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地宮是怎麼打開的?

韓本熙

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鈞之陵寢。他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是明代在位最久的帝王。萬曆十八二年(1584年)動工。歷時五年半築成。崇禎十七年(1644年),為起義軍毀壞過,清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維修過。民國二年(1913年),定陵又被焚。地面建築損壞非常嚴重。

1955年10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北京市副市長吳晗,文化部部長茅盾,以及張蘇,范文瀾,鄧拓六人給國務院寫信請示,發掘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同年11月3日,周恩來總理批准了他們的報告。隨後成立了長陵發掘委員會。但是為了慎重起見,並沒有對長陵進行發掘,而是選定了定陵作為試掘對象,以便取得經驗後,再對長陵進行發掘。

1956年5月,定陵發掘工作開始。在封土上開了探溝,找到了磚砌券門。這是通向地宮的通道。離此還開了第二探溝,找到了通道盡頭,並得到一塊"此石至金剛神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小石碑。接著又開了第三探溝發現斜坡石隧道。並於1957年5月,發現"金剛牆",金剛牆是一道8.8米高,用磚砌的牆體。下部就是"圭"字型入口,裡面就是神秘的地下宮殿了。

地下宮殿,也叫玄宮,玄寢,是墓主梓宮和隨葬品奉安的地方。是整個皇陵的核心部分。最具神秘色彩。

地下宮殿由彼此通連的大殿組成。前殿,面寬6米,進深20米,頂高7.2米。中殿,進深32米,餘同前殿。打開時,最裡端陳設著一帝二後的神座,五供和長明燈。後殿,是地宮主殿,亦為皇堂。內設棺床一座。棺床上陳有皇帝皇后棺槨和隨葬物箱。計有26只大箱。神宗居中,孝端,孝靖二後分置左右。由於年代久,帝后棺槨均己腐朽。帝后屍身全部腐爛。

五殿共設有石門七座,頂部為"鍋底券"形制。左右兩殿各設石門兩座,分別通向中殿和玄宮方向。

其餘不盡細敘……

定陵出土了許多珍貴文物,達3000件左右。許多器物價值連城。

神宗皇帝冕冠

神宗皇帝皮弁冠

烏紗翼善冠

金絲翼善冠

皇后龍鳳冠

皇帝袞服

孝靖皇后的刺繡百子衣

大金盆

金託玉爵

金環鑲寶玉兔耳墜

均為國寶級珍品。





劉一千五

今天說的定陵,是大明朝的第13個皇帝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陵墓,沒錯,朱翊鈞就是那個不上朝的皇帝,竟然在後宮神龍見尾不見首的統治了這個王朝48年之久。定陵的打開是一個極其偶然的事兒,因為在開始最想打開的是明十三陵中最大最宏偉的朱棣的長陵,當年有郭沫若,吳晗領頭開始挖掘,結果由於沒任何經驗,鼓搗了很久在長陵也沒有找到頭緒,後來這才把目光轉移到了定陵,他們想先從一個比長陵小一點的陵墓練手,搞清楚明帝陵的規制,從而給發掘長陵指明方向。下面咱們講講定陵地宮的那些事,為了能給大家講明白這事兒,老豬接著發揚實地探訪的精神,驅車來到了這裡。外面建築物暫且不表,咱今後會有詳細的遊記章節,今天咱主要貼合主題,說說神秘的地宮大門到底是怎麼被發現的。

為了找到地宮的入口,可是費了大勁,明陵的入口不像清陵簡單,(因為清陵的地宮入口都設計在明樓正下方,琉璃影壁位置處)明陵地宮的入口則沒有規律可言,找到入口成為極為關鍵的一步,而就是這一步,足足讓考古隊在定陵發掘耗費了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在定陵明樓旁邊挖了三條探溝,每條探溝足有二十多米深,一百多米長,就這樣也沒能順利的找到他們夢寐以求的金剛牆,說來也巧了,正當人們打算放棄的時候,他們無意往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發掘做最後努力的時候,奇蹟出現了,竟然在地下探溝的不起眼的小角落,發現了最終找到地宮大門的刻有一行字指路石,這個指路石老豬拍了下來,就是下圖,上面文字為“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我滴個乖乖,當發現這個寶貝的時候,考古隊激動之情的溢於言表,嘴裡嘟囔著真真是老天爺的指示,於是順著這個小石碑上面的指示,按照明代的尺寸(以0.32米摺合明尺一尺)摺合成現在的度量衡,算出指路石到金剛牆為49.5米,又算出金剛牆到寶頂黃土面高為12米。於是大家興奮的按圖索驥開挖下去,結果一座他們夢寐以求的金剛牆出現在了他們眼前,便是下圖照片。地宮的大門就在這金剛牆的背後,打開金剛牆一座明陵的秘密馬上就會展現在眾人的眼前。。。

由於金剛牆沒有被澆築,很容易就被拆開了,拆開後一座漢白玉的地宮大門出現在人們面前,如何打開這個大門,最後在一些資料中終於找到了破解密碼見下圖。

在這個拐釘鑰匙緩緩開啟下,這座封存了幾百年的定陵地宮,緩緩向眾人打開了。更具體的地宮照片,可以關注老豬,在下面的文章中將會詳細的講述和發佈老豬實拍的定陵地宮內部的那些事兒。


老豬的碎碎念

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和他2個皇后的陵墓,定陵發掘工作從1956年開始,歷時3年,並且成立了發掘委員會,考古隊先在定陵進行了細緻的勘察和試挖,在定陵寶城外東南面牆上脫落了幾塊磚,並且露出了一點券洞,於是就順著開挖,一路上發現了路標的字跡,比如隧道門、左右道、寶城中、小石碑,一路到了金剛牆,拆了金剛牆就是地宮了。

定陵地宮第一道石門。

金剛牆是一塊塊往下拆的,然後工人攀著繩索,打著汽燈下去的,走到盡頭就看到了漢白玉做成的地宮大門,晶瑩奪目,門上刻了縱橫九排門釘,還雕刻著獸首銜環,顯得格外莊嚴美麗,兩扇大門數千斤重,從門縫裡看到大門還被大石條頂住,所以從石門外永遠推不開。

圖為地宮中殿寶座。

但是頂住地宮石門的大石條在地面是有凹進入的石槽的,而頂門的石條在石門未關閉時是立在石槽內,而關門時石條會傾斜頂住石門,所以當時考古隊從門縫裡用鐵絲把石條套住,用薄板推動石條,使石條立起來,然後考古隊一齊把地宮石門慢慢推開,整個過程操作不到5分鐘,帶著嗡嗡沉重響聲石門被輕輕推開了。

圖為地宮後殿。

地宮是由前、中、後、左、右五座宮殿聯結而成的,沒有任何樑柱也是用巨大的石條起券,每座殿也是由石門隔開,考古隊用同樣的方法打開,且左、右殿石門略小一些,打開更容易,最後是後殿,一進入後殿便看到了三個朱漆棺材,放在迎面棺槨上,正中央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左面是孝端王后、右面是孝靖王后,另外提一句,孝靖因宮女出生過得很悲慘,封號是兒子朱常洛當了皇帝后才加封的,入定陵是她的孫子朱由校遷入的。


圖文繪歷史

定陵是明朝皇帝朱翊鈞的安寢之所。

定陵地宮的打開,其實是偶然加上巧合導致的。接下來請聽我仔細的為大家解說。

一、

1956年,由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和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的帶頭下,率先開始對明陵的挖掘工程。

一開始兩人的目標不是萬曆皇帝的定陵,而是明成祖朱棣的長陵,這是整個明十三陵中規模最大的陵墓。

可惜當時由於科學技術的侷限,加上對明帝陵的規制不甚清楚,繞著長陵搗鼓了很久也沒有頭緒,於是將目標轉向萬曆皇帝的定陵,規模不大,又可以很快上手。

為了找到定陵地宮的入口位置,起先眾人先是在定陵明樓的旁邊挖了三條有二十多米深,一百多米的深溝,可費了一年多的時間,一直沒有確定定陵地宮的入口。

說來也巧,就在眾人打算放棄的時候,卻在其中一條深溝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發現了一個疑似指示地宮入口的指路石,上面寫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眾人欣喜若狂,照著指路石的方向,一路挖掘。果然發現了象徵著地宮入口的金剛牆,而入口就在金剛牆的後面。


二、

眾人很輕易的拆開了金剛牆,一座漢白玉製成的大門赫然矗立在眼前。眾人皆是心中一熱,苦苦搜尋的陵墓,馬上就要重見天日了。

至於說如何打開這道門,其實應用到了一個很簡單的原理“拐釘鑰匙”輕鬆的打開了。

拐釘鑰匙的使用,其實早在崇禎皇帝陵墓的打開過程中,就被使用到了。

當時的史料記載:

當時的工匠用了整整四個晝夜的時間,打開了天貴妃的墓,見到了地宮大門。緊接著用拐釘鑰匙將石門打開……

而定陵大門的打開,同樣依靠著拐釘鑰匙。

關於拐釘鑰匙的使用原理,有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查閱相關資料。

三、

據說在大門打開之後,裡面的陪葬物金碧輝煌,攝人心魂。可過了僅僅二十分鐘,陵墓裡的珍貴文物由於接觸到空氣中的水,二氧化碳和氧氣,開始了氧化和衰變,有的甚至一瞬間化成了灰。

因為挖掘隊伍缺乏有效的科學技術的保護,造成了定陵完全被糟蹋的發掘。更令人氣憤的是,當時的發起人郭沫若竟還想著上書周總理,希望繼續挖掘長陵等。

在得知定陵遭受到的破壞之後,周總理下達批示,否決了郭沫若所倡導的這次挖掘行動,同時規定以後的帝王陵墓除非是搶救性質的,否則一律禁止主動挖掘。


奇點歷史

發掘一年的時間竟然還沒有找到地宮的大門,考古隊員都洩氣了,就在此時劉精義按照自己夢中的場景找到了一處不起眼的地方,很快就挖到了一個小石碑,上面竟然寫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也就是“指路石”。



(定陵博物館)

當天晚上,白萬玉老人在分析了地宮的情況以及可能發生的狀況,這些民工一個個忐忑不安,白萬玉為了緩解氣氛,拿了老白乾跟他們一起喝,王啟發坐不住了。 問道:“這個地宮怎麼個打法?”

白萬玉:“你們幾個人登梯子到金剛牆門的頂部,我叫動哪塊磚,你們就動哪塊磚,取下來按位置順序編號。”

民工顯然不樂意,白萬玉看出了他們所想。

“你們是怕地宮後面有暗器吧?既然誰都不願意做第一個拿磚塊的,那就抓鬮決定吧!”

白萬玉寫了很多紙條抓成一團放到桌子上,王啟發看著白萬義,他對自己笑了下目光轉移到最前面的一個紙團,王啟發迅速將那個紙團拿下,眾人也都拿了紙團打開後發現什麼都沒寫,只有王啟發的紙團上寫著“小心暗箭”四個大字。

白萬玉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說了句“想想明天怎麼破暗器吧!”自己回去休息了。

等到他們走到牆邊,沒想到此時的趙其昌已經在最上面的一個位置開始撬磚頭了,王啟發爬上去說我們一起來,趙其昌說道:“裡面有機關,還是我來吧,我單身漢一個,你有妻兒老小要照顧,就在下面幫我接磚塊吧!”



在圍牆被拆開後,發掘的第一道探溝,往外是田野,往裡便是明樓,因為磚縫沒有石灰黏合,趙其昌輕而易舉的就撬開了一角,他吧磚塊往外抽,就在抽出的那一刻,夏鼐大喊一聲:“當心毒氣!” 剛說完就看見裡面噴出黑色濃霧,大家捏著鼻子趴在地上,夏鼐說指:“這是地宮三百多年積聚的腐爛發黴物質的氣體。” 等濃霧散去後,他們把磚塊做好編號放好,裡面黑漆漆一片,伸手不見五指,趙其昌說:“我先下去查勘下”。白萬玉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讓他身上拴著繩子。



趙其昌下去後並未發現危險,於是打開手電筒直射上方,看到這裡大家心裡輸了一口氣,紛紛拴著繩子下去了,經過一番摸索,終於找到了地宮大門。

大門是用整塊漢白玉做成的兩扇石門,三百多年依然嶄新如初,他們推了推沒有絲毫反應,面對這巨大的石門,他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怎麼才能打開這道門?他們猜測難道是讓宮女在裡面用石條頂住的?顯然不可能,因為史料記載這些人都是死後葬進去的。再或者是工匠關上門最後通過密道離開,這也不可能。



他們翻閱資料,認為在兩扇門關閉時,將石條倚於門後槽內;人走出後,石條隨著石門的關閉慢慢傾斜;待石門完全關閉,石條也隨之滑向兩扇門的中央,於是石門得以完全頂死,這石條,就是所謂的“自來石。

最後通過他們自己製作的“拐釘”,他們把拐釘當作鑰匙插進門縫,漸漸向裡延伸,石條一點點移動起來,直到完全直立才停止用力,最後推開石門。就這樣定陵地宮被打開了,但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有限,很多文物並沒有保存下來,但是這批領導人裡,有的人好像挖墓成風,又想去挖長陵,被上面拒絕了。

趙其昌回憶說:“眼看著那些文物得不到保護,心裡特別難受,要是推退後三十年再挖掘都要好很多。” 以上就是整個定陵地宮打開的全過程。

參考文獻:【 明定陵萬曆皇帝地下玄宮打開過程實錄】


羽評歷史

刪繁就簡,不談發掘的過程,我只談一談打開地宮大門的技術性問題。

地宮的引導部分叫“隧道券”。隧道券的的石壁,便是地宮大門的外部。這是一座起券的門洞,全部用平整的石條構成。券門門樓的簷瓦、脊獸、椽頭全部用漢白玉雕刻而成。券門下是用大青石雕成的須彌座,上面極其細膩地雕刻著俯仰蓮花的紋飾,具有濃厚的宗教意味和神秘色彩。整個券門除擁有東方建築的造型藝術之外,還融進了古希臘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神韻,顯得古樸典雅、華麗秀美、秘不可測。券門之下,就是兩扇輝煌威武的石門。

下圖1957年發掘時的地宮大門

當時的發掘人員試圖在石門四周找到像“指路石”一樣的密碼,但苦苦尋找之後,什麼線索也沒有。早在地宮未打開前,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北京西郊、東郊發掘過幾座明清時代貴族墓。當時有些墓道的石門,是採用石球滾動的方法將門頂住的。即先在石門內側做成一個斜坡石面,門檻處鑿出溝槽,槽的頂部放好石球,用敞開的門擋住。入葬完畢,人走出門外,兩門逐漸關閉,石球便沿著地面斜坡滾動,直到石門完全關閉,石球在兩門交合處的一個更深的石槽內停住,門也就被堵死了。

石球頂門為打開定陵地下玄宮之門提供了啟示。從門縫看去,石門之後可能是用一根石條頂住的。石球雖不同於石條,原理應是大同小異:在兩扇門關閉時,將石條倚於門後槽內;人走出後,石條隨著石門的關閉慢慢傾斜;待石門完全關閉,石條也隨之滑向兩扇門的中央,於是石門得以完全頂死。這個設想極有可能,而且也必須如此,才能頂住石門。

原理已經弄清,就要設法挪開石條,開啟大門。工作隊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終於從有關明末崇禎帝入葬的記載中,找到了大門洞開的“鑰匙”。

當時的史料記載:工匠用了四個晝夜,挖開了田貴妃墓,見到了地宮大門。用拐釘鑰匙將石門打開後,把田貴妃棺移於石床之右,周皇后棺安放石床之左,崇禎棺木放在正中。田貴妃死於無事之時,棺槨俱備,崇禎皇帝有棺無槨。於是工匠們把田貴妃之槨讓給了崇禎。安葬完畢,關閉石門,填上了封土……

發掘人員從這段記載中得知當年工匠打開地宮之門,使用的是“拐釘鑰匙”。要打開石門,必須先推開頂門石條,但又不能讓它完全傾倒摔壞,這就必須使用一種特製的工具。“拐釘”,顧名思義,一定是個帶彎的東西。

工作組用小手指粗的鋼筋,把頂端彎成半個口字型,像一個缺了半邊的無底勺子。將“拐釘鑰匙”長柄的半個“口”字型鋼筋豎起來,慢慢插進門縫。待接觸到石條上部後,又將“口”字橫過來套住石條的脖頸,“鑰匙”漸漸向內用力,石條隨著一點點移動起來。直到石條完全直立,停止用力。一人手攥“鑰匙”,其餘人分為兩組,列隊兩扇石門前,齊喊一聲“開!”,大家一起用力,石門轟然而開。


古道犀風

00

衛69149048

打開定陵的時候,我還是小孩。

之前的一年,也就是1957年,那時候爺爺突然說要出去一段時間,奶奶問他出去幹什麼?爺爺默不作聲。後來才知道爺爺和他的夥伴們一起挖掘定陵。

1958年, 爺爺回來的時候,已是滿頭白髮,臉色的皺紋像一道道深溝盤恆於面孔,奶奶根本沒認出來,爺爺的聲音也變的輕柔了許多。

後來,不到半年,爺爺去世了。

期間爺爺給我講了打開定陵的許多稀奇的事情。

那半年,每天夜裡爺爺突然驚醒,然後在院子裡找磚頭,石頭,搬來搬去,最後拆牆,拆門。

天一亮,他就睡覺,醒來根本不記得晚上發生的事情。

奶奶心急如焚,知道爺爺中了邪,於是去找村西面道觀裡的老道長。

說明了情況後,道長捋了捋鬍鬚,掐指算了算,一壺茶的時間,道長徐徐的說,皇陵門前土,金剛牆上磚;磚裡道道符,陰陽五行毒。

然後嘆了一口氣,道:拆了,罷了~起身徑直走出道觀。

奶奶一頭霧水,回來問我什麼意思。我那時聰明伶俐,天資聰穎,稟性神悟,奶奶是不是說爺爺拆了人家的門?

奶奶於是盯著問爺爺,怎麼拆人家的門?為什麼拆人家的門?

爺爺說,誰願意拆呀,一圈人抓鬮,誰想那麼巧我抓到了。那門是三角形的金色塔一樣,我用鋼撬棒,使勁一撅,撬棒斷了。隊長又拿了幾根,換了七根才撅開一道縫。突然一道金光直衝我的臉,又好像是一條龍在盤旋,張牙舞爪,怒目而視,等拆下來了第一塊,又沒動靜了,於是又拆第二塊,又是如此,金龍又出現了,拆了6塊就感覺渾身無力,腳底發軟暈厥過去了~

6塊磚,半年時間,吸走陽氣的臉,爺爺走了,這就是打開定陵金剛牆的經過。之後,奶奶把我送到青城山學習破解之術,才解了這六道金龍符,奶奶才轉危為安,現在已經108歲,仍然打麻將,洗衣服,跳繩,今年還蹦過極呢?


衛69149048

明十三陵之定陵,乃是大明王朝第十三位皇帝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陵墓。

定陵的挖掘,是中國考古史上的一重大悲劇,很多珍貴文物由於當年的科學技術不夠造成巨大損失,從此規定不會再主動帝王級別的陵墓,只進行搶救性的挖掘。

其實一開始想要挖開的並不是定陵,而是明十三陵中的長陵,永樂皇帝朱棣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但由於經驗不足,長陵的進展並不順利,因此打算找一個小點的陵墓進行試手,因此決定挖掘定陵。

在當時時任北京副市長吳晗和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的帶領下,於1956年5月,定陵試掘正式啟動。考古隊在定陵附近挖開第一道溝,剛挖1米多深,便發現了三塊刻字的石條,上面寫著“隧道門”三個字。

十幾天後,考古人員在定陵城牆的下方,發現了一個券門,當時考古隊判斷這就是通向地宮的隧道。

但是此時考古隊進展緩慢,並沒有什麼新發現,直到9月,才有新的轉機。

在一次意外的挖掘發現了一塊帶有刻字的小石碑,在這塊石碑上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這塊小石碑明確的指定了“金剛牆”的位置,而“金剛牆”就是地宮的墓牆,也就是說現在已經確定了地宮的具體位置。

因此考古隊迅速的開挖第三條探溝,在1957年的5月,金剛牆出現在大家的面前。

在金剛牆上,有一個神秘的梯形開口。它就是萬曆皇帝入葬時的入口,此入口並沒有被澆築,因此很快就被拆開。

此時,定陵地宮的大門,出現在人們的眼前。而打開這座定陵地宮的大門,就利用了自制的“拐釘鑰匙”,其原理就如下圖所示。


就這樣,定陵,被打開了。

據說,當時墓口開的一剎那,金碧輝煌驚為天人,不過短短二十分鐘,大量陪葬品被氧化,大量文物出土被迅速風華毀壞。由於墓室中長期處於一個穩定的環境,他的劣變速度十分緩慢,但是一旦脫離這次環境,水分,氧氣,二氧化碳等都會加速文物的劣變,有的甚至一接觸空氣就化成灰了。

(由於科學技術不過關,龍袍被迅速氧化)

如果說定陵的發掘是因為無知,那定陵被糟蹋成這樣以後,郭XX竟然還想上書挖掘長陵等其餘帝王陵。而得知發掘的惡果之後,周總理下達批示,從此以後所有的帝王陵墓全部禁止主動發掘,除非是搶救性質的。

(人滿為患的定陵地宮,除了石頭,都是仿製品。)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是人類正當發掘的時候打開的



海島老男孩

打開定陵地宮,真的可以說“老鐵,扎心了”。後來,這次工作的隊長回憶說:“看著一件件文物得不到保護,特別難受,退後三十年發掘好得很多。”

起初,發掘的目的是長陵(朱棣的陵墓),由於在調研時沒有找到相關線索,索性發掘定陵,等有了經驗後再考古長陵。



一本書《萬曆十五年》很火,書中萬曆皇帝的陵墓就叫定陵。1956年,開始動手。在零落有城磚的位置開挖,挖出一條探溝,一米深後,發現石條,上面刻著“地道門”。之後沒多久,又出現券門,同時出現一個地道。經過斷定,他通往地宮。




為加快速度,又開闢了第二條探溝,挖到深處時,出現一小塊石碑,指路作用,刻著“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什麼是“金剛牆”,也就是地宮的幕牆。



從挖探溝到挖出小石碑,再到清理出金剛牆,用時一年。

(相關人員正打算進金剛牆)


之後便是進地宮,然而卻遇到了重十四噸的地宮大門。怎麼打開大門的呢?

(地宮大門)

先來看地宮大門長什麼樣呢?如下圖。

石門的相關原理如下圖。


怎麼打開呢?

這樣,定陵被打開了。

但是可惜了,由於當時的條件有限,很多文物沒有保存下來,現在多是仿製品。之後,進入特殊時期,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屍骨在一把火中,灰飛煙滅,塵歸塵,土歸土。

一些人不但沒吸取這次血淋淋的教訓,又按照原來的計劃,準備發掘長陵,因為一本非常有研究意義的《永樂大典》在裡面。

幸好,被拒絕,隨後,其餘地方的帝陵發掘也紛紛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