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與心境

作者 / 羅寧

靳曉峰的手機繪畫

ˉ

圖像與心境

靳曉峰本來就有顯明的繪畫天賦。

-

曉峰少時愛上畫畫,又適時考取西安美術學院,在國畫系學習時就有作品參加專業大展,劉文西先生看好他,寄望於他後天取得更大成就。

圖像與心境

靳曉峰畢業後在美術生都向往的專業藝術單位作美術幹部。誰知不願四平八穩上班的他下海撐起了一家文化公司。有趣的是,他數年間在傳媒廣告領域摸爬滾打,非但沒有扔掉畫畫,反倒比過去眼界更開闊,更理解繪畫與心態,與生命的關係,他開始了新繪畫的嘗試。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也許是他對繪畫那種天然敏感,也許是他在廣告公司營運中比一般畫家過多地接觸各種媒體和材質圖像,他選取了手機繪畫這一既普通又難度係數很高的形式,誰能想到,他這一畫就是幾年,存下來的作品近 600 幅,且出版檯曆,亮相於國內外報刊,成了手機繪畫的「 首創者 」和「 第一人 」。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說手機繪畫普通,是因為其軟件和專用畫筆是手機制造商連同手機一起,提供給所有使用手機者去描畫;說難度係數高,是因為手機的屏面僅手掌大小,顏色的運用與紙上繪畫大相徑庭,要成全一幅好畫,需要繪畫者有不凡的技術,有豐富的視角圖像記憶和想象,並非會使用工具者都能得心應手。

圖像與心境

手機繪畫雖是在手機上進行,但卻依賴畫家架上繪畫的深厚基礎,好的作品除了某些高出紙上繪畫的技術,更折射著畫家的氣質和精神緯度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靳曉峰手機繪畫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種難得的自由狀態。其題材有人物、風景、靜物和花卉,但表現手法及形式卻豐富多變,既有水彩的輕盈透明,又有粉畫的明亮秀潤;還有油畫的飽和厚重。

-

有些作品直接採用中國畫的水墨樣態,意境高古,但更多的作品是吸收了印象派以來各種流派的現代藝術營養,色彩光怪陸離,技法變化多端,點、線、面並使,單色,混合色並用,筆觸的交插變化而產生了豐富的色調,痛快淋漓,直抒胸意。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從靳曉峰的手機繪畫作品中,我們彷彿看到了莫奈、梵高、高更,讀到了德加,還有抽象派大師康定斯基……從這些圖像中,我們似乎揣摸到了畫家的心境

圖像與心境

21 世紀繪畫無不受到當代藝術影響。作為多媒體材質的手機繪畫,靳曉峰的實踐具有可貴的現實意義。人類創造了科技產品,人們生活得到很多便利,作為藝術活動的繪畫,為何不可以藉助現代科學技術呢?

-

在全面進入圖像時代的今天,靳曉峰手機繪畫對美術文化,包括對平面設計文化都提出了有意義的思考。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當然,較之傳統材質架上繪畫的精深多樣,手機繪畫自有不如,但手機繪畫效果的某些不確定性、偶然性,奇特的畫面效果帶給我們的新鮮和操作快感,卻是我們在傳統繪畫中未曾體驗到的。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對於這樣一種新生的繪畫品類和樣式,很多人會提出質疑,因為那不是用現成筆墨顏料畫成的,是用數字化虛擬的色譜完成的。對此,不可以將手機繪畫與傳統材質繪畫對立起來。我依然堅信這樣的觀點:再發達的電腦都是人腦去控制的。

-

靳曉峰的手機繪畫只是他作為有豐富藝術修養的畫家,用手機這種現代化工具傳達了他對藝術美的追求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手機和軟件是科技產品,是可以買來的,而手機繪畫作品是他自己的。沒有他的用心創作,沒有他數小時成百上千上萬次的點、畫、塗、改,就不會有如此生機盎然、多彩有趣畫面的呈現。作為裝載各種軟件的手機是無生命的,但藝術家卻是生命的個體,在這樣的結合中,實現了現代藝術的特殊呈現。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靳曉峰的手機繪畫不會只停留在手機屏幕上。藉助現代化技術,會下載呈現在傳統的紙、布等多種平面材質上,再加上精美的畫框等裝飾,誰能懷疑它不是獨特的藝術品呢?我認為這是一種新型版畫,除了在網上傳播,還可以像絲網印技術印製繪畫一樣,只要控制和說明流通的數量,它同樣是有收藏價值的。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手機繪畫最終的藝術價值取決於藝術家的胸次、情懷、修養和精湛的技藝。靳曉峰手機繪畫大多是業餘時間的隨性而作,其中也有堅持數小時一氣呵成的。他的狀態放得很鬆,說是玩,但能感覺出他對手機繪畫的執著。這使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會走得更高、更遠。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如果不信,就去再看看他的國畫小品,他的大量速寫,他極具個性的風景寫生,尤其是對現代繪畫構成的自我消化,對繪畫符號的提煉和對藝術圖像的可貴悟性,都使我對他藝術潛能和才華寄託著一種更高的希望。

圖像與心境

圖像與心境

靳曉峰

-

藝術品收藏、鑑賞、投資人

1985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

陝西國畫院特聘畫家

陝西理想艾科廣告裝飾有限公司董事長

西安奕盛品牌文化公司創意總監

多幅作品曾被日本、馬來西亞、港澳機構收藏。

-

《 中國文藝家 》封面人物

《 陝西美術 》、《 美術報 》

相繼發表繪畫作品

《 雅昌藝術網 》首頁推介藝術家

日本《 財經週刊 》

日本《 關西華文時報 - 亞洲藝術 》整版報道

傳播關注度廣泛熱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