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國和美國誰會更難受?

反反覆覆的美國像孩子的屁股——沒個準,說變就變。

而貿易戰的幾率在增大。中美一戰在所難免。

貿易戰真的開戰後,中國和美國誰會更難受?美國的基本策略確實會給中國帶來痛苦嗎?

中美貿易戰,中國和美國誰會更難受?


其實,美國發起對中國和其它國家的貿易戰,中國認清美國並由此所做的戰略調整,反而會給美國長期帶來更大痛苦。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抗壓能力非常強的民族,中國在美蘇兩大霸主擠壓下國際空間非常小,被圍堵的情況下被迫處於封閉狀態,但在那樣的處境下,中國搞出了兩彈一星,搞出了第一臺計算機,搞出了萬噸巨輪,搞出了人工胰島素等等。

那個年代,基礎那麼薄弱,中國在美蘇圍堵下依然可以取得巨大成就。21世紀的今天,中國的經濟基礎、科研基礎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美國能封堵得了中國嗎?

不可能的!在美國的強烈刺激下,中國一定會大力投入、奮發圖強,在芯片短板領域三五年一定會有突破,10年就是追不上美國,那也一定可以對美國的芯片開始有較強替代性。

中美貿易戰,中國和美國誰會更難受?

美國具有強大壟斷特點的還有計算機和手機的操作系統,對這個我們認為隨著時間推移,並非不可替代。而且,相比硬件,軟件方面的問題更容易解決一些。

至於其他領域,其實美國並不具備絕對壟斷地位,甚至有些領域早已不如中國,譬如中國的顯示屏行業在技術上已經實現領先,並且市場份額已經世界第一。再譬如高鐵領域,中國技術世界領先,美國根本沒有。哪怕在通信領域,中國在市場份額和集成技術上也已整體領先,在芯片領域當然還受制於美國。

過去,中國把精力都放在了其它領域,芯片領域和操作系統領域都屬於極高端的技術領域,中國暫時沒有重點發展這兩個領域,而且中國也不會認為美國會對中國進行科技產品完全禁運,特別是像芯片這種消費品中國在過去是不會認為美國會禁運的。但是,中興事件讓中國人重新認識了現實。一旦中國人有了這樣的認識,不需要太久,中國人一定能搞出產品。所以,美國對中國的行為猶如自殺,數年後美國將不會再有領域能對中國絕對壟斷,但由於中國的工業是全產業鏈,所以一定會有美國沒有的技術和產品。中美的競跑,中國也許會困難幾年,但也就幾年,接下來痛苦的會變成美國,因為中國的工業是全產業鏈,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中美貿易戰,中國和美國誰會更難受?

其次,美國與中國貿易戰的負面影響,中國內部消化並不困難,但中國大規模的消費品美國去哪裡找替代生產者?很多人總是擔心貿易戰能讓中國經濟如何如何,其實不然。不說貿易在中國GDP中佔比已經太小,事實情況是2017年中國的消費已經佔GDP的七成。哪怕貿易戰使得中國出口美國商品一定程度受阻,這些商品在中國國內消化也是很容易的,畢竟中國有14億人的市場。

美國說貿易戰是為了讓中國更加痛苦,那麼在全球展開貿易戰就是讓全球國家都痛苦。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只能促使中國更快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更快速地抱團。抱團的結果是,在經濟上中國及相關國家會走得更緊密,而美國隨著時間推移會被國際市場所孤立。如此發展10年,誰會更痛苦?

中美貿易戰,中國和美國誰會更難受?

在現在這個階段,中國與美國的這種對抗,實際上是從側面證明了中國的經濟實力。“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為了自己國家的經濟安全性和未來長期發展的機遇,是不是會更加積極地參加“一帶一路”倡議?莫說小國,現在連法國都開始淡化中國威脅、積極主動參加“一帶一路”倡議了。

所以,所謂2000億美元、4000億美元的的貿易戰也沒啥了不起,想打中國就奉陪到底,用實力教特朗普做人。損失?彼此不是半斤八兩嗎?比比看誰能扛不就行了?

對美國,就得戰略上蔑視他,戰術細節上重視打蛇打七寸挖樹先挖根,搞就搞特朗普的軟肋。美國不但贏不了這場貿易戰,最終這股反彈力量會長期作用在美國身上!

至於現在互聯網上因為中興被美國搞了一把給一些人帶來的創傷,個人認為很正常,反思一下也是好的,但不必過度渲染。想想看,幾十年前中國啥水平?不也有那麼多突破嗎?今天的中國,實現突破比過去要容易得多,挽起袖子加油幹就行了。

當然,一旦貿易戰深化,對於受損的行業,國家應該給予政策對沖,給那些受害的企業緩衝轉型的時間。同時,中國真該做的,就是要集中力量對人力、物力、政策資源進行整合,與中國巨大的市場進行對接,一旦形成良性循環,這種驅動力將非常巨大。過去,我們做得不好,以後我們沒有理由再做不好!

華盛頓的“極限訛詐”引起中國社會的普遍憤慨,但也的確有人認為,我們能不能退讓一步,吃點虧以換取對方恢復理性。他們不佔主流,但有一些影響。其傳播較廣的一個主要理由是,美國經濟力量很強大,中國未必拼得過,硬拼甚至可能影響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必須說,這種觀點過於天真,不切實際。對當前中國來說,除了堅決迎戰,並沒有其他選擇。

首先,華盛頓已把中國逼到牆角,退無可退。中國“不想打”貿易戰,為此已做出最大努力。前幾個回合的磋商,中方都是以高度的誠意,靈活的態度,儘可能和美方達成共識,找到化解分歧的具體辦法。但這或許讓美方一些人誤以為“中國怕了”,其一再撕毀共識,不把中國“不怕打”的後半句表態當回事。

面對美國這一輪貿易大棒,還沒有哪個受害國“投降”的先例,就連日本都不甘心受辱。比利時首相米歇爾、法國總統馬克龍都曾形容華盛頓的做法,是“拿槍頂著歐盟的腦袋”,這種情況下,歐盟“什麼都不會談”。

在世界貿易史上,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也從來都是“以牙還牙”,唯有此才能震懾“貿易獵食者”的進一步冒險。

如果7月份的貿易戰啟動,至少將有75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受到影響,包括加拿大、歐盟、墨西哥等國針對鋼鋁關稅所提出的400億美元反制關稅商品,以及中國報復性關稅的340億美元產品。

全美零售商聯合會和消費者技術協會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每年將會因貿易戰至少失去13.4萬個就業機會。這些對美國同樣也是難忍的疼痛。往最壞了說,假如美方威脅的這2500億美元都付諸行動,500億產品加25%的稅,2000億產品加10%的稅,一年是300億美元,佔中美貿易總額的5%左右。算上所有分散風險,美方的行動可能把中國的經濟增長砍掉0.1個百分點。

中美貿易戰,中國和美國誰會更難受?

相對於新中國歷史上經歷過的大風大浪,這個損失並不算有多嚴重。關鍵是我們的心理要強大,相應的政策儲備要做到家。至少從理論上講,迫在眉睫的貿易戰還是有機會避免的,那就是華盛頓能清醒過來,懸崖勒馬,否則,它就等著來自中國的迎頭痛擊,所以到底痛苦的是誰還需拭目以待。

中美貿易戰,中國和美國誰會更難受?

相信強大的中國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