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書記因“家事”給縣長“打招呼”引熱議,怪鎮幹部“不講究工作方法”?

領導發短信“打招呼”,這本來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劉軍不但原文轉發,還備註為“轉自劉志奇”,可見劉軍覺得不用他多“交待”,鎮幹部也知道該怎樣處理。沒想到鎮幹部把短信拿給村幹部看,而村幹部不但選擇了“不買賬”,還把短信“公之於眾”,這大大出乎了劉軍的意料,無怪乎他會大呼鎮幹部“太不講方法”“處理問題的能力太差”了。

但我們不禁想問:真的是鎮幹部“不講究方法”激化矛盾的嗎?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不講究方法”?

據媒體披露信息來看,這是一件村民之間因修路引發的糾紛。起因是金石橋鎮陽垠山村修了一條0.6公里長的簡易公路,佔用了陳某春面積為1平方米的地。2017年8月,村裡對該路段進行硬化時,陳某春夫婦反對硬化他家附近30米長的路段,多次協調無果。鄰居陳某果運化肥經過該路段時,因坑窪受阻,找人幫忙填路遭陽某貞制止併發生言語衝突和肢體衝突。村幹部調解後,陽某貞夫婦不滿調解結果,將糾紛反映給了當區長的哥哥。

陽志奇給劉軍發的短信只有100多字:“陳某春、陽某貞是金石橋鎮陽垠山村三組人,是我妹夫妹妹,家裡發生了一件事,請你指示當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認真處理,不要欺負他們,基本情況如下:當事人,陳某青。雙方當事人因修私人道路發生糾紛,陽某貞認為村書記處理不公平,而且村書記還要罵人。”

針對網友對其“耍特權打招呼”的質疑,陽志奇稱“本意不是想耍特權,而是想解決事端。”但就短信內容中的“不要欺負他們”“ 陽某貞認為村書記處理不公平,而且村書記還要罵人”等語,網友還是能嗅出濃烈的“打招呼”的味道。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張英勸家人禮讓鄉親,感動兩家各退三尺形成“六尺巷”的故事,成為鄰里和諧的美談。今天的陽區長,遇到的情形何其相似?但處理的結果又何其不同?

在劉軍的回覆中,他把“矛盾被激化”的原因歸結為鎮幹部“不講究工作方法”“處理問題的能力太差”,可見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意識到矛盾被激化的真正原因。

在農村因為修路而引起糾紛其實並不鮮見,修路是造福村民的民生工程,是好事,糾紛當事雙方主要是溝通不足、缺乏互相理解。我國農村還是很注重鄉情的,鄉里鄉親“低頭不見抬頭見”,為了大家走路方便,互相忍讓一下就好了,這也符合“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鄉風文明建設的要求。反之,在區、縣、鎮領導一級一級的發短信“過問”之下,當地幹部還能真正做到秉公處理嗎?更何況短信開頭就表明關係“某某是我的某某”,矛盾的另一方難免覺得是“以權壓人”,這才是激化矛盾的主要原因。

真正“不講究方法”的,絕不只是鎮幹部。隆回縣金石橋鎮並不在大祥區區委副書記陽志奇的管轄範圍內。而且根據《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凡處理涉及本人或本人親屬利益的問題時,應該回避。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其妹妹與村民的糾紛,陽志奇都不該過問。另外,據劉軍說,任何人給他發短信,他都會轉給相關部門。政府有正規的問題反映渠道和溝通渠道,作為縣長,把其他領導發過來的短信直接轉發給下級,而且還註明短信轉自某某領導,且不加任何說明或指示,難道讓下級“你自己去悟”?

“君子之德風”,領導幹部處理問題的方式,會對一個地方的社會風氣造成很大的影響。在處理基層特別是農村基層的矛盾糾紛問題時,要遵循規律,做到公平公正公開,依法依歸依程序。要立足鄉風文明建設,以化解矛盾,引導群眾互相理解,鄰里和諧為準則。如果領導幹部動輒“打招呼”,那才是真正的“不講究方法”。(文/歐陽雨薇)

作 者:高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