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到底多難,光是惡劣的考場環境都會幹掉一撥人!

每年一度的高考,可算是一個很隆重的日子,苦苦學了三年就為了這三天,為此很多心理素質不是很好的人就開始緊張、忐忑。

如果說現在的“高考”難,那麼古時候的“高考”算的上難上加難,我們今天就來閒聊一下,以緩解童鞋和家長們緊張的氣氛。

古代“高考”到底多難,光是惡劣的考場環境都會幹掉一撥人!

第一關:參考資格嚴苛

說到古代“高考”,第一個難關就是參加的難度大。

在現在“高考”,基本上大家都是可以參加的,除了自動棄權的不算。而古代要參加“高考”,你且看張圖:

古代“高考”到底多難,光是惡劣的考場環境都會幹掉一撥人!

清代科舉考試系統簡表

據明清規定而言,並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參加鄉試的,首選得通過小試,即俗稱的“童子試”,成為秀才後才。秀才還要通過歲試、科試,才有資格參加鄉試,科試在鄉試之前舉行,可以看成是鄉試的預考。通過科試的秀才被允許參加古代的“高考”鄉試。

要是到現在進過這麼一層層的考試,怕是沒幾個有資格參加高考了。

第二關:參考環境惡劣

就算你進入古代“高考”,那麼接下來的高考的環境,可能又要難道一大波的人。

進場的時候,為了防止作弊,考生們必須排著隊,一個個脫光衣服驗身,查清楚有沒有帶小紙條,平均一個考生就要耗上大半個小時。

古代“高考”到底多難,光是惡劣的考場環境都會幹掉一撥人!

搜身檢查

進去之後,是一個個小黑屋,叫“號房”,聽著跟監牢似的。帶著筆墨蠟燭和乾糧進去,一坐就一天,第二天早晨才能出來,中途睡覺連床都沒有,只能拿兩塊木板拼起來湊合著用。

古代“高考”到底多難,光是惡劣的考場環境都會幹掉一撥人!

“號房”空間狹小,環境簡陋

考生也可以在裡面上廁所,可是房間嚴密,夏天不能透風,冬天不能生爐,溫度不適,氣味不宜。

再看看我們現在的考場環境,是不是感嘆,還是現在的“高考”人性化。

第三關:考試試題難度大

科舉的考試內容不僅僅是“寫一篇800字作文”那麼簡單。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測試的內容是經義,《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裡選擇一定的題目來進行寫作。

古代“高考”到底多難,光是惡劣的考場環境都會幹掉一撥人!

唐朝科舉常設科目

全文要分成八個部分寫。

每一個觀點都要遵循“高考寶典”──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去擬。文章後四個部分,要分四段,每段必須有兩段對偶排比句,格式要求非常嚴格,可謂“戴著鐐銬跳舞”。

除此之外,考題數量也非常巨大。以明朝鄉試為例。假設你是明代的一名考生,走進考場後:

第一場|先一口氣寫7篇論文;

第二場|1篇政論,5篇判詞,再加1篇公文;

第三場|再寫5篇時政評論。

經過這麼一折騰,就現在的考生怕是死了的心都有。現在的“高考”不僅考試的內容少了,而且可以發揮的空間也大,想對古代的高考要輕鬆好多倍。

最後我想說高考,只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一個小站,那裡有與眾不同的風景,用心欣賞與體會,無論收穫多寡,都請留在心底。好好珍惜,慢慢體會!

古代“高考”到底多難,光是惡劣的考場環境都會幹掉一撥人!

考神附體,逢考必過

最後祝願考生們考神附體,逢考必過!逢考必過!逢考必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