦克營,總共有1069輛坦克和195門突擊炮

實力最強大的是3個黨衛軍裝甲師和大德意志師,它們配屬數量眾多的虎式重型坦克和豹式中型坦克,此時德軍在庫爾斯克一共聚集了1862輛坦克和701門突擊炮

截止到4月14日蘇軍發起全線反攻為止:

曼施坦因的裝甲部隊還有577輛坦克、143門突擊炮,有492輛坦克和52門突擊炮被擊毀,坦克部隊損失接近一半了;

即便是對進攻命令陽奉陰違的莫德爾也一樣損失慘重,到7月14號集團軍還保有481輛坦克和190門突擊炮被擊毀,有312輛坦克和316門自行火炮在進攻中被毀。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德軍巨大技術兵器損失殲滅了蘇軍將近18萬人的有生力量。

當蘇軍的反攻進行到8月25號時:

南線南方集團軍群戰損517輛坦克、86輛突擊炮

北線中央集團軍群戰損330輛坦克和97門突擊炮;

也就是說德軍一共損失了847輛坦克和183輛突擊炮。坦克的損失尤為慘重達到了50%,其中曼施坦因的3個黨衛軍裝甲師在退出戰鬥時裝備和人員所剩無幾,

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還有32輛坦克和19門突擊炮;

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還有19輛坦克和16門突擊炮;

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擲彈師僅剩下18輛坦克和4門突擊炮;

國防軍當中最精銳的“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也還有46輛坦克和22門突擊炮:

基本上這些精銳都損失了80%~90%的裝甲車輛,尤其是人員的巨大損失是德軍難以補充恢復的。從此德軍中央、南方兩個集團軍群再無力抵擋蘇軍的10次戰略性進攻,1944年在第聶伯河兩岸的攻防戰中德軍被動挨打損兵折將,一直到1945年1月份蘇聯紅軍踩著德軍殘兵敗將的屍體推進到了維斯瓦河,《曼施坦因回憶錄》對這段時間的描寫就是在講述一個“噩夢”。


兵器世界

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蒙受了慘重的損失,沒有達到戰役預想目標,這是德軍在東線發起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略進攻,在此之後德軍再也無力在東線發起戰略進攻了。

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德軍低估了蘇軍可投入戰役的兵力。普遍的說法是因為希特勒的拖延讓蘇軍做好了防守準備,但是這種說法是站不住的。

而西西里方向盟軍的攻勢也沒讓德軍從東線回調部隊,曼施坦因在《失去的勝利》中對此有一些容易誤導人的描述(先說有部隊被調到西西里了,然後不到一週的時間內這些部隊又重新回到東線參加戰鬥,而西西里到庫爾斯克有2500km距離)

實際上德軍指揮官曼施坦因是非常反對發動這場戰役的,但是希特勒堅持要這樣做。曼施坦因在1943年3月向希特勒建議:應當採取戰略防守的態勢。但是希特勒拒絕了,於是曼施坦因提出了一個備選方案:立即執行堡壘計劃。然後希特勒認同了堡壘計劃,但是卻推遲了行動日期。最終希特勒在7月1日決定在7月5日開始堡壘行動。而曼施坦因早在5月就明確反對希特勒再執行堡壘行動。經過數個月的休整蘇軍早就做好了戰役準備。

根據戰後解密的蘇德戰史來看,可以說庫爾斯克戰役在一開始就是根本不可能贏的,在德軍總參謀部的情報之外,蘇軍還有數十萬預備隊可以投入戰鬥。

哪怕斯大林不投入這些預備隊,以接下來的蘇聯後續兵力,庫爾斯克戰役就算獲勝也只是讓德軍輸的不那麼慘。德國對蘇作戰要想贏,只能靠原子彈。(德國的原子彈研發工作確實挺快的,要不是美帝的戰略轟炸,在1945年還是有可能搞出來的)


貞觀防務

從戰役過程和結果來分析這個問題:

1.此次庫爾斯克會戰不同以往,德軍要攻擊的是蘇軍築有堅固的縱深防禦陣地,德軍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同時由於德軍步兵師的不足,德軍精銳的裝甲部隊要擔任主攻,這就使得德軍裝甲部隊不僅要負責突破蘇軍的縱深陣地,還要面對蘇軍坦克部隊的反擊。就作戰任務來講,此戰是德軍裝甲部隊任務最為繁重的一次,必然會導致德軍裝甲兵慘重的損失。


2.就本身戰術而言,德軍裝甲部隊並沒有失敗,尤其在其南線的戰鬥,蘇軍坦克部隊儘管發起了規模龐大的反擊,都被德軍裝甲部隊擊敗,損失了大量的坦克。北線的德軍雖然進攻停滯不前,但在蘇軍發起反擊後,隨即轉入防禦,也給蘇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蘇軍前線的坦克部隊基本已經被德軍肅清,唯有動用最高統帥部的戰役預備隊。隨著戰役進入高潮,勝負即將決出時,盟軍在意大利的登陸迫使希特勒不得不終止這次會戰,抽調部隊前往意大利。

3.德軍裝甲部隊付出了巨大的損失好不容易取得進展,在同蘇軍做最後決戰之際,卻被希特勒中途放棄,沒有達成大量殲滅蘇軍有生力量的目的。最關鍵的是德軍在此戰損失的裝甲部隊無論如何在短期內都無法恢復。武器裝備可以再補充,可是大量裝甲部隊的骨幹成員的損失卻是難以彌補的。

所以庫爾斯克會戰對於德軍尤其對於德軍裝甲部隊而言,無疑是一個悲劇!此戰也是德軍裝甲部隊最後的輝煌!


小小狼王

1943年7月5日—8月23日發生的庫爾斯克會戰(又稱庫爾斯克突出部戰役)是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納粹德國想通過這場大規模的攻勢佔領庫爾斯克突出部,恢復一條平直的防線;而蘇聯人則想向西推進將那塊突兀的“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南北兩側填平。

德國人的作戰計劃示意圖

雙方在這次戰役中的投入兵力情況如下:

蘇聯紅軍:戰役之初,約130萬官兵,預備隊60萬人;坦克3444輛、預備隊1500輛;19100門各式火炮和迫擊炮,另外有7400門作為預備隊;各式作戰飛機2172架,500架作為預備隊。

德軍(德方資料顯示):78萬人、2758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218輛在修理廠趴著)、約1萬門火炮、2050架飛機。

這場戰役是納粹德國在東線發動的最後一次戰略性攻勢,但由於原計劃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推遲,導致在7月初發動時,蘇軍早已嚴陣以待,以至於喪失了發動進攻的突然性。正如曼施坦因在回憶錄《失去的勝利》所說:“發起戰役的最佳時機在1943年5月,而戰役在9月發起的時候,先下手為強的獲利早已喪失殆盡了。”

而時任德國裝甲兵總監的古德里安大將作為旁觀者則更為冷靜清醒。正如1943年5月10日的會議結束後,他面對凱特爾元帥說出的“出於政治原因我們必須進攻。”的回應是:“您認為有多少人知道庫爾斯克在哪裡呢?就算我們能夠攻下庫爾斯克,對世界來說又有什麼不同呢?”

——摘選自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閃擊戰古德里安回憶錄》

可見,首先在政治上德軍統帥部就犯了錯誤。其次,古德里安也清醒地看到德國統帥部在決定進攻的前提之下反而做了分散用於進攻的裝甲部隊的這一令人費解的決定。

儘管根據雙方統計的損失情況來看,德軍要小一些,但後者卻輸掉了這場至關重要的戰役,以下是交戰雙方的損失:

蘇聯:254470人犧牲、被俘和失蹤,608833人負傷,損失步兵武器15.3萬支、6064坦克和自行火炮、5245門火炮和迫擊炮以及1626戰鬥機;

德國:103600人陣亡和失蹤、433933人負傷,坦克損失約1000輛、飛機1696架(在肥鵝看來德國的統計

口徑應該是往小了算的,當然蘇聯人的資料50萬也稍微有些誇張)。

一眾將官正在查看一輛被繳獲的德國虎式坦克。位於照片中央的是空軍第16集團軍司令員謝爾蓋·伊格納季耶維奇·魯堅科中將。其左手邊的是中央方面軍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大將,照片攝於1943年7月。

德國之所以失敗,除了戰役計劃一再修改致使發動的時間一再推遲外,最根本的原因是

時至1943年下半年,此時美援對蘇聯的效用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疏散到後方的各軍工工廠也已經完全恢復生產,甚至產能還得到了擴大。軍用物資和裝備被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官兵們的手中,而且再加上蘇聯人開掛般的裝甲兵器的修復能力(這也是造成德國人認為蘇聯鋪天蓋地的坦克海的重要原因之一),雙方的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這場大規模戰役最終以德國失敗而告終。1943年8月23日,蘇聯人迎來了戰役的最終勝利,而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聯邦為了紀念祖國母親的這一偉大勝利,將每年的8月23日定為軍事光榮日。

普羅夫霍夫卡原野上修建了一座紀念犧牲將士的東正教修道院

蘇聯解體後,普羅霍羅夫原野上為犧牲將士建造的紀念鐘樓。


彼得堡的肥天鵝

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意圖通過對蘇軍造成大量傷亡從而全面奪回戰略主動權的戰役。



庫爾斯克戰役其實是德軍的敗筆,希特勒要是聽從曼施坦因的建議,如果早些發動進攻,不要去管突出部部分或者等蘇聯進攻結局會完全不一樣。


希特勒為了得到更多的新式虎豹坦克,把進攻時間一拖在拖,錯過了最佳進攻時期。蘇聯因為早知道德軍會進攻突出部。在這個地方挖溝掘守了近半年的三道防線,已經成了鋼鐵堡壘,讓德軍難以逾越。而且希特勒寄以厚望的新式裝備倉促投入戰場,導致故障頻發,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德軍完全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發動的戰役,而且蘇聯對德國的軍事行動一清二楚,哪有不敗之理。按雙方損失數據來說是德國贏了,但德軍沒達到預期戰役目標,從戰略層面上來說德軍輸了。作為兵力少於蘇聯的進攻方,還能打成這樣的戰果,不得不佩服德軍士兵的戰鬥力和曼施坦因的軍事才華。


浠粒粒

庫爾斯克會戰,首先是試圖用坦克,進攻大規模反坦克築壘地帶的會戰。坦克誕生的重要原因,是機槍火力的密度,配合壕塹、鐵絲網、地雷等障礙物,已經足以擊潰任何步兵徒步衝擊。而坦克憑藉裝甲,只需應對到數量相對有限的反坦克武器。但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由於德軍新型裝備未能按時到位,攻擊時間一再推遲,給了蘇軍數月時間經營。當壕塹升級為反坦克壕,鐵絲網升級為反坦克水泥墩,地雷升級為反坦克地雷,機槍升級為密集的反坦克炮,坦克在進攻中的地位已經與面對密集機槍陣地的步兵無異。

相對於德軍寄希望於新式重型裝甲發揮奇效,蘇軍則充分發揮數量優勢,人員為德軍3倍、坦克為德軍2倍,火炮為4倍,以這種已經可以發動進攻的優勢兵力在預設陣地進行防守,德軍一頭撞上來損失可想而知。儘管德軍憑藉裝備和人員素質優勢打出了1比3的戰果,但是有限的人口和緩慢的裝備生產速度使德軍丟失了戰略主動權。


味冷

庫戰中德軍噩夢,主要並非在裝甲部隊的損失上,也不是在兵力方面的損失(總損失2.072萬,陣亡3330人)上,而在於沒有達成戰役目標,圍殲儘可能多的蘇軍有生力量而作戰主動權的喪失。

由於第二戰場開闢的腳步聲已越來越臨近,德國的資源早已不能為東線獨享,而且準備暫時以西線的備戰為重點,面對兵力對比失衡越來越嚴重,質量大幅提升的蘇軍,守住既得土地已越發困難,同時死守又是作為當時希特勒作戰思想基礎。

這些是當時德軍南翼面臨的主要難題。


探測衛星A

庫爾斯克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決定性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戰。超過7000輛坦克和200多萬人參與了這場戰鬥。

希特勒正在為他所謂的計劃中的軍事勝利做準備。進攻代號為“城堡”系列的快速打擊,德軍靠近庫爾斯克會合點,前所未有的動員了70%的德軍精銳部隊:90萬訓練有素的步兵武裝到牙齒,大約3000輛坦克,2500架飛機和10000門大炮。其中包括重型坦克,中型坦克和費迪南德反坦克自行火炮,以及重型裝甲和大炮。

朱可夫元帥仍然擔任德國總部。當蘇聯軍隊在庫爾斯克也有132,此時蘇聯的優勢是不夠的在每個地區的德國人發動決定性攻勢,因此斯大林採取了國防政策,與一個強大的防守位置消費德國攻擊強度,摧毀德國裝甲部隊,然後發動反擊。蘇聯軍隊在邊境修築了八道防線,向內延伸了300公里。連接的戰壕、帶刺鐵絲網、反坦克炮點和反坦克戰壕和雷區在幾個重要的地區組成了大量的部隊。那時候,沃羅涅日軍隊的指揮官為他的積極防禦做好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