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得遇贵人,都是诚心的感召

语余曰 :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 :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 :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 :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了凡四训》

白话译文:这位老人对我说 :“你命中注定应该是仕途中人,明年就可以去参加考试、进学宫了,为何不读书呢?”我就把母亲叫我放弃读书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他,并且问了老人的姓名,家住何处。老人回答我说 :“我姓孔,是云南人,得到了宋朝邵康节先生《皇极经世书》的正统传授。照注定的数来讲,我应该把这个皇极数传给你。”我就领了这位老人到家,并将情况告诉母亲。母亲要我好好地待他。试验孔先生的象数命理,无论大事小事,他推算得都非常灵验,我因此动了去读书考科举的念头。与我的表哥沈称商量,表哥说 :“我的好朋友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开馆收学生,我送你去他那里学习,非常方便。”于是我便拜了郁海谷先生为老师。

人生得遇贵人,都是诚心的感召

解读:了凡先生能遇到孔先生,这是偶然吗?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是偶然吗?我们这些人能在这个群里共同学习,是偶然吗?这不是偶然。我们每个人今生遇到的人其实是自己的心念感召来的。

我和曹老师都去过北京的一所大学参观,我只在傍晚的时候见到了一位值班的老师,但曹教授就赶上了学生上课,并且见到了好多老师,讨论了好多问题,我们俩的收获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曹老师心诚,他为去这所学校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包括查阅相关资料、跟校方联系等,而我是走在高速公路岔路口的时候突然心生一念,到了天都黑了,所以还是心不诚恳。

诚心才能感应事情的圆满。所以遇到什么样的人,关键看自己是怎样的心。每天存着吃喝玩乐的心,肯定想到酒店、歌厅的时候就多 ;喜欢读书,肯定去书店、图书馆的时候就多。心念是人生的导引。

再比如,我第一次去宝坻,只是参观了广济寺。曹老师去了就到了袁黄研究会,见到了倪会长。同样是第一次去,收获又是天地之别。曹老师做事有章法、严谨,修身的功夫做得好,所以他遇到的人、事和我就不一样。了凡先生遇到了孔先生,与他的谦逊知礼、诚心待人、好的根器和气禀是有关系的。之后了凡先生起了读书之念,参加科考,一步步人生就变了。

遇到什么样的人,命运走向什么方向,都与自己的心念有关,这才是根。所以遇到不顺,还是先找找自己的毛病,怨天尤人一定是方向错了。先从我们的心开始,谦虚下来,别高傲,别气盛,别散漫,改毛病,气场好了,自然感应好人,命运自会改变。

我们看“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这一句。了凡先生是偶遇孔先生的,孔先生却是主动来找了凡先生传皇极数的。正常情况是徒弟拜师傅,而且还很不容易。电影《百鸟朝凤》中那个小孩学唢呐,很不容易师傅才收下。这里孔先生却主动找上门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深且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这个现象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所授一定是绝学真传,是真学问,所传之人不是一般根器的人 ;二是所传之人事先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们凡夫最能把握的不是外来的机缘,而是自身的修行。

一位书法家就讲,他拜师的时候是别人给撮合凑足因缘的,他本人没有太强的愿望,但是当他展出自己作品的时候,老师当场拍板,说徒弟收定了。

人生所有的因缘都是先自己做强,这才是第一位的,随缘不要攀缘。人这一辈子转了一大圈,说来说去,所谓命运,根子还是在自身。所谓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周围的环境,正报是自己的心。

学《了凡四训》有用吗?明朝以后,很多人研读《了凡四训》,个人家业、事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曾国藩读了《了凡四训》,改号“涤生”,以此来经营他的人生,并把他的人生做了总结,写成《曾国藩家书》。不仅古人读有用,外国人读一样有用。稻盛和夫是日本人,把《了凡四训》学好、用好之后,也写了一本书叫《活法》。普通大众学《了凡四训》也有用。有一个孩子,以前总是对妈妈说:别在家待着了,出去给我挣钱去。学了《了凡四训》,他对妈妈说:你挣够自己的就行,不用考虑给我留。他明白了,人生有比结果更重要的,在实现结果的过程中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