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茬番茄枯萎病爆发,枯萎和青枯到底如何区分?

枯萎病来袭 番茄盛果期萎蔫

秋茬番茄枯萎病爆发,枯萎和青枯到底如何区分?

番茄枯萎病又称萎蔫病,多数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发生,局部受害,全株显病。发病初期,仅植株下部叶片变黄,但多数不脱落,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叶自下而上变黄、变褐,除顶端数片完好外,其余均坏死或焦枯。有时病株一侧叶片萎垂,另一侧叶片尚正常。该病主要危害根茎部,主要表现为成株期。成株期发病初始,叶片在中午萎蔫下垂,并有下而上变黄,而后变褐萎垂,早晚又恢复正常,叶色变淡,似缺水状,病情由下向上发展,反复数天后,逐渐遍及整株叶片萎蔫下垂,叶片不再复原,最后全株枯死。横剖病茎,病部维管束呈褐色。湿度高时,死株的茎基部常布粉红色霉层,既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枯萎病?我们这里很多人说这是青枯病,这两种病害应该怎么辨别?”

“青枯病的发病症状与枯萎病有些相似,都是白天萎蔫,早晨傍晚恢复,维管束都有变褐症状。但是仔细区分也有不同。首先,青枯病不烂根,而枯萎病烂根。青枯病为害的部位主要是植株内部,由于菌脓阻塞导管,致使水分无法向上运输,从而表现萎蔫症状;枯萎病是根系腐烂变坏,维管束变褐,导致根系无法吸收和运输水分,造成萎蔫。其次,青枯病发病后,植株是青枯症状,这一过程比较迅猛;而枯萎病发病后,植株是枯黄萎蔫症状,一般10天至半个月后才出现死亡,进程相对缓慢。最后,区别青枯和枯萎最直观的一种方法,横切茎秆后在清水里浸泡或用手挤压切口,有乳白色粘液溢出的就是青枯病,而枯萎病则不会。

一般来说,枯萎病主要靠浇水传播,菜农应将棚内病株及时拔除,并在定植穴内撒入多菌灵杀菌消毒,将病株周围的土壤培高,以防浇水时水漫过定植穴导致病菌随水传播。

同时菜农还应结合药物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隔5天灌1次,连灌2次。严重时可用30%苯噻氰乳油1000倍液或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35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药100毫升,间隔一周灌根一次,连灌3-4次,预防效果较好。

折叠

农业防治

1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

3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4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5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残体。

9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10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1嫁接防病,用野生水茄、毒茄或红茄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确有实效。

来源 种子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