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稅380燃料油期貨7月16日掛牌交易,船用燃油產業鏈收“紅包”

期貨市場又有新突破。

26日,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正式發佈通知,燃料油期貨合約交割品級擬由180燃料油調整為保稅380燃料油,保稅380燃料油期貨合約將於7月16日掛牌,燃料油期貨合約及業務規則修改方案已經理事會審議通過。上期所燃料油期貨經歷了兩年多的波折,即將迎來新生。

“船用燃料油現貨經營者可以獲得一個以人民幣計價的、場內的交易市場,可以獲得更符合國內市場基本情況的交易價格,可以獲得更深遠的戰略支持。”山東博輝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輝表示。

名存實亡的180燃料油

據瞭解,上期所180燃料油期貨上市於2004年8月。2008年,燃料油期貨迎來鼎盛時期,日成交突破百萬手。到2009年,五年間燃料油期貨成交21億噸,累計交易金額6.8萬億元。

2010年,燃料油期貨交易規模大幅降低,全年累計成交合約2136.44萬手,同比降低76.65%,佔全國期貨市場總成交量的0.68%。

2012年5月24日,燃料油期貨首現零成交;2014年6月以來,燃料油期貨經常出現零成交;2016年5月以來,燃料油期貨成交量為零,已經名存實亡。

據瞭解,此次合約修訂順應行業發展實際,燃料油期貨合約交割品級擬由180燃料油調整為保稅380燃料油,並採用“淨價交易、保稅交割”的交易模式,旨在為船用燃料行業提供一個發現價格、規避風險的交易平臺。

根據上期所相關通知,自6月27日起,已掛牌的燃料油期貨合約終止交易;保稅380燃料油期貨合約將於7月16日正式掛牌。首批掛牌新合約為FU1901、FU1902、FU1903、FU1904、FU1905、FU1906、FU1907。

提高定價影響力

在黃輝看來,此次合約及規則修訂,有利於燃料油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發揮,將為中國船用油市場提供重要基準價格。

田秋瑾表示,中國的船用燃料油市場目前分為內貿市場和保稅市場兩大部分,這兩大市場受稅收及經營政策因素影響,為兩個完全割裂的市場空間和操作模式。其中,內貿市場的船燃產品提供者主要是調油商,交易品種為內貿180;而保稅船燃市場此產品則主要依靠進口,品種主要是380,同時必須由獲得資質的保稅玩家來經營。

從近幾年的內貿和保稅市場份額來看,保稅燃料油銷量佔中國船燃總銷量的55%-60%,而380燃料油又佔到了保稅船燃總銷量的80%以上,成為船燃市場的主要消耗品種。

中國船舶燃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志剛在“上衍能源論壇”上表示,燃料期貨經過這些年的準備,無論從市場的培育、產品的設計、政策的突破等方面來看,條件已經非常成熟。他指出,燃料期貨上市對於促進產業鏈實體經濟發展非常有利。對於煉化生產企業來說,有利於突破加工和出口政策,激發煉廠生產的積極性;對於加工和貿易企業來說,有效規避過去在海外市場採購、在海外市場做期貨帶來的溢價的槓桿;對於行業來說,在家門口期貨市場有更公開透明的價格,鎖定燃油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