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到底多難考,多難讀?怕不是應了唐人形容科舉考試時的那句話

近日,“翟博士”的新聞被各大媒體平臺炒得熱火朝天,網民關注度也是居高不下,甚至連《人民日報》這樣的大刊都頻頻報道相關事件,有網友大肆調侃道“吃了他這新年第一瓜”。除此之外,更有網友爆出“一根藤上七個瓜”等金句,暗指由“翟博士”一人引發了北影學術造假、老師作風不正等多項問題。之所以這則新聞有如此關注度,想必是與“博士”一詞分不開的。那麼,“博士”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博士到底多難考,多難讀?怕不是應了唐人形容科舉考試時的那句話

這裡拋開官方解釋和學術不談,光聽聽網友們的吐槽,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讀個博是扒層皮的悲慘境況了。“論文改了N遍”、“做項目壓力大到想自殺”、“熬夜熬到頭禿”等等,可即便如此,那些準博士們還是有可能面臨延期畢業的險境,所以怎麼不難呢?所以某人的“水”怎麼會不引起寒窗苦讀的學子們的憤怒呢!

說到考博讀博的艱辛,就不得不談談唐代的科舉考試了,科舉考試也是角逐激烈,困難異常的。在唐代,科舉考試分為常舉和制舉兩種,常舉基本一年一次,考試內容以明經、進士兩科尤為重要。明經科呢主要策試帖經、經義、時務策,考生只要能記憶、善背誦即有可能被錄取。

博士到底多難考,多難讀?怕不是應了唐人形容科舉考試時的那句話

而進士則不同,進士科主要策試詩賦、帖經、時務策,考生不僅要有文才更要善於獨立思考,所以考試難度較大。考試及格則稱為及第。進士科的及第比例,一般是百人中取一二,而明經往往是十人中取一二。因此,相信大家也就不難理解小說《范進中舉》中,范進考中之後喜極而瘋的狀態了。

博士到底多難考,多難讀?怕不是應了唐人形容科舉考試時的那句話

也正因為此,唐人有一句“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諺語。意思是說,三十歲的人如果才考上明經的話,年齡著實大了,而一個人如果考到五十歲卻能考上個進士,那他這個年齡其實還很年輕呢。

博士到底多難考,多難讀?怕不是應了唐人形容科舉考試時的那句話

這句話你猜對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