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細琢,匠心守護鼓浪嶼

精雕细琢,匠心守护鼓浪屿

“女王皇冠上的寶石”——鼓浪嶼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習近平總書記都格外珍視、屢屢關心,在廈工作期間就領導編制規劃保護鼓浪嶼,歷年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近日,在調研鼓浪嶼街道後,區委書記遊文昌調研鼓浪嶼管委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批示精神——“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按照省、市的要求,把這顆“寶石”精雕細琢,綻放更加奪目的光芒。

用我們的雙手呵護鼓浪嶼

突發

林語堂故居緊急排險

“緊急!緊急!林語堂故居(廖家別墅)需要馬上緊急排險!”2018年5月7日,連續兩天的大雨讓鼓浪嶼申遺53處核心要素之一的這棟歷史風貌建築出現了險情,鼓浪嶼管委會文保處迅即向鼓浪嶼景區開發公司(以下簡稱開發公司)下達了要求。“刻不容緩,先把事情幹好!”接到通知的開發公司總經理姜大勇馬上行動起來,迅速安排人員現場查勘並反饋文保處。

5月8日,在取得文保處出具的建設任務書之後,開發公司組織專家、文保處、監測中心、施工、監理、再次現場查堪並出具指導意見,當天就安排施工單位進場施工,5月12日完成施工。5月23日,開發公司組織專家、文保處等單位驗收,並整理竣工資料,辦理竣工決算。

精雕细琢,匠心守护鼓浪屿
精雕细琢,匠心守护鼓浪屿精雕细琢,匠心守护鼓浪屿

新到任半年的姜大勇,因為參與申遺工作,與鼓浪嶼有多年交集,2018年年初,從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國有),跳槽到這個僅有十來人的公司。“這是一種情懷。這幾年參與鼓浪嶼申遺工作,讓我看到了所有人對鼓浪嶼的熾熱情懷。”他認為,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的保護和修復,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和積累。“開發公司的團隊人員很贊,能夠一起為鼓浪嶼做更多的事情,守護好鼓浪嶼,大家都覺得很值得。”

日常

中南銀行舊址小修保養

對鼓浪嶼上的歷史風貌建築,除了突發情況要緊急處理外,更多的是頻次密集的日常小保養,如最近中南銀行舊址小修保養。

“1000元左右,這活要怎麼安排?”面對這麼小的工程量,施工單位在現場犯起了嘀咕。“攬這麼小的活,也一樣要寫好幾份報告,人工成本又增加不少。”

此前不久,鼓浪嶼開發公司工程部洪棟樑剛接到鼓浪嶼管委會文保處的通知。“速!中南銀行舊址有需要修補的地方。”他快速查看了內容,就馬上組織幾家備選施工單位的工作人員到現場查看。看到施工單位面露難色,洪棟樑耐心向大家解釋並要求:雖然這麼小的工作量不好安排工人,跟大項目一樣也要寫好幾份報告,但不能降低標準和要求。中南銀行舊址是鼓浪嶼53處申遺要素之一,必須及時修補好。他說,“大家一起多幫幫忙,這樣的修補,就只能是這樣的支出了。”經過與幾家施工單位反覆交流溝通,現場把價格擬定在1000元左右。

走回到公司,已是滿身大汗。洪棟樑馬上向公司報告了情況,並上報給管委會文保處。“把大象裝進冰箱,只要三個步驟。”他說,“但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每一個細節都是一個步驟,馬虎不得。”

此時,與每個項目一樣,中南銀行舊址小修保養進入了穩定的流程,接下來是這樣的:

流程

1、文保處擬函上報委領導審批(立項)。

2、管委會出具建設任務書給開發公司。

3、開發公司擬實施方案及預算編制上報管委會。

4、請專家對方案進行指導並出具指導意見,確定實施方案。

5、開發公司擬函上報管委會,委託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事宜,確定施工單位、監理單位。

6、擬備案表報文廣新局備案。

7、施工單位進場實施,開發公司、監理公司現場監督、協調。

8、開發公司組織專家、文廣新局、文保處等部門驗收。

9、開發公司整理竣工資料,辦理竣工決算。

精雕细琢,匠心守护鼓浪屿精雕细琢,匠心守护鼓浪屿
精雕细琢,匠心守护鼓浪屿

精細

情懷的代名詞

“現在流程比以前細緻多了。”自1997年入職公司,洪棟樑就與鼓浪嶼就黏在了一起。“流程越來越細。特別是這半年來,剛開始是不習慣的,但現在發現好處更多。”他認為,雖然很機械很繁瑣,但是把日常小保養都做好了,就不容易出現那些大的保養,這樣對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是一個極好的保護。

新入職不久的辦公室主任蔡欣穎,曾經在世界500強企業(外資)工作多年,這次也是被開發公司給“挖”了過來。對於公司制度的完善,以及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化,她有過考慮。“與開發公司同一批成立的廈門市國有企業,不少都成為了超大型企業,他們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她認為,雖然開發公司錯過了多次機會,但公司與鼓浪嶼共同發展的情懷,比較深厚的人力資源底子,都是吸引她跳槽到這裡的動力。“公司就像人一樣,有的可以大鳴大放,但更多的是默默在奉獻,特別是國有企業。”

精雕细琢,匠心守护鼓浪屿精雕细琢,匠心守护鼓浪屿
精雕细琢,匠心守护鼓浪屿精雕细琢,匠心守护鼓浪屿

用我們的音樂浸潤鼓浪嶼

漫步鼓浪嶼,這裡與音樂息息相關。走過廈門大學附屬音樂學校門口,不少遊客正在拍照。“來鼓浪嶼不止是看風景,還有聽音樂。這裡還有這麼好的音樂學校,真贊!”

與忙碌的“能工巧匠”們相比,70多歲的雷老先生正忙活著“家庭音樂會”的事情,不亦樂乎。除了大大小小的音樂會,“家庭音樂會”已經越來越成為鼓浪嶼的一道亮麗風景,成為網友們追捧的“網紅”。

“上世紀60年代左右,鼓浪嶼家庭音樂就很多,來了朋友,大家吹拉彈唱,很熱鬧。”他的回憶裡是滿滿的鼓浪嶼音樂情懷。後來到福州讀書工作,在離開鼓浪嶼30多年後他又回到了鼓浪嶼。在這裡,沒有音樂是不可想象的。於是,他又開始組織起了家庭音樂。“不僅在家裡辦,還到海灘上辦,不僅幾個人自娛自樂,中外遊客都來參加、載歌載舞。真得很開心!”

往期回顧:

精雕细琢,匠心守护鼓浪屿

值班副主任:吳紀銘

常務副主編:林為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