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間(音頻)‖ 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下)

学习时间(音频)‖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下)

学习时间(音频)‖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下)
学习时间(音频)‖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下)

《學習時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專輯

《讓我們一起學習》音頻節目

第六專題《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第二篇 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下)

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下)

学习时间(音频)‖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下)

(2016年1月18日)

三是經濟全球化階段,隨著冷戰結束,兩大陣營對立局面不復存在,兩個平行的市場隨之不復存在,各國相互依存大幅加強,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演化。

與之相對應,我國同世界的關係也經歷了3個階段。一是從閉關鎖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階段,先是在鴉片戰爭之前隔絕於世界市場和工業化大潮,接著在鴉片戰爭及以後的數次列強侵略戰爭中屢戰屢敗,成為積貧積弱的國家。二是“一邊倒”和封閉半封閉階段,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向蘇聯“一邊倒”和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之路,“文革”中基本同世界隔絕。三是全方位對外開放階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充分運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實現了我國同世界關係的歷史性變革。

實踐告訴我們,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改革開放初期,在我們力量不強、經驗不足的時候,不少同志也曾滿懷疑問,面對佔據優勢地位的西方國家,我們能不能做到既利用對外開放機遇而又不被腐蝕或吃掉?當年,我們推動復關談判、入世談判,都承受著很大壓力。今天看來,我們大膽開放、走向世界,無疑是選擇了正確方向。

20年前甚至15年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今天反而是我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積極主動同西方國家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作鬥爭。這說明,只要主動順應世界發展潮流,不但能發展壯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領世界發展潮流。

我們現在搞開放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同以往有很大不同,總體上有利因素更多,但風險挑戰不容忽視,而且都是更深層次的風險挑戰。這可以從4個方面來看。一是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積極變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正在改變全球政治經濟版圖,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大勢難逆,以西方國家為主導的全球治理體系出現變革跡象,但爭奪全球治理和國際規則制定主導權的較量十分激烈,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政治、軍事上的優勢地位尚未改變,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遠。二是世界經濟逐漸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西方國家通過再工業化總體保持復甦勢頭,國際產業分工格局發生新變化,但國際範圍內保護主義嚴重,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出現政治化、碎片化苗頭,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持續低迷,世界經濟還沒有找到全面復甦的新引擎。三是我國在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我國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最大貨物出口國、第二大貨物進口國、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最大外匯儲備國、最大旅遊市場,成為影響世界政治經濟版圖變化的一個主要因素,但我國經濟大而不強問題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同發達國家不可同日而語,我國經濟實力轉化為國際制度性權力依然需要付出艱苦努力。四是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階段,我國對外開放從早期引進來為主轉為大進大出新格局,但與之相應的法律、諮詢、金融、人才、風險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難以滿足現實需要,支撐高水平開放和大規模走出去的體制和力量仍顯薄弱。

這就是說,我們今天開放發展的大環境總體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有利,同時面臨的矛盾、風險、博弈也前所未有,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別人精心設置的陷阱。關於下一步怎麼開放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已經作出部署,我在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也提出了要求。希望大家不斷探索實踐,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

第五,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來的,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驅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物質精神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要全面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各行業各方面的勞動者、企業家、創新人才、各級幹部創造發揮作用的舞臺和環境。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解決好收入差距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禮記·禮運》具體而生動地描繪了“小康”社會和“大同”社會的狀態。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構想,共產主義社會將徹底消除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實現社會共享、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當然,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不能做超越階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說在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方面就無所作為,而是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儘量做起來,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麼一種制度,這麼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共同富裕。1990年12月,他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指出:“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江澤民同志強調:“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徵,絕不能動搖。”胡錦濤同志也要求“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經過長期艱苦奮鬥,我國人民生活質量和社會共享水平顯著提高,這是了不起的成就。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共享發展理念,其內涵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共享是全民共享。這是就共享的覆蓋面而言的。共享發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數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共享是全面共享。這是就共享的內容而言的。共享發展就要共享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建設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權益。三是共享是共建共享。這是就共享的實現途徑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匯聚民智,最大激發民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四是共享是漸進共享。這是就共享發展的推進進程而言的。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發展必將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即使達到很高的水平也會有差別。我們要立足國情、立足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來思考設計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銖施兩較、該花的錢也不花,也不好高騖遠、寅吃卯糧、口惠而實不至。這4個方面是相互貫通的,要整體理解和把握。

落實共享發展理念,“十三五”時期的任務和措施有很多,歸結起來就是兩個層面的事。一是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舉全民之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要擴大中等收入階層,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特別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堅決打贏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攻堅戰。落實共享發展是一門大學問,要做好從頂層設計到“最後一公里”落地的工作,在實踐中不斷取得新成效。

(這是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講話的一部分。)

学习时间(音频)‖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下)

值班副主任:方文傑

常務副主編:林為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