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考點都不知道,考研準瞎

政治命題緊扣時政要聞,“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是今年舉辦的重大會議,必然成為考生關注的重要要聞,稍微熟悉考研政治的同學都知道,每年的時政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押到的考點,它不像馬原、毛中特這些書本上的知識,更強調和社會現實結合起來考察大家的政治素養。“一帶一路”戰略就是熱門中的熱門,大家可以提前熟悉熟悉。

一、 絲路精神的核心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

1. 和平合作。……這些開拓事業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為使用的不是戰馬和長矛,而是駝隊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一代又一代“絲路人”架起了東西方合作的紐帶、和平的橋樑。

2.開放包容。……歷史告訴我們:文明在開放中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3.互學互鑑。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更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識交流帶來了觀念創新。這是交流的魅力、互鑑的成果。

4.互利共贏。……古絲綢之路創造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這段歷史表明,無論相隔多遠,只要我們勇敢邁出第一步,堅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條相遇相知、共同發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寧和諧美好的遠方。

“一帶一路”考點都不知道,考研準瞎

二、研判當今世界形勢

1.從歷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

2.從現實維度看,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世界經濟增長需要新動力,發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貧富差距鴻溝有待彌合。地區熱點持續動盪,恐怖主義蔓延肆虐。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

三、一帶一路過去4年的成績單

2013年秋天,我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

1.這是政策溝通不斷深化的4年。我多次說過,“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而是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我們同有關國家協調政策,各方通過政策對接,實現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2.這是設施聯通不斷加強的4年。

3.這是貿易暢通不斷提升的4年。中國同“一帶一路”參與國大力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我瞭解到,僅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農產品到達中國市場的通關時間就縮短了90%。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

4.這是資金融通不斷擴大的4年。融資瓶頸是實現互聯互通的突出挑戰。中國同“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和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經為“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9個項目提供17億美元貸款,“絲路基金”投資達40億美元,中國同中東歐“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這些新型金融機制同世界銀行等傳統多邊金融機構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形成層次清晰、初具規模的“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網絡。

5.這是民心相通不斷促進的4年。

四、下一步建設目標

1.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我們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各國應該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曾經是“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卻成了衝突動盪和危機挑戰的代名詞。這種狀況不能再持續下去。我們要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營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著力化解熱點,堅持政治解決;要著力斡旋調解,堅持公道正義;要著力推進反恐,標本兼治,消除貧困落後和社會不公。

2.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繁榮之路。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

產業是經濟之本。我們要深入開展產業合作,推動各國產業發展規劃相互兼容、相互促進,抓好大項目建設,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抓住新工業革命的發展新機遇,培育新業態,保持經濟增長活力。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我們要建立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創新投資和融資模式,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多元化融資體系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務網絡。

設施聯通是合作發展的基礎。我們要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聯結陸上公路、鐵路道路網絡和海上港口網絡。我們已經確立“一帶一路”建設六大經濟走廊框架,要紮紮實實向前推進。要抓住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變革趨勢,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低碳發展。要完善跨區域物流網建設。我們也要促進政策、規則、標準三位一體的聯通,為互聯互通提供機制保障。

3.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開放之路。“一帶一路”建設要以開放為導向,解決經濟增長和平衡問題。我們要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創造有利於開放發展的環境,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我們歡迎各國結合自身國情,積極發展開放型經濟,參與全球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攜手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貿易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我們要有“向外看”的胸懷,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當然,我們也要著力解決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分配差距等問題,建設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

4.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創舉,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納米技術、量子計算機等前沿領域合作,推動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建設,連接成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我們要促進科技同產業、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我們要為互聯網時代的各國青年打造創業空間、創業工廠,成就未來一代的青春夢想。

我們要踐行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建設生態文明,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5.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我們要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搭建更多合作平臺,開闢更多合作渠道。要推動教育合作,擴大互派留學生規模,提升合作辦學水平。要發揮智庫作用,建設好智庫聯盟和合作網絡。在文化、體育、衛生領域,要創新合作模式,推動務實項目。要用好歷史文化遺產,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旅遊產品和遺產保護。我們要加強各國議會、政黨、民間組織往來,密切婦女、青年、殘疾人等群體交流,促進包容發展。我們也要加強國際反腐合作,讓“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

五、“一帶一路”中國承諾要做的大事

當前,中國發展正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持續發展,為“一帶一路”注入強大動力,為世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1.中國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所有“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友好合作。中國願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經驗,但不會干涉他國內政,不會輸出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更不會強加於人。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複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

2.中國已經同很多國家達成了“一帶一路”務實合作協議,其中既包括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能源等硬件聯通項目,也包括通信、海關、檢驗檢疫等軟件聯通項目,還包括經貿、產業、電子商務、海洋和綠色經濟等多領域的合作規劃和具體項目。中國同有關國家的鐵路部門將簽署深化中歐班列合作協議。我們將推動這些合作項目早日啟動、早見成效。

3.中國將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資金支持,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預計約3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用於支持“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我們還將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及其他多邊開發機構合作支持“一帶一路”項目,同有關各方共同制定“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

3.中國將積極同“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發展互利共贏的經貿夥伴關係,促進同各相關國家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建設“一帶一路”自由貿易網絡,助力地區和世界經濟增長。本屆論壇期間,中國將同30多個國家簽署經貿合作協議,同有關國家協商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4.中國願同各國加強創新合作,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4項行動。我們將在未來5年內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學家來華從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訓5000人次科學技術和管理人員,投入運行50家聯合實驗室。我們將設立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併為相關國家應對氣候變提供援助。

5.中國將在未來3年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建設更多民生項目。我們將向“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提供20億元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資1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實施100個“幸福家園”、100個“愛心助困”、100個“康復助醫”等項目。我們將向有關國際組織提供10億美元落實一批惠及沿線國家的合作項目。

6.中國將設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續聯絡機制,成立“一帶一路”財經發展研究中心、“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同多邊開發銀行共同設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建立能力建設中心。我們將建設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打造新聞合作聯盟、音樂教育聯盟以及其他人文合作新平臺。

“一帶一路”建設植根於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同時向所有朋友開放。不論來自亞洲、歐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夥伴。“一帶一路”建設將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帶一路”建設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

核心觀點

如果我們把古代絲綢之路稱之為全球化1.0時代,近代西方開創的全球化稱之為全球化2.0時代,那麼,“一帶一路”倡議則開創了全球化3.0時代:秉承“萬物互聯”,運用雲計算、大數據和智慧城市等,推動E—WT0進程,開發和應用包容性技術———改變傳統技術讓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狀態,創新和實施包容性制度安排———推動國際貿易、投資規則更加公正、合理、包容,開創包容性全球化。

在剛剛結束的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海南舉行的主題活動達13項之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島嶼經濟”、“2017年中國-東盟省市長對話”、“華商領袖與華人智庫圓桌”等等,這些重頭戲都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展開。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指出,某種意義上來看,“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中國版的全球化設想,沿線國家和地區如果能做到共商共建共享,把各自的發展目標都放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盤子里加以推進,命運共同體前景可期。

絲綢之路興衰關乎全球化命運

全球化的命運是與絲綢之路的興衰分不開的。歷史上的絲綢之路非常輝煌。歐洲傳教士蓋群英在漫長的絲綢之路旅程中如此記述:“寬而深的車轍分分合合,猶如江面上的渦流。在這條路上,無數人走過了幾千年,形成了一條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流……”

如果我們把古代絲綢之路稱之為全球化1.0時代:其單元是文明,載體是歐亞大陸,動力是貿易-文化,遵循的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絲路精神;近代西方開創的全球化稱之為全球化2.0時代:以民族國家為單元,通過海洋實現全球貿易-投資擴張,確立西方中心世界;那麼,“一帶一路”倡議則開創了全球化3.0時代:秉承“萬物互聯”,運用雲計算、大數據和智慧城市等,推動E-WTO進程,開發和應用包容性技術———改變傳統技術讓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狀態,創新和實施包容性制度安排———推動國際貿易、投資規則更加公正、合理、包容,開創包容性全球化。

傳統全球化———關稅減讓,最多能推動世界經濟增長5%。而新型全球化———互聯互通,將推動世界經濟增長10%-15%。因此,“一帶一路”倡議給全球化提供更強勁動力,並推動全球化朝向開放、均衡、包容、普惠方向發展。按照世行前副行長林毅夫教授模型,發展中國家每增加1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將增加0.7美元的進口,其中0.35美元來自發達國家。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將增加發達國家的出口,為其創造結構性改革空間。

以文明共同復興超越競爭邏輯

從人類文明史看,“一帶一路”倡議修訂內陸文明從屬於海洋文明、東方從屬於西方的西方中心論,重塑均衡、包容的全球化文明,推動歐亞大陸迴歸人類文明中心地帶。

“一帶一路”倡議肩負推動人類文明大回歸的歷史使命。首先是推動歐亞大陸迴歸人類文明中心。近代以來,西方文明勃興于海洋,東方文明走向封閉保守,進入所謂的近代西方中心世界。直至美國崛起,西方中心從歐洲轉到美國。如今,歐洲迎來了重返世界中心地位的歷史性機遇,這就是歐亞大陸的復興。其次是改變邊緣型國家崛起的近代化邏輯。近代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相繼從海洋崛起,並通過地理大發現與海上殖民確立世界霸權,二戰後的美國亦是如此。然而,這些國家皆非文明古國,而是作為世界島的歐亞大陸的邊緣國家或海洋國家,故此稱霸週期無一例外沒有超過130年。“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大河文明和古老文明覆興,正在改變近代邊緣型國家崛起的歷史,糾偏海洋主宰大陸、邊緣主宰核心的局面。

“一帶一路”倡議從三個方面創新了文明的邏輯:一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二是以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三是以文明進步超越文明優越感。“一帶一路”倡議將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串在一起,通過由鐵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氣管道、輸電線路和通信網絡組成的綜合性立體互聯互通,推動內陸文明、大河文明的復興,推動發展中國家脫貧致富,推動新興國家持續成功崛起。一句話,以文明共同復興的邏輯超越了現代化的競爭邏輯。

新型全球化需各國共同努力

從空間角度來講,“一帶一路”倡議很大程度上幫助那些內陸國家尋找出海口,實現陸海聯通,比如歐洲有“三河”(易柏河、多瑙河、奧得河)通“三海”(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黑海)的千年夢想。“一帶一路”倡議激活了這一夢想,助推歐洲互聯互通,形成中歐陸海快線、三海港區的大項目。另外一個是實現規模效應,現在歐洲越分越小,“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後,能夠把小國連通在一起,建立大市場,尤其把內陸和海洋連在一起,實現陸海聯通。這是“一帶一路”倡議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一帶一路”倡議揚棄傳統全球化,如能開創新型全球化,其前景正在於:一是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架構。所謂開放: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開放,到相互開放。所謂包容:公平合理分享全球化成果,實現國與國、內陸與沿海之間的共同發展。所謂均衡:南北均衡、產業均衡、地域均衡。所謂普惠:讓老百姓從全球化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參與感和幸福感。二是創新合作模式、觀念。

在當前“逆全球化”、保護主義風潮不斷的情形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可謂正逢其時。這是應對全球困局的中國方案,是中國對世界作出的新貢獻。但“一帶一路”建設所面臨的種種風險也提醒人們,新型全球化的進程不會一帆風順,需要世界各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