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必有桥,逢简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客家之地,侨乡名镇

有水必有桥,逢简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这里有许多大大小小、古风犹存的桥,它们建于不同年代,形态、风格大相迥异。明远桥是逢简最著名的桥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三孔石桥之一,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红色砂岩结构,桥拱成纵联砌置法,全长25.1米,顶宽4.6米。桥栏石刻有各种装饰图案,桥两边的柱头分别雕有石狮。

有水必有桥,逢简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客家之地,侨乡名镇

桥面没有采用阶梯,而是砌成坡形,这是为了方便车马通行。远望明远桥,如同一弯红色的彩练,从水中跨过。金鳌桥建于清康熙年间,是由太子老师刘云汉所建。据说金鳌桥是由康熙授意刘云汉“尔亦可返乡建一桥”后所建,因此取皇宫御花园水池中的“金鳌玉栋”之名。金鳌桥整个桥身都用红色石料砌成,短小精致。最具有观赏价值的当属巨济桥,巨济桥同样初建于南宋宝庆年间,现存为清代三孔花岗岩石桥风格,石栏上的雕花生动逼真。

有水必有桥,逢简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客家之地,侨乡名镇

优美的山水,养育了充满灵秀之气的逢简人。逢简堪称人杰地灵,从这里走出了许多举人、进士,曾有一家出了8个秀才、9个翰林,被传为佳话。得功名的逢简人不忘回家乡盖祖屋、修桥、建祠堂。所以,这里祠堂众多,成为逢简一大景观。

有水必有桥,逢简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建筑风格客家之地,侨乡名镇

逢简祠堂林立,大都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刘、梁、李三族的宗祠,是逢简较具规模与影响的祠堂。刘氏祠堂有逢简“第一祠堂”之称,有600年历史,面积大,气势恢宏,直到现在还隐隐能看到它昔日的风采,以及在过去岁月中经历的辉煌。刘氏祖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主建筑分为首座、中堂与后座,为三进结构,有“代代高”的寓意,还包含有道家“三生万物”的思想。首座东西设有钟、楼以及乾、坤两门。梁氏祖祠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逢简村堂屋保存得最好的宗祠,采用了砖、木、石相结合的工艺,牢固而精细,灰雕造型缤纷,工艺精湛,精美绝伦。该祠前面地势开阔,左侧是巨济桥,右有百年老树,而对岸是康熙御赐的金桂,桂花开时,芬芳馥郁,花香袭人。坐落在逢简的古祠,无论建于哪个朝代,都散发着清新而古朴的气息。

走在逢简窄而悠长的石板路上,目之所及,舟影波光,古风犹存的宅院四处可见,即使是一扇残旧的木门,一个生锈的铁环,都似乎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让人感慨,以为自己是在古画中漫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