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茬番茄枯萎病爆發,枯萎和青枯到底如何區分?

枯萎病來襲 番茄盛果期萎蔫

秋茬番茄枯萎病爆發,枯萎和青枯到底如何區分?

番茄枯萎病又稱萎蔫病,多數在番茄開花結果期發生,局部受害,全株顯病。發病初期,僅植株下部葉片變黃,但多數不脫落,隨著病情的發展,病葉自下而上變黃、變褐,除頂端數片完好外,其餘均壞死或焦枯。有時病株一側葉片萎垂,另一側葉片尚正常。該病主要危害根莖部,主要表現為成株期。成株期發病初始,葉片在中午萎蔫下垂,並有下而上變黃,而後變褐萎垂,早晚又恢復正常,葉色變淡,似缺水狀,病情由下向上發展,反覆數天後,逐漸遍及整株葉片萎蔫下垂,葉片不再復原,最後全株枯死。橫剖病莖,病部維管束呈褐色。溼度高時,死株的莖基部常布粉紅色黴層,既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枯萎病?我們這裡很多人說這是青枯病,這兩種病害應該怎麼辨別?”

“青枯病的發病症狀與枯萎病有些相似,都是白天萎蔫,早晨傍晚恢復,維管束都有變褐症狀。但是仔細區分也有不同。首先,青枯病不爛根,而枯萎病爛根。青枯病為害的部位主要是植株內部,由於菌膿阻塞導管,致使水分無法向上運輸,從而表現萎蔫症狀;枯萎病是根系腐爛變壞,維管束變褐,導致根系無法吸收和運輸水分,造成萎蔫。其次,青枯病發病後,植株是青枯症狀,這一過程比較迅猛;而枯萎病發病後,植株是枯黃萎蔫症狀,一般10天至半個月後才出現死亡,進程相對緩慢。最後,區別青枯和枯萎最直觀的一種方法,橫切莖稈後在清水裡浸泡或用手擠壓切口,有乳白色粘液溢出的就是青枯病,而枯萎病則不會。

一般來說,枯萎病主要靠澆水傳播,菜農應將棚內病株及時拔除,並在定植穴內撒入多菌靈殺菌消毒,將病株周圍的土壤培高,以防澆水時水漫過定植穴導致病菌隨水傳播。

同時菜農還應結合藥物進行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灌根,隔5天灌1次,連灌2次。嚴重時可用30%苯噻氰乳油1000倍液或琥膠肥酸銅(DT)可溼性粉劑350倍液進行灌根,每株灌藥100毫升,間隔一週灌根一次,連灌3-4次,預防效果較好。

摺疊

農業防治

1移栽前或收穫後,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燬或漚肥;深翻地滅茬、曬土,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源和蟲源。

2育苗的營養土要選用無菌土,用前曬三週以上;

3和非本科作物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4選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種子須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5育苗移栽,播種後用藥土覆蓋,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這是防病的關鍵。

6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溼氣滯留,降低田間溼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播種前撒施或溝施滅菌殺蟲的藥土,

8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殘體。

9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10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植株傷口,減少病菌傳播途徑;發病時及時清除病葉、病株,並帶出田外燒燬,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11嫁接防病,用野生水茄、毒茄或紅茄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採用劈接法嫁接,確有實效。

來源 種子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