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的教育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全国都来学习他的这个秘诀

西峡的教育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全国都来学习他的这个秘诀

西峡如今又以基础教育连续16年大幅攀升再度引起世人瞩目:2018年高考,西峡本科以上过线人数达3283人,其中一本过线1442人,教育质量十六年稳步提升。

西峡的教育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全国都来学习他的这个秘诀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职业教育强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西峡已连续六年受到南阳市政府记功嘉奖,“西峡教育”已成为中原大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西峡的教育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全国都来学习他的这个秘诀

西峡这个人口只有46万、财政并不宽裕的山区县城,已连续五年把教育纳入全县“七件大事”,连续五年把农村中小学校提质改造列入“十大民生工程”,

农村抓规范,城区抓扩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该县以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创建成果为契机,统筹解决布局规划、学校用地、建设资金等问题,相继实施了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等“十大工程”。为优化城乡教育布局,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压力,该县启动“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工程”,实施了一高扩建和莲花小学、五里桥小学搬迁工程,启动了新建城区三中、城区五小,迁建三高、职专和特殊教育学校等工程,加快城区学校提质扩容,有效缓解城区入学压力。

西峡的教育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全国都来学习他的这个秘诀

走进西峡县城乡中小学校,幽雅的校园环境、焕然一新的校舍、标准的运动场……每一所学校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8.23亿元,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校舍维修改造、薄弱学校改造、农村初中改造、数字校园建设和城区学校改扩建等教育民生工程。新征土地486亩,新建校舍25.32万平方米,加固维修校舍8.56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19.5万平方米,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施配优强基础。采取财政支持、乡镇筹资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9800多万元,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工程,高质量、高标准配备初级中学、中心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和电子钢琴音乐室等特色科室,配齐教学器材和仪器设备。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装备多媒体教室1600多个。

美化亮化创特色。实施学校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增校园绿地面积3.2万多平方米,栽植各类风景树4.8万余棵,新建文化长廊和文化墙230多处

西峡的教育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全国都来学习他的这个秘诀

创新为力 “三疑三探”演绎课堂教学革命

激情的辩论,深邃的思考,独特的质疑,不时响起的热烈掌声……西峡的“三疑三探”课堂,简直是一幕生动的情景短剧。

就是这样的课堂,让西峡县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短短几年里,抢占了教学改革的制高点,他们创造发明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框,被业内专家称之为“课堂教学的革命”,引起国内外近百家新闻媒体的关注。

如何突破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让学生从“被思考”、“被体验”、“被表达”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而带动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全面创新,是当今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走进西峡一高高二(1605)班,发现“小老师”王紫嫣同学正带着同学学习《人和》。一节本会枯燥的文言文课,在“小老师”和同学们的疑探之间,时而有了严谨的设问求解,时而有了会心的笑声,真知闪现。而语文老师徐洪梅倒是轻松地站在一旁,或欣赏不语,或及时点拨“小老师”和学生们难以确认的知识点。

如今,在西峡县的城乡中小学校,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观摩团前来“取经寻宝”,仅西峡一高、五里桥初中、城区一小等“窗口学校”每年接待来自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同行就在2万人以上。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也由此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被称为中原教育名片。

“三疑三探”教学法小切口的科学教改方案,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教师扎实的实践和完善,使西峡教育发生了令业界高度关注的变化。以西峡一高为例,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疑探教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资料显示:该校一本上线人数从2010年的370人上升到了2018年的1391人。如今,不论全市小学抽测或是初、高中质量评估,西峡都名列南阳市前茅。

“三疑三探”,从2004年探索实践,到今年已经14年。这一当初影响较大的“西峡经验”,不仅成为代表河南教改成果的名片,而且走向了全国,成为真正追求课堂教学质量者的课改样本。天津教科院教授王敏勤在深入西峡县中小学课堂实地调研后,这样评价:“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目标明确、便于操作又立意高远的丰富内涵和灵动、大气、深邃的创新特质,科学地阐释了新课程的价值、智慧和魅力,这样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相互融合、紧密接轨,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西峡的教育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全国都来学习他的这个秘诀

这也许就是西峡教育成功的法宝吧,难怪全国这么多同行都要来取经学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