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整改招聘3000人,这一局人工赢了AI?

快手整改招聘3000人,这一局人工赢了AI?

快手整改招聘3000人,这一局人工赢了AI?

文 |丁悦 图 | 网络

本文约2100字,约需7分钟阅读

1. 央视点名,快手危机

快手、火山上涌现出数以百计的未成年妈妈视频让两大平台成功三次登上央视大舞台。继《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点名批评,追问“短视频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之后,白岩松在4月2日《新闻1+1》上略显激动地对算法推送提出疑问,“到底没脑子的是技术,还是人?是人推送还是技术推送”?

沸反盈天的抖音快手之战搏足了大众眼球。快手的轻运营、去大V化和对UGC的坚持,令其成为展现中国底层青年生活的万花筒。快手几乎不进行内容的运营、大V的拉拢培植与明星代言,一门心思不断优化推荐算法,它更愿意把“原生态记录”而不是“娱乐效果”放在第一位,顽强地坚持自我的原生态。这在坚持“记录世界 记录你”的同时,也让快手的用户界面大篇幅的被田间地头、县城广场、出租屋内、高速路占领。“不适感”是许多“城市青年”使用快手后的第一感觉,猎奇甚至伴有生命危险的创作在快手上备受追捧。在未婚妈妈群体走红的事件后,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会同属地管理部门严肃约谈。

2. 内容决胜用户,算法还是人工

快手整改招聘3000人,这一局人工赢了AI?

现在大量的应用都设置了“个性推荐”或“猜你喜欢”之类的栏目,系统会根据你的浏览记录和爱好,自动为你推荐内容。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试图做到更精准,算法时代是对“汝之毒药,我之甘饴”的重新诠释。所谓“汝之毒药,我之甘饴”就是你觉得不感兴趣甚至是垃圾的信息,对于我可能极有价值。信息偏好的差异在传统分发模式无法得以区分,而在算法时代,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头条,长尾信息被极大激活。算法机制下,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头条,每条信息找到了生命,找到了该去的地方。这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藉由算法,我们甚至可以为广告重新下一个定义,某种意义上,广告只要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对的人面前,那么它就是有用信息。只要切准用户的需求,适时推荐,广告也是有用的资讯。

然而算法并非无所不能。目前的问题主要出在算法精确性,信息源瓶颈两个方向上。

算法精确性的误差一方面来自于算法程序本身的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源于偶然误差。比如算法很容易会把一个经常在网上购买项链、口红和婴儿用品的人定义为女性,而事实上这个人也可能是一位顾家的年轻父亲。这也就是为什么“今日头条”在利用算法推送的聚合类新闻领域获得极大成功后,还是有不少用户抱怨收到大量不喜欢的内容推送。当用户手滑点开某一类不是他真正需要的新闻,机器还是无一例外地记录下来并进行标签化,最终生成了并不属实的用户画像。因而,对算法工程师来说提高精确性是永无止境的挑战,精确到读心术的境界或许是每一个算法工程师的终极追求。

此外,信息源的质量也深远地影响着算法推送的效果。一个好的算法推送平台,数量上需要抓取到足够多的信息,并且能保持信息源的品质。信息源瓶颈不解决,再强的分发技术也会成为无米之炊。此回,快手、火山的整改正是从信息源头入手,管控不良信息的产生渠道。

3. 优秀算法的背后是工程师的卓越

时至今日,虽然通过机器学习,系统对于内容类型的识别和判断概率在不断提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内容的审核,目前主要还是依赖人工。

连业界领先的科技巨头Google都需要雇佣超过一万名员工充当着搜索结果评估者的角色,通过人力来改善自身产品,这或许说明了人工智能局限性——机器还很难高度模拟出普通用户的使用体验,难以理解内容背后的深意从而作出准确的“人的判断”。

快手整改招聘3000人,这一局人工赢了AI?

依赖算法不加整治的快手、火山不可避免的被受众潮流推着走。而身为一个公共传播平台,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责任不可推卸,适时适度地通过人工干预算法,将一些逃过了算法但却不利于社会整体风尚的糟粕剔除。快手CEO宿华在道歉信里也提到,“社区运行用到的算法是有价值观的,因为算法的背后是人,算法的价值观就是人的价值观,算法的缺陷是价值观上的缺陷。” 一个好的算法是其背后算法工程师的团队能力和价值观的最好注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