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跌破2800點只是開始!是誰在導演這場“大戲”?

你在中國股市賺錢了嗎?

你賺錢了嗎?這幾年你賺錢了嗎?如果在這種市場上你沒有賺錢,還是趕緊退出把,因為你就是"韭菜",被人割了一茬又一茬,花出的時間和精力還不如創業做實事,打工混職場,最起碼心安,錢賠了還可以賺,人生就一次,寸光寸金,不能耗費在這裡,要及時給自己的人生止損,賺不到錢,那來這裡的還有什麼意義。

你後悔了嗎?賠錢了也不要太后悔,記住這個教訓,硬錢都是勞動換來的,用創造財富的方式換取的財富才最真實。每個人最大的、最容易掌控的價值就是自己,既然股市裡找不到自我,那就早早離開吧,不要再用巴菲特的故事激勵自己,如果時代和市場不允許,再努力都枉費。

A股跌破2800點只是開始!是誰在導演這場“大戲”?

你有何收穫?賠錢了也不是一無所得,炒股更多的是錘鍊心境,把自己放進股市中,能更全面的瞭解自己,認識自己。這是一場修行,沒有結局沒有答案,更沒有開悟得道,什麼時候停止,什麼時候算是功德圓滿,記住心路,記住教訓,向著新的方向,出發!

希望各位股友要看開市場,波幅起蕩是人生百態,什麼都會來,什麼都會走,體驗好人生,更要尊重好人生。中國股市的土壤與美國等其它大部分國家不同,如果照搬肯定不行!


中國股市的兩大軟肋

A股市場投資難、監管難,根本原因只有兩個:一是上市公司質量;二是投資者質量。

從表面上看,所謂短牛、快牛、瘋牛,慢熊、長熊、死熊;炒小、炒新、炒差,新股不敗;炒殼、賭殼、借殼、買殼、垃圾股死不退市;短線暴炒、快進快出、高頻率換手、十炒九虧;信息造假、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屢打不絕;因為上市難,所以退市更難;“散戶市”與“政策市”的惡性循環,相互綁架監管層,共同阻擾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進程等。

這一切亂象的背後,根源只有兩個:一是缺乏保質足量的上市資源;二是缺乏足夠強大的機構投資者群體。

我國A股上市資源單一而短缺

上市公司的質與量,是一國股市的基石與生命線。

目前,我國A股市場IPO審核仍執行傳統“工業版標準”,它僅適應大型成熟企業上市需要,而無法滿足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經濟企業上市的需要,這將無法適應新時代、新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此外,我國企業創新動力不足,創新類上市資源短缺,而且我國A股市場暫時尚不肯接納境外優秀企業來華上市,因此,A股上市資源無法保質足量。

A股投資者結構“散戶化”

目前,我國A股市場散戶交易額佔比接近90%,這是一個典型的“散戶市”。

“散戶市”的主要特點是短炒、短線投機,他們更偏好於追漲殺跌、追逐短線收益率,散戶沒有價值投資理念,也沒有長線投資習慣,他們總是頻繁換手,不斷買進賣出,這會導致反向操作、出錯概率大增,這也是大多數散戶“炒股”虧損的主要原因。

相反,機構市在機構之間展開博弈,機構具有資金優勢、專家優勢、信息優勢,機構具有較強的估值定價話語權,而且它們大多崇尚價值投資和長線投資,因此,強大的機構投資者群體是市場運行的穩定器或壓艙石。

“散戶市”必然導致“政策市”,而散戶市與政策市的“惡循環”,極大地阻止了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進程,也讓A股市場亂象叢生,似乎永遠無法成熟長大。

這個世界充滿了謊言和欺騙,真理應該只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大多數人窮其一生可能也不知道世界究竟是怎麼的。很多關於股票的書籍、文章和各種信息中,一樣充滿了虛假的欺騙信息,形形色色的人依靠著欺騙和被欺騙來形成一個食物鏈。當然,確實有一些品德高尚的人,無私地將自己的經驗告訴了眾人,但是我們會很悲哀地發現,如果我們沒到一定的層次,這些真正有用的經驗,我們雖然也許看見過了許多遍,但每一次我們都會像扔垃圾一樣地把它扔到一邊,等有一天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挫折後,我們才發現自己走了一條曲折的路。是的,我們走了好久,結果才發現回到了起點。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應該是人生遊戲中設計好的規則,股市和人生一樣,一直在不斷地轉圈,從起點回到起點,生生不息。

股市,以及類似的遊戲,是一個很好的鍛鍊人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真實映像,它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你自己,它會讓你的人生更加成熟。如果你對股市有了瞭解後,你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後,可以用股市來對應這些問題,你會發現原理居然是一樣的,其實所有的事物都一樣的,無論怎麼變化,它們是同一個規則。

我不清楚其他人怎麼看中國的股市,我個人看來,中國股市的遊戲規則,說起來是照顧普通投資者,實際上是照顧大主力,也就是將社會閒散資金重新收集回來的工具,所以大部分普通投資者還是隻當作來這裡玩玩,不要太當真的好,尤其是把身家都投入進去的,那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當然,有一種人即使不把身家投入到股市上,有其他機會,他也會投入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和人有關,只是股市給了個機會而已。要想在中國股市獲得成功,需要投入很多的努力進去,如果指望隨隨便便就從股市取點錢,實際上是懶惰的一種表現。如果將這個精力投入到另外一個行業,也許會做到行業的頂端,但不排除有人喜歡股市這種單打獨鬥的方式,不喜歡與人交往的生活,那把精力投入股市也沒問題,股市畢竟也是一種行業。

我進入股市的目的與很多人不一樣,雖然賺錢也是我的一個目的,但我更想知道的是股市運行的基本規則,就如同計算機是通過0和1兩個邏輯概念組合而來,我想知道股市是否由類似的0和1組合而來。你要是問我現在是否知道了,那我只能說,即使是現在,我也不完全知道股市到底是啥樣子。我只是人類遊戲中的一個角色而已,在遊戲中的角色怎麼能夠知道設計遊戲的造物主是如何考慮這些遊戲規則的。


中國股市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是跌入3000點之下?是機構市,還是操縱市?

2015年上半年是牛市,毫無疑問。但現在是什麼市?大多數都迷茫了。因為2015年下半年開啟的暴跌宣告熊市的到來。那是否意味著熊市來臨了呢?沒人確定。因為啊,許多專家,包括李大霄之類的,整天在說牛市又來了,整的小散戶一愣一愣的。還有的人則是專門唱空,整天熊市不離口。到底該聽誰的呢?

照我說,小散戶要想不虧錢,得有自己的判斷吶!怎麼判斷呢?最簡單的還是市盈率這個指標!

A股跌破2800點只是開始!是誰在導演這場“大戲”?

上圖是A股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歷年來市盈率走勢圖。可以發現,2007年,2009年,2015年都是一個市盈率的頂峰。

2007年上證最高市盈率都有70倍了,太瘋狂了。

2009年上證最高市盈率30倍,也是非常高的一個估值了。

2015年上證市盈率最高22倍左右,處於合理水平的偏高水平,但深成指市盈率高達62倍,比2009年的水平還高。2009年之後,A股經歷了6年大熊市,這次,會有多久的調整?

這就是股市最本質的運行規律,很難偏離。一旦偏離,後續的調整時間也會很久。

現在A股市盈率,上證是16.6倍,還算合理。深成指是44倍,明顯還是很高的,2012年最低時不到20倍的市盈率,才造就了大底和後面的大牛市。

所以,通過簡單的市盈率分析,我們可以基本判斷,中小板創業板大概率未來幾年很難有牛市了,必須要經歷估值的調整。而如今IPO速度加快,監管不斷加碼,正是對中小創擠泡沫的動作。不要以為只有樓市在擠泡沫,中小創同樣如此。

對於目前的市場,我們究竟該如何投資呢?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判斷中小創不是太靠譜,因為估值太高了,而近期銀行股中字頭的不斷活躍,似乎又在告訴你市場的真諦。到底該不該跟著市場走呢,還是堅持自己的以往觀點,其實真的不用太過於糾結,關鍵是認清楚自己。


6.19股市暴跌,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今年是2015年股災風波爆發三週年的重要時間點、然而,三年前的中國股市,曾經上演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去槓桿化、去泡沫化過程,期間市場還上演了暴漲暴跌的走勢,千股漲停、千股跌停乃至千股停牌似乎也成為了當時市場的常態化現象。

然而,時隔三年時間,在A股市場熊市行情運行三週年之際,今年6月19日A股市場再度演繹千股跌停的走勢,而滬市還一度跌破2900點,創出了2871.35低點。至於深市市場,更是創出了9336.70新低點,盤中跌幅超過了5%。

經過了端午節後的第一輪暴跌走勢之後,A股市場的多項指標均再度刷新了新的紀錄水平。

其中,滬深兩市破淨股數量迅速飆升,並一度達到200家以上的水平。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6月19日收盤,滬深兩市破淨股數量為209家,這一破淨數量已經創出了歷年來熊市破淨股數量的高峰數值,而前一輪最為極端的暴跌行情,A股市場的破淨股數量為214家左右。

再者,滬深兩市平均市盈率驟減。截至6月19日,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降至14.31倍;深市平均市盈率降至24.93倍,深市主板平均市盈率降至17.42倍。至於中小板與創業板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則分別跌破了30倍以及40倍的水平。

此外,市場中絕大多數的股票價格已經創出了2638低點時所對應的價格新低,甚至創出了歷史新低水平,市場去泡沫化的過程驟然提速。

對於619股市暴跌,引發市場恐慌性暴跌的因素不少,包括高速IPO發行模式、外部不明朗因素壓力等,但核心所在,莫過於以下兩點。

其中,這些年來上市公司“無股不押”的問題愈發明顯,而這一輪暴跌走勢,也是對A股上市公司“無股不押”壓力的集中引爆。

A股跌破2800點只是開始!是誰在導演這場“大戲”?

實際上,A股市場已經有超過97%的上市公司存在股權質押的問題,而質押市值高達5.81萬億,佔比A股市場總市值規模近10%。然而,對於股權質押而言,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方面則反映在提升資金利用效率、增強資金流動性,提升利潤最大化預期。但,弊端之處,則在於股價非理性暴跌,往往加大了大股東補充保證金與質押物的壓力,而一旦大股東無力補充質押物或保證金,那麼上市公司股價的閃崩風險會驟然增加,甚至不排除存在大股東易主的風險,這直接關係到上市公司大股東話語權、控股權的命運問題。

不過,對於A股市場無股不押的問題,近年來似乎並未得到實質性的減緩,反而還有進一步升溫的預期。然而,對於這一問題始終需要解決,而依靠上市公司大股東主動解決,熱情與效率並不高,反而通過一輪股市暴跌,才會引起大股東的高度警惕,而這也是對上市公司“無股不押”問題敲響了警鐘。對於近期股市的暴跌,或多或少來自於股權質押平倉盤的衝擊影響,而資金踩踏乃至部分上市公司陷入流動性危機,卻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波動風險,甚至逐漸產生局部性的系統性風險。

此外,另外一點,則受壓於金融市場多領域的去槓桿化預期。站在當前的時間點出發,目前A股市場的資金端去槓桿過程已基本上步入尾聲,但資金端去槓桿逐漸步入尾聲,並不等同金融市場去槓桿的完全終結。實際上,對於國內金融市場而言,近年來的政策落地顯得非常謹慎,而金融市場已經不僅僅侷限於資金端去槓桿,而且有逐漸延伸至資產端去槓桿乃至多領域、全方位去槓桿的趨勢。

然而,對於金融市場全方位、多領域的去槓桿過程,本身就會加劇金融市場的波動風險。其中,對於A股市場多數上市公司長期處於“無股不押”的狀態,本身就是存在高槓杆不確定風險的問題,而對於近期的股市表現,更可能屬於強力的去槓桿化動作,如同三年前的股票市場一樣,當金融市場政策收緊,金融市場強力去槓桿模式的加快開啟,反而加劇了股票市場的大幅波動,而通過強力去槓桿的舉措,往往也迅速降低金融市場潛在的高槓杆風險。

本來,對於金融市場而言,適度槓桿利於盤活股市流動性,增強股市活力。但是,鑑於歷史原因的影響,A股市場對高槓杆工具的恐懼度較高,而從近年來資本市場的系列舉動來看,也似乎對高槓杆工具存在一票否決的態度。然而,如果要把金融市場的槓桿風險大規模降低,必然會牽涉強力去槓桿的問題,而在強力去槓桿的過程中,無疑也會傷及流動性較強的股票市場,甚至由此引發市場爆發局部性的系統性風險。

由此可見,對於股市非理性急跌走勢,要想獲得實質性緩和的表現,或許更需要看政策回暖的預期。然而,如果高速IPO與強力去槓桿政策導向壓力並存,那麼對股市而言,難免還會加劇大幅波動的風險,而股市暴跌走勢,或多或少倒逼過度偏空的市場政策逐漸迴歸理性,給予市場適度的喘息空間。


留意莊家的蛛絲馬跡

通常情況下,莊家介入一隻股票後不可能做到完全“隱形”,因此莊家的動作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這些痕跡通常都是無法徹底掩蓋的。這就為尋找莊家的股民朋友提供了各種線索,如果能夠關注這些蛛絲馬跡,就能比較準確地判斷出是否有莊家存在。那麼莊家在介入一隻股票後會留下哪些痕跡呢?

1、股價暴漲暴跌

莊家在坐莊時,雖然使用的手法千變萬化,但是總體的思路是相同的。坐莊的過程通常都是先將股價拼命抬高或者通過各種手段造成股價偏低的假象;在擁有了一定的獲利空間或者達到莊家目標值時開始出貨,並旦通過利用股民搶反彈等機會連續拋出,以達到獲取暴利的目的。莊家的這種思路,就奠定了股價暴漲暴跌的基礎。

2、個股行情逆市而動

通常情況下,大盤的走向趨勢會影響個股的走向趨勢,但是有莊家介入的個股卻並非如此。在大盤行情不好時,莊家可以通過逆市抬高股價的方法,快速吸收到一定的籌碼。當收集到一定的籌碼後,莊家可以再通過打壓股價的方法來低價吸收普通股民因恐慌拋出的籌碼,從而達到進一步提高持籌集中度的目的。莊家擁有了足夠的籌碼後,就可以輕易抬升股價,在大盤疲軟時期,一隻逆市而動的股票必然能吸引到散戶的目光,這就為莊家日後出貨埋下了伏筆。當股價抬升到一定程度,並旦積攢了一定的人氣後,莊家就可以借勢大幅震盪出貨,等到貨出到一定程度後,就使用高臺跳水反覆打壓的手段,直到股價回到原本的位置。

3、交易行為異常

莊家介入一隻股票後,一般會留下較為明顯的痕跡:有時股價會莫名其妙地低開或者高開;有時會在尾盤拉高收盤價;偶爾會在尾盤出現較大的買單或賣單。一些莊家控制程度非常高的個股,甚至會出現強勁的單邊上揚,之後又突然大幅下跌的現象。

4、成交量變化波動劇烈

莊家的建倉和出貨都離不開成交量的變化,不論是底部放量拉高建倉還是莊股派發都會伴隨成交量的變化,甚至有時莊家會通過對敲的方式來吸引股民的注意。不管莊家是以什麼樣的手段進行操縱,基本上都無法掩蓋成交量的變化。

5、利空或利好對股價影響反常

一般情況下,股民朋友都懂一個道理,那就是利好消息有利於股價的上漲,而利空消息不利於股價的上漲。在莊股面前,就要改變這種絕對化的觀點。莊家往往會和上市公司聯手,因此莊家能夠提前瞭解到上市公司的有關消息,正是利用這一點,莊家可以達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一家上市公司將要發佈的利好消息,莊家已經提前知曉,那麼它就可以在上市公司發佈消息之前放出一些利空消息,以達到降低建倉成本的目的。這類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是其結果都會造成利空或利好消息對股價的影響反常的現象。

一旦散戶能夠發現莊家留下的痕跡,就能順利地找到莊家,在跟莊之路上快人一步。越早發現莊家,日後獲得回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A股跌破2800點只是開始!是誰在導演這場“大戲”?


大道至簡,簡單的才是最有效的

簡單的才是最有效的,“如果你相信簡單具有和成本同等重要的價值,那麼你就會願意付出更多努力追求簡單。簡單是一項值得追求的重要價值,我們應養成把簡單當成思考時固定的習慣。”

在市場中,為什麼簡單才是最有效的?因為只有簡單才最具有操作性,試想一下,如果你的買入賣出條件中有八個以上的條件,先不說這些交易條件歸因之後是否存在重合,隨便拿出來八個條件同時滿足的機會有多少呢?不可否認,確實存在同時滿足的情況,那麼你有沒有想過在條件同時滿足的時候,行情已經走了多少呢?

我們應當清楚的認識到一點,即不同的交易機會的成立條件是不同的,任何一個人沒有能力,也不可能把握所有的交易機會。我們能夠做到的應該是將交易機會鎖定在一兩種,如果有方法能夠把股票中特定交易機會80%以上抓出來,那真是足夠了。

基本面交易者可以專門交易成長股或者再細分為互聯網領域的成長股,或者保守的交易者可以專門做藍籌股,每年都可以有不菲的收益,圖形交易者可以專門交易頭肩底或者圓底的形態。其實按照什麼基本面選股或者選擇什麼圖形交易真的不重要,重要的在於你要堅定只做這一兩種交易機會,做的多了,這種交易機會就會成為你的提款機,你清楚其中大部分的陷阱,你也清楚什麼時候它蘊含的金錢在向你招手。

大道至簡的另一個要義是抓住重點,切勿面面俱到。應當慶幸地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市場是一個人性的交易場,市場交易的是人心,人心是善變的,是非機械的,無數的人心集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無法預測的變化極度豐富的複雜系統。面對這樣的系統,我們不斷的評估交易策略中的重要條件是否滿足,面面俱到的想法在其他領域或許是一個達至完美的基礎,但是對於交易者而言,抓住重點才是提高交易績效的方法,面面俱到的想法只能讓你離現實越來越遠。

A股跌破2800點只是開始!是誰在導演這場“大戲”?

坦然地接受虧損

想要坦然地接受虧損,應當在觀念中明白兩個道理,一是損失的發生是必然的,二是損失的結果是既定事實,是一種客觀存在。

為什麼損失是交易中必然的一部分?因為股價的波動具有不確定性,雖然我們努力去做高概率的交易,但是“小”概率事件必然會發生。要知道,出現損失並不意味著你做錯了任何事情。即使你每一件事都做對了,損失仍然必然發生,因為概率使然。概率是什麼?概率是數學,數學是宇宙中的真理,是你應該深刻認識的“實相”。

有的人會執迷於“浮虧”和“實際虧損”這樣的偽概念區分,認為“浮虧”不是真正的虧損,在我看來這只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罷了。這裡要強調的是符合投資和交易策略的“浮虧”就是損失,其結果是既定事實,是一種客觀存在。只要超過了投資和交易策略的界限,你就應當接受,因為接受損失是獲得生存機會的基礎。

所以說,優秀的交易者的特徵之一是止損堅決。只有坦然接受損失,才能保證止損時堅決果斷,毫不猶豫,才能保證交易策略執行結果的預期。

群體心理的變化才是市場的本質

即便是我們做到基本面、技術面面面俱到,在市場裡面充其量能做到不虧或者少賺,真正大賺的人,他們都是把握市場群體心理的高手。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真正大賺的人,他們都是把握市場群體心理的高手。真正大賺的人,他們都是把握市場群體心理的高手。真正大賺的人,他們都是把握市場群體心理的高手。

首先,我們從正向的方面說,如果我們說時代的演變和文明的變革是各民族思想變化的結果,那麼對於市場而言,走勢變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多空雙方群體角力的結果,市場中重要的變化,都是首先發生在交易者的思想和觀念之中,然後才被交易者付諸實踐角力。試想,在市場重要的拐點,其前後也就是分秒的差別,基本面有什麼變化嗎?基本面沒什麼變化,發生變化的是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