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存款減少1萬億,錢哪去了?

銀行存款減少1萬億,錢哪去了?

央行發佈的2018年4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4月居民存款大降1.32萬億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5月份住戶存款即居民存款僅增加了2166億元,還不到4月減少的零頭。從數據可以看出,5月份居民存款雖然沒有延續4月的大跌,但反彈乏力。

資管新規正式落地,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的原則,銀行理財產品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目前,銀行各項存款餘額的同比增速已經降至197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前些年我們投資理財的方式有限,相對單調,只有銀行、保險等,銀行又一家獨大,錢放在銀行會是絕大多數人必然的選擇,現在的百姓已經學會多種資產配置方法,哪裡利息高就去哪兒。不僅是支付寶,還有P2P、基金、債券、信託等。

銀行存款遷移產生的影響

對於居民來說,感受最為明顯的就是房貸利率上浮,目前首套房貸利率基本上浮10%以上,二套房上浮20%以上。

存款競爭壓力直接導致貸款對外報價走高。業內人士說,目前,很多企業貸款利率上浮比例在15%-20%,未來不排除貸款利率水平進一步上升。

對企業影響也顯而易見,企業融資需要更高的成本,那麼生產成本也隨之增加,產品的競爭力就會下降。隨之轉嫁給客戶的就是產品價格的上漲,進而帶動通貨膨脹。

存款流失越來越嚴重,減少的錢去了哪裡?

銀行高管表示:“從近年工作實踐中發現,理財產品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原來的儲蓄額度。”據其介紹,如今居民的理財意識大幅度提高,不滿足於把錢存在銀行獲得一點利息,而且理財形式和產品日趨豐富,居民存款理財化趨勢明顯,互聯網理財規模持續上升。

5月,網貸行業成交量為1826.6億元,環比上升了5.53%,行業累計參與人數超過4000萬。 

無論《關於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還是《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對於無照混業經營的平臺來說會有不小的衝擊,但對於定位信息中介的P2P平臺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利好。

P2P網貸在中國已經走過了十餘年,這些年,P2P從一棵樹苗長成了茁壯大樹,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聲名大振,從粗放到有序。

一方有資金需求,一方又資金閒置,把從未接觸過的雙方進行一個優勢上的互補,通過P2P平臺進行完美對接,成了中國最大共享經濟。在不知不覺中,P2P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理財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監管機構頒佈了一系列文件,界定網貸平臺的運營規則、提出新要求。網貸行業法規逐漸完善,在此大背景下,P2P洗牌期出現的平臺問題是正常現象,去偽存真、優勝劣汰是行業的積極信號;只有將不符合規定的,未合法經營的平臺關閉、清退,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投資人、從業者、整個行業的利益,確保金融行業安全。

行業洗牌期,選擇平臺成為出借人最重要的環節,平臺背景、運營時長、成交數據、團隊、平臺資質、銀行存管、信息披露等都成為重點評估項。

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普惠金融服務已是大勢所趨,隨著國家監管政策的逐步落地,整個行業的發展也將越來越規範,或迎來又一個春天,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