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離世間,又如何生起慈悲心菩提心?—莖草集:黃念祖居士答問篇

厭離世間,又如何生起慈悲心菩提心?—莖草集:黃念祖居士答問篇

TM居士問:

有了出離心,如何又能生起慈悲度眾的菩提心?

答:

這個問題很好的,這就是三個最主要的基礎。第一個是厭離心,就是出世心,大家為什麼能對於佛法這麼親近,這樣子發心,總之在這三個裡頭一定有沾住一些。這第一個是共同的,不管是小乘大乘,你先有一個出世的心,就是厭離世間,對於世間這一切不貪戀了。這個非常重要,非常好,而且你將來就是發了最上最上的無上菩提之心,同時還照樣的存在這個。雖然你世間跟出世間平等了,但還是厭離娑婆,還是欣慕極樂,這是貫徹始終的

所謂的厭離心,對於世間名利、妻兒子女這種種人間所喜歡的,世間大家所認為留戀不捨的東西,我們不沾,心裡不留戀,不喜歡,而且要出來。我常常打比方,我說現在大家所爭的是什麼呢?

如同糞坑裡頭一群的蛆,大家就在那競爭,要選擇一個最有營養最健康的糞,在那裡頭享受。所謂爭雄者,所謂獨霸,所謂大成功的時候,不過就是選擇到一塊好的糞啊,不想出糞坑

出離心就和這個全不一樣了,我要出去,所以六祖說法,他頭一句是出世間,不是往世間裡面鑽。但要世間取得一定成功,是為了弘法做基礎,這又是一件事,但是必須確確實實是為了佛法,這個真正是主要的,那你這就正確了。不然的話,恐怕還要被這裡頭這些東西沾染,拖後腿,那個變成還是很重。所以一個出離心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出離心之上,像小乘也是出離,所以他出生死,證阿羅漢,出家一切一切,也是出離心。

大乘就不僅僅是如此了,就要發慈悲心,這第二個心。我是要出去,要出苦,我願意一切都出苦,這一切眾生都是我過去的父母,這轉來轉去都當過嘛,是不是,這一些人都在苦海之中,我不救度嗎?我忍心讓我的父母在油鍋那兒炸嗎?所以就發生慈悲心。

省庵法師是淨土宗的大概是十祖還是十一祖,明末清初的人,他有《勸發菩提心文》。這裡頭談的非常好,要發菩提心,要知道慈悲心,救度啊。這個救度之心我們要很容易發得起來,就是這個議題大家自然而然,我要去救度,我要去修法,我個人修的法,我處處都想到眾生,為眾生迴向,這不就是慈悲心嗎。昨天一部《彌陀法》,你看自始至終都處處和一切眾生在一起,這就是慈悲心。

再要一個菩提心,發菩提心是一個大事情,所以經裡頭都要記載一筆,佛說了這個經之後,多少人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要是不關輕重的話,寫這一筆做什麼?足見是一個極重要的事情。說到究竟,“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就是發的這個心。

1989年

於北京蓮舍答弟子問

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