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末日菊花別樣黃

黃巢:末日菊花別樣黃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一首黃巢寫的詩《不第後賦菊》開啟唐末的故事。自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繁榮景象已經不復存在,苟延殘喘了100多年,晚唐社會在各種勢力的制衡下,呈現出死而不僵的局面。此時的唐朝政治局面已經無法由皇帝掌控,外有藩鎮軍閥及地方軍閥擁兵自重,內有宦官勢力干預朝政,朝廷內部大臣爭權奪利,大唐政治逐漸走向腐朽,導致百姓的生活出現危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政治腐敗,老百姓深受盤剝。老百姓缺吃少穿,生活艱難,急需一個人來打破這種“死而不僵”的局面,黃巢作為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應運而生,成為唐朝的“掘墓人”。

一、少有大志、文武雙全。

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黃巢出生在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父親是鹽商,黃巢從小就接受了家庭良好的教育,善於作詩文,喜愛劍術等武藝,據說他八歲就可以作詩,可謂一代神童,他寫的《題菊花》令人驚歎: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一院的菊花在西風下傲然開放,菊花帶著寒意 ,散發著幽冷細微的芳香,蝴蝶卻不願意採集菊花的幽芳。假如有一天我成為“青帝”,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詩人借菊花表達了心中對現實的不滿,希望有朝一日成為主宰者,讓那些生活在艱苦環境下的人們得到公平的待遇。這首詩表達了黃巢遠大的政治抱負,希望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

八歲的黃巢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黃巢出生那一年,一直到他八歲,唐朝已經換了四個皇帝,政局很不穩定,此時的皇帝在宦官的干政下無法行使皇權,猶如傀儡,稍不留神就會被宦官殺掉。朝廷內部黨派林立,各自爭權奪利。藩鎮勢力相互討伐,戰火紛飛。外部又有敵國勢力侵擾邊境,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黃巢詩中“颯颯西風”正是暗喻當時腐敗的政治局面,“菊花”代表的是受苦受難的老百姓。

黃巢家裡人從事販賣私鹽的生意,當時老百姓每日必吃的鹽由官方壟斷,朝廷腐敗,官鹽的價格高質量差,很多老百姓買不起鹽卻又不能不吃鹽,於是就從黃巢那裡購買私鹽,私鹽價格便宜質量又好,可以說黃巢家裡所做的生意受到民間大量貧苦百姓的支持,很受百姓愛戴,黃巢能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袖不足為奇,他深深感受到底層老百姓生活的窮苦,希望有朝一日自己成為“青帝”,建立“菊花桃花一處開”的理想社會。

二、科舉不中、棄仕從商。

黃巢成年後,想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實現少年時的遠大抱負,可是他幾次參加進士科考試,都名落孫山。唐朝的科舉考試需要名人和權貴推薦,考試結束後,考生的名字也是公開給審稿官,考官依照考生的身份背景早在考試之前已經內定了名額,像黃巢這種出生鹽商家庭的考生想通過考試是很難的。

黃巢不第後非常憤怒,他已看透了官場的腐敗,離開長安時寫了一首文章開頭那首詩《不第後賦菊》,抒發了心中強烈不滿,詩中豪氣沖天,說等到秋來九月八,長安會被如菊花一般穿著“黃金甲”士兵佔領。

黃巢在長安的遭遇讓他對朝廷徹底失望,離開長安後,他開始繼承祖業,從事私鹽生意,成為鹽幫的首領,暗中積蓄力量,團結百姓,為推翻唐朝腐朽的統治做準備。

三、投身義軍、征戰南北、建立大齊、被叛徒出賣、兵敗自殺。

公元875年(乾符二年),全國各地天災不斷,朝廷腐敗無能,無視老百姓的死活,河南地區水旱災害最為嚴重,各州縣知情不報,導致“百姓流殍,無處控訴。”老百姓無法生存,於是以濮陽私鹽販商王仙芝為首的窮苦百姓發動農民起義,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號稱草軍。王仙芝並且發佈檄文,斥責唐朝吏治腐敗、賦役繁重、賞罰不平等罪惡,王仙芝的義舉得到天下人響應,各地紛紛爆發農民起義。

公元876年(乾符三年),五十五歲的黃巢響應王仙芝的起義,加入他們反抗官軍的隊伍中,幾個月的時間裡,黃巢帶領的義軍達到數萬人。

全國農民起義聲勢浩大,遍佈全國,朝廷非常害怕,就採用“招安”為主,鎮壓為輔的策略對付起義軍,朝廷封賞王仙芝等人,卻不封賞黃巢部下,意圖製造起義軍內部混亂,王仙芝想投降唐軍,被黃巢怒罵:“曾共同立下誓言,橫掃天下,現在只有從官員到左軍,讓這五千多人回到哪裡去呢!”王仙芝才勉強同意不投降唐軍,可是起義軍的實力已經被朝廷這種“離間之計”削弱,王仙芝與黃巢分道揚鑣,分兵作戰,實力不如從前。

公元877年(乾符四年),王仙芝戰死,他的部下轉戰南方,投奔在南方作戰的黃巢,黃巢在眾人的推選下為黃王,號稱“沖天大將軍”,自此農民起義軍以“黃巢”為首領,開始了以推翻唐朝統治為目標的行動。

公元877年到880年,黃巢從南方一直打到北方,先佔領洛陽,後佔領長安,實現了“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願望,推翻了唐朝的統治。公元880年12月12日,黃巢登基為帝,建立大齊王朝,建元金統,並大赦天下。

黃巢登基後,唐僖宗逃往成都避難,繼續與齊軍作戰。黃巢在長安免除唐軍三品以上官員,三品以下繼續留任,罪大惡極的唐氏宗親及官員被黃巢屠殺殆盡,發洩昔日對朝廷的不滿。

黃巢在政治上進行改革,首創高層換屆制度和四相制度,這種制度體現了黃巢“報與桃花一處開”的均平思想,對中國的政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唐朝此時並沒有完全滅亡,他們對齊軍進行反撲,大齊內部多是一些被逼造反的窮苦百姓,如今建立齊國,生活得到保證,小富即安,漸漸失去了往日起義的熱情,他們多數人並沒有黃巢那種遠大的政治抱負,於是在唐朝的策反下,齊軍主將朱溫背叛齊軍,大齊內部開始分化,全國戰火紛飛,混戰不斷。

公元884年,黃巢在虎狼谷(今山東萊蕪一帶)被唐軍逼得走投無路,對外甥林言說:“你拿上我的首級去獻給唐朝,那麼你還可以求得富貴!”林言不忍心殺黃巢,於是黃巢自刎。自殺時,時年六十六歲。黃巢領導十多年的推翻唐朝腐朽統治的行動就此結束。

綜上所述:黃巢作為晚唐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推翻了唐朝腐朽的統治,符合大多數貧苦百姓的利益,結束了當時黑暗的政治局面,為建立新秩序奠定了基礎,他是晚唐最終歸宿的掘墓人,民間多有習俗紀念黃巢,每年正月十五掛紅燈籠,端午節插艾草,都是出於黃巢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