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當年提出飛豬理論的時候,一定沒想過會這樣害人不淺!

雷軍當年提出飛豬理論的時候,一定沒想過會這樣害人不淺。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讓無數的創業者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所以這些年在尤其是在互聯網創業領域,也出了不少啼笑皆非的事情。

都說創業的存活率並不高,在互聯網行業,高調的起來,高調的死去的更多。越來越多人在感慨選擇比努力重要,自己沒有成功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是因為自己沒有趕上一個好的風口。

雷軍當年提出飛豬理論的時候,一定沒想過會這樣害人不淺!

很多人用著飛豬的理論,沒有成為風口上的豬,卻成為了別人案板上的肉。其實我們想想,真的沒有風口嗎?當然不是;哪裡都是風口嗎?那也不是。風口總是有的,但是你是不是那隻豬,這就不好說了。

雷軍當年提出飛豬理論的時候,一定沒想過會這樣害人不淺!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憑著一腔熱血和激情,特別喜歡飛豬理論,因為沒有工作經驗,更希望找到一個風口,讓自己瞬間飛起來。於是這些年看到很多的大學生,一份工作幹了不到幾個月,因為辛苦,感覺沒前途,索性不幹了,然後去幹別的,發現別的也不好,於是又轉而去玩別的,不斷的跳來跳去,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風口。

但其實你憑什麼覺得自己一定能抓住風口,實際上我們乾的任何一個工作都有它的風口,風口可能就在身邊。但是自己沒有把握住身邊的機會。

你看任何一個行業不能光看自己在這個崗位工資能拿多少錢?你要看的是這個平臺在行業裡是什麼位置?未來將有怎樣的發展方向?這個行業還有沒有空白領域要做,有哪些未知市場,很那些機會?自己能做些什麼?經過這樣的深度思考,基本上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機會。那些你一眼就看到機會,沒有任何人做過的,抱歉,根本輪不到你。

雷軍當年提出飛豬理論的時候,一定沒想過會這樣害人不淺!

不僅是年輕人要面臨風口,職場裡的老司機同樣也面臨著風口的選擇,大家都知道華為的35歲政策,說的就是合同期滿以後,年齡超過35歲的研發人員很難再次簽約,一旦你沒有再次簽約,讓你立刻成為中年失業人員。

所以職場老司機在工作的時候,也不能只盯著自己當前的工作,還要為自己合同期滿做打算。比如有的華為的老員工,在自己工作的時候就要關注最新的科技動向,比如人工智能。有公司的背書和自己的積累,快速的學習,合同到期,不等公司開掉,別人都在搶你。

雷軍當年提出飛豬理論的時候,一定沒想過會這樣害人不淺!

我所理解的飛豬理論,不是你去尋找風口,而是讓你喜歡做的事情恰好成為風口。每個行業多多少少都是有些風的,關鍵是風吹起來的時候,你能飛起來。與其去堵風口在哪裡,不如安安心心的做好眼前的事情,即使它沒有上天,最差的情況,也不會很糟糕。

你想一想你現在做的事情,會不會成為風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