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遇貴人,都是誠心的感召

語餘曰 :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餘告以故,並叩老者姓氏里居。曰 :吾姓孔,雲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餘引之歸,告母。母曰 :善待之。試其數,纖悉皆驗。餘遂起讀書之念,謀之表兄沈稱,言 :鬱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甚便。餘遂禮鬱為師。——《了凡四訓》

白話譯文:這位老人對我說 :“你命中註定應該是仕途中人,明年就可以去參加考試、進學宮了,為何不讀書呢?”我就把母親叫我放棄讀書去學醫的緣故告訴他,並且問了老人的姓名,家住何處。老人回答我說 :“我姓孔,是雲南人,得到了宋朝邵康節先生《皇極經世書》的正統傳授。照註定的數來講,我應該把這個皇極數傳給你。”我就領了這位老人到家,並將情況告訴母親。母親要我好好地待他。試驗孔先生的象數命理,無論大事小事,他推算得都非常靈驗,我因此動了去讀書考科舉的念頭。與我的表哥沈稱商量,表哥說 :“我的好朋友鬱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裡開館收學生,我送你去他那裡學習,非常方便。”於是我便拜了鬱海谷先生為老師。

人生得遇貴人,都是誠心的感召

解讀:了凡先生能遇到孔先生,這是偶然嗎?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也是偶然嗎?我們這些人能在這個群裡共同學習,是偶然嗎?這不是偶然。我們每個人今生遇到的人其實是自己的心念感召來的。

我和曹老師都去過北京的一所大學參觀,我只在傍晚的時候見到了一位值班的老師,但曹教授就趕上了學生上課,並且見到了好多老師,討論了好多問題,我們倆的收穫是截然不同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曹老師心誠,他為去這所學校提前做了很多準備,包括查閱相關資料、跟校方聯繫等,而我是走在高速公路岔路口的時候突然心生一念,到了天都黑了,所以還是心不誠懇。

誠心才能感應事情的圓滿。所以遇到什麼樣的人,關鍵看自己是怎樣的心。每天存著吃喝玩樂的心,肯定想到酒店、歌廳的時候就多 ;喜歡讀書,肯定去書店、圖書館的時候就多。心念是人生的導引。

再比如,我第一次去寶坻,只是參觀了廣濟寺。曹老師去了就到了袁黃研究會,見到了倪會長。同樣是第一次去,收穫又是天地之別。曹老師做事有章法、嚴謹,修身的功夫做得好,所以他遇到的人、事和我就不一樣。了凡先生遇到了孔先生,與他的謙遜知禮、誠心待人、好的根器和氣稟是有關係的。之後了凡先生起了讀書之念,參加科考,一步步人生就變了。

遇到什麼樣的人,命運走向什麼方向,都與自己的心念有關,這才是根。所以遇到不順,還是先找找自己的毛病,怨天尤人一定是方向錯了。先從我們的心開始,謙虛下來,別高傲,彆氣盛,別散漫,改毛病,氣場好了,自然感應好人,命運自會改變。

我們看“吾姓孔,雲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這一句。了凡先生是偶遇孔先生的,孔先生卻是主動來找了凡先生傳皇極數的。正常情況是徒弟拜師傅,而且還很不容易。電影《百鳥朝鳳》中那個小孩學嗩吶,很不容易師傅才收下。這裡孔先生卻主動找上門來。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很深且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

這個現象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所授一定是絕學真傳,是真學問,所傳之人不是一般根器的人 ;二是所傳之人事先並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所以,我們凡夫最能把握的不是外來的機緣,而是自身的修行。

一位書法家就講,他拜師的時候是別人給撮合湊足因緣的,他本人沒有太強的願望,但是當他展出自己作品的時候,老師當場拍板,說徒弟收定了。

人生所有的因緣都是先自己做強,這才是第一位的,隨緣不要攀緣。人這一輩子轉了一大圈,說來說去,所謂命運,根子還是在自身。所謂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周圍的環境,正報是自己的心。

學《了凡四訓》有用嗎?明朝以後,很多人研讀《了凡四訓》,個人家業、事業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曾國藩讀了《了凡四訓》,改號“滌生”,以此來經營他的人生,並把他的人生做了總結,寫成《曾國藩家書》。不僅古人讀有用,外國人讀一樣有用。稻盛和夫是日本人,把《了凡四訓》學好、用好之後,也寫了一本書叫《活法》。普通大眾學《了凡四訓》也有用。有一個孩子,以前總是對媽媽說:別在家待著了,出去給我掙錢去。學了《了凡四訓》,他對媽媽說:你掙夠自己的就行,不用考慮給我留。他明白了,人生有比結果更重要的,在實現結果的過程中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