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的臺灣美食——“蝦猴”

少見的臺灣美食——“蝦猴”

讀研的時候參加臺灣“文建會”的田野調查培訓,第一次來到鹿港。時隔二十多年,當年的記憶已經模糊,而始終記憶猶新的只有鹿港獨有的特色食品“蝦猴”。在臺灣,蝦猴只有鹿港才有,其他地方是見不到的。

蝦猴學名“蝦蛄”,算是皮皮蝦的小夥伴,都屬於蝦蛄科(Squillidae)。但是鹿港的蝦猴體型比皮皮蝦小很多,大約只有成年人小指頭大,雖然個頭小,卻有個好處——不必剝殼;蝦猴的殼很薄,可以直接入口。

少見的臺灣美食——“蝦猴”

這種灘塗地上生長的海產過去是窮人的佐餐美食。每年的10月左右,這時候蝦猴膏黃飽滿,海邊的居民就到灘塗地上去掏蝦猴,捕獲的蝦猴洗乾淨用鹽滷煮熟之後,拿玻璃瓶裝起來可以保存很長時間。

這種鹽滷煮的蝦猴呈紅色、非常鹹,膏黃飽滿,味道香濃,身上幾乎沒有肉,滿滿的全是黃,吃起來口感香味類似蟹黃,我認為是佐粥的極品。因為非常鹹,所以早年臺灣鹿港有句俗話叫“一隻蝦猴三碗粥”。

過去只要到蝦猴盛產的季節,市場裡到處都是賣鹽滷蝦猴的小攤販。每年到了季節,我總要麻煩鹿港的朋友幫我買幾斤,擱冰箱裡慢慢享受。

少見的臺灣美食——“蝦猴”

近年來,隨著遊客的增加,除了傳統的鹽滷蝦猴之外,也出現了酥炸蝦猴,隨買隨吃相當受遊客的歡迎。而鹿港本地產的蝦猴經不起這番折騰,產量銳減。現在大多數攤子上賣的蝦猴都是進口貨。

至於進口貨與本地產的蝦猴在口感風味上有沒有區別?這就不清楚了,自從長住北京之後,大約有十年沒嚐到這一口了。古人有蓴菜鱸魚之思,而每到這個季節我就會想起鹽滷蝦猴佐粥的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