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國芯與中芯國際相比,差距大嗎?

動漫bug

紫光國芯和中芯國際都是中國芯片的希望,一個在A股上市,一個在港股上市。

紫光和中芯都是國企控股,一個是紫光集團,一個是大唐電信。

紫光集團擅長玩資本,大唐電信經常性暴虧。

雖然都是國企,但是感覺紫光更像富二代,中芯更像工人。

紫光在A股上市,你看最近A股芯片炒得很火熱,紫光從去年23元漲到現在的60元,市值360億

中芯在港和美都有上市,總市值有500多億。

從這兩個圖可以看出,去年8月份,都有過一波炒作。

而現在紫光國芯在A股依然暴漲,但中芯國際在港表現就溫和多了。

紫光國芯當前市盈率188倍,中芯國際市盈率37倍。

這點上看,紫光國芯和中芯國際沒法比。不同的市場給出的估值也不一樣。

中芯國際代工的多,商業化已經很久了。紫光的芯片很多停留在概念階段。因此這些也沒法比。

本身高科技企業比的是“高科技”,比的是研發投入。

一旦技術有突破,很快就會超越。但是當前來看,其實都是二五八。

但是中芯國際顯然在芯片上做的實事更多些,紫光集團到處併購炒作概念多些。

具體是怎麼樣,這個還是要熟悉兩家公司運營,以及財務專家才比得出來。

單純從市場看,中芯國際要比紫光國芯靠譜,你覺得呢?


星星股經

那是相當的大,說起二者的差距還是比較二者的業務和規模:

  1. 中芯國際,是我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半導體企業,主業是集成電路代工廠,對標的是臺灣的巨無霸臺積電。中芯國際的發展是我國這些年在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結晶,也是多年來努力的結果。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可以再國際半導體市場,能站得住的腳的公司。由於半導體有摩爾定律,所以,短時間想要發展半導體不能只有錢。所以,中芯國際就去芯片代工做起。一做就是10幾年的發展。目前雖然還和臺積電有巨大的差別。但是發展也很迅速。17年營收破百億。進入14nm工藝的研發,28nm實現量產。毋庸置疑,中芯國際代表中國半導體發展水平。

  2. 紫國國芯,最早叫同方國芯,是生產智能卡芯片的公司,隨著紫光的入股,開始進行整個半導體的佈局。依靠紫光系,集團收購武漢新芯,發展長江儲存,長江儲存是中國三大存儲器芯片研發和生產基地。因為目前長江儲存暫時沒實現量產盈利,所以並沒有將長江儲存注入上市公司。紫光國芯現在雖然還比不了中芯國際的規模和技術,但紫國國芯同時承擔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任。內存條目前是半導體發展重中之重。全球50%以上內存條都是有韓國三星和海力士提供。所以,隨著電子產品的發展,對於內存條和存儲芯片需求會越來越大。目前長江存儲已經研發出市場主流的內存條和芯片,預計2018年Q3進行量產。隨著長江儲存的量產未來對於紫光國芯來說,前途無量。


投行大師兄

兩家公司差別蠻大的,雖然同屬於集成電路產業鏈,但是兩家公司的主營完全屬於產業鏈的不同位置。

下面,我們分別來了解一下紫光國芯和中芯國際這兩家目前國內非常有名氣的集成電路上市公司。

1、紫光國芯

紫光國芯是一家主營為集成電路芯片設計與銷售、壓電石英晶體元器件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是國內壓電石英晶體行業內的龍頭企業。最新數據顯示,公司目前的集成電路庫存量為3.94億顆,電子元器件產品庫存量2.93億隻,庫存量豐富,這在國內集成電路企業中也是屈指可數的。

整個集成電路主產業鏈分為:設計、封裝測試、製造生產。很明顯,從公司的資料中可以看出,公司本身的定位是設計,也就是集成電路的上游企業。

我們再來看一下該公司2017年年度的經營分析:

按照產品來分的話,公司的智能芯片業務的貢獻率37.98%;特種集成電路業務貢獻率為53.21%;目前國內比較短板的存儲器芯片業務則只貢獻了3.93%;晶體業務貢獻率4.45%。

按照地區來分的話,境內的貢獻率為90.45%,而境外的貢獻率僅為9.55%。可以看出,即使中美貿易摩擦再度升溫,對於定位為設計的紫光國芯而言,影響也不會大到哪裡去,反而很可能會因此而受益。

2、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全名是: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從全名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家面向全球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

從中芯國際的上市信息中可以看到一下介紹: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是世界領先的繼承電路晶元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

很明顯,這是一家專注於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製造的代工企業,嚴格來說屬於產業鏈的中下游,而上述我們介紹的紫光國芯則是屬於上游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兩者的區別在經營側重點上更加明顯。

從中芯國際的2017年年度經營分析可以看出,公司全部業務都是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而公司在產品代加工之後,會將產品分別銷往中國內地及香港、美國以及歐洲,而在份額上,則是47.26%的銷往中國內地和香港;40.01%的是美國,12.73%的是歐洲。很明顯,一旦中美貿易摩擦升溫,美國全面回遷製造業的話,那中芯國際會受到很重的打擊。

事實上,無論是紫光國芯還是中芯國際,兩者共同的大股東都是趙偉國管理的紫光集團,由此可以看出,紫光集團本身是一家集成電路產業鏈佈局較為完善的企業。


君銀投顧

近日,國產芯片企業兩大巨頭中芯國際和紫光國芯相繼發佈了2017年的成績單。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產業投資迅速增長,產業規模提升顯著。年報數據顯示,兩家公司在營收上都有增長,從增長率來看,紫光國芯28.94%的增長率要遠高於中芯國際的6.4%。歸屬股東淨利潤上,紫光國芯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6.73%,中芯國際下降52%。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預計達到4087億美元,同比增長20.6%。其中集成電路產業為3402億美元,這裡面存儲器價格上漲的貢獻最大。而在國內市場,集成電路產業的銷售額為5355.2億元,同比增長23.5%,其中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分別增長24.7%/29.1%/18.3%,佔比分別為38.3%/27.2%/34.5%。

根據ICInsights發佈的2017年全球前十大FablessIC廠商排名,紫光集團位列第十,全球競爭力大幅提升。紫光的狂野發展方式讓我國半導體產業在過去幾年實現了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躍。但目前,我國IC產業對外依存度依然強烈,美國、韓國、臺灣等地仍然佔據著技術領先的優勢。現在和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攻堅期。

中芯國際

2017年中芯國際收入創新高達31.01億美元,同比增長6.4%。

收入增加主要是由於2017年晶圓付運量增加所致,晶圓付運量增加8.9%至2017年的431萬片8吋等值晶圓。該集團付運晶圓的平均售價由2016年的每片晶圓736美元減至2017年的每片晶圓719美元。而2015年每片晶圓的價格是742美元。

28納米的擴大生產是中芯國際2017年的主要增長動力之一。來自28納米的收入佔比從年初的5%迅速攀升至年底的11.3%,同比增長了443%。

此外,盈利下降主要原因是研究的投入增大和行政開支的增加。由於研究及開發開支增加34.2%至該年度的4.27億美元,增加主要是由於在2017年進行高階的研發活動所致;一般及行政開支增加25.8%至該年度的1.98億美元;及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增加2.2%至該年度的3580萬美元。

對於2018年,中芯國際表示,智能手機增長放緩,行業增長主要動力轉為由先進製程的高性能運算產品為主,成熟製程的競爭愈加激烈,價格壓力遠大於原先的預期。目前公司正處於轉型過渡期,挑戰與機遇並存。今年是蓄勢的一年。中芯國際將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加速先進製程與關鍵成熟工藝平臺的研發,在技術上做好充分的準備。

紫光國芯

2017年紫光國芯營收18.29億元,同期增長28.94%

從報告中得知,整個營收的主力還是智能安全芯片,產品銷量及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並創歷史新高,實現營業收入7.78億元。特種集成電路業務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16億元。客戶數量不斷增加,新產品應用逐步推廣。存儲器芯片業務實現營收3.3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0%。晶體業務訂單飽滿,產品銷量大幅增長,實現銷售收入1.62億元。

2018年,紫光國芯將聚焦集成電路設計領域,深入落實紫光集團芯雲戰略的總體要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創新和服務雙領先,帶動規模和效益雙突破,實現公司跨越式發展。並持續推進核心業務的技術創新及產品升級,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致力於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

對比分析

長期以來,中芯國際一直都是在世界頂級人才的帶領下砥礪前行,從一開始的創始人張汝京博士到最近從三星挖過來的前臺積電大獎梁孟松,一直在致力於產業的自我提升,經過數年的努力,已能夠在28nm的製程穩定住良品率。現在已算得上國際上盈利能力較為出色的芯片代工廠,但這也是經歷過慘痛的虧損代價之後才達到的層次。

中芯國際在年報中表示,自己在28納米HKMG良品率提升上取得很大的進步,而且在14納米研發上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不過此時的臺積電和三星已經在7-10納米的製程上比拼很久了,對比之下,差距貌似並沒有縮小多少,甚至有越拉越遠的趨勢。

反觀紫光國芯,從一開始就通過超高金融手段,想直接邁一大步跨過自建芯片廠的過程。在經歷過國外收購失敗,國內長江存儲併購失敗之後,現在已改為專注聚焦集成電路、內存芯片設計。相信紫光已經感受到通過資本併購完成技術飛躍的阻力是巨大的。

那麼在自身研發還有很長過程要經歷,資本併購遇阻的環境下,國務院2025規劃中定下的2020年芯片自給率達到4成,2025年達到7成的目標要如何實現?要明白的是,2016年我們在關鍵大規模集成電路(內存CPU)的自給率幾乎為零!壓力可想而知!

毫無疑問的是,國家在政策上會持續引導、資本上大力的支持,未來國內集成電路的道路是光明的。但是越往核心領域,資本併購的阻力愈發明顯,想要一蹴而就似乎也不太現實,中芯國際和紫光國芯還任重道遠。


搞機教授

是個好問題! 表面看一句話,沒得比!中芯16年收入200億已經是業界優秀的芯片代工廠,而紫光16年收入14億,剛從做智能卡芯片的公司轉型大筆融資圈錢想主打內存芯片,算是前途未卜,但這兩個家的背後其實是我國芯片產業發展的兩大路徑,這個就值得咱們檢視一二。

先要談談這幾年我們芯片產業發展的大背景。芯片是我國最大產業電子製造業的上游,粗略說直接影響我國4成工業的GDP,隨著國家對安全的重視,芯片自給率成了一個重要的國安要求,國務院的2025規劃更給出了一個在產業界看來相當激進的指標,2020芯片自給率4成,2025要到7成,要知道2016年我們在最關鍵的大規模集成電路(內存CPU等)的自給率幾乎是零! 現實差距是巨大的,原先的國家支持下產業自我升級的辦法肯定來不及了,而更快速的辦法只有一個:收購! 中芯和紫光恰好就是這兩種路徑的典型代表。

中芯國際(SMIC)作為產業自我提升路線的代表,從創始人張汝京博士到最近剛才從三星挖過來的前臺積電大將梁孟松,算是一直在業界頂尖的人才帶領下砥礪前行,目前經過數年的拼搏終於能在28nm的製程穩定住良品率,成為國際上盈利能力優秀的芯片代工廠,回頭看當年建廠時高喊民族自立的口號,其後虧的痛不欲生的經歷,讓人不禁唏噓,而轉頭前望,臺積電和三星正在比拼7-10納米的製程,差距之大比當年建廠時尤甚,可奇怪的是業界的氛圍反倒開始看多中芯的芯片製造至少是進步的能力了;再看野小子出身的紫光(前身同方微電子主打智能卡芯片),則是通過高高超的金融手腕,想要跳過自建直接砸錢買現成的芯片廠,受阻國外後回身再戰國內想直接併購國內最大的內存芯片項目長江存儲,再失敗(或者叫慶幸?)後,則改為專注內存芯片設計,要走無製造業務的fabless模式,結合上面提到的國家2025規劃,總體給人的感覺是未來太美好,現在太不靠譜。

目前看國家2025規劃的突破口肯定在內存,想要在CPU的高製程領域pk業界三巨頭三星英特爾臺積電不現實,而主流的DRAM內存一般都是20納米以上,西方的瓦森納協議也不禁止賣我們這些低線程的設備,可設備買得到,手藝得自己練。紫光一圈王八拳練下來,雖然沒摟到啥好處,可也讓咱認清了收購道路不比自己產業升級容易,有錢買居然都買不到? 那砸錢給能辦到的吧。目前國內三大內存建設項目,合肥聯合日本當年爾必達的坂本幸雄團隊,福建晉華是臺灣聯芯,最大的武漢長江好像找的是臺灣DRAM教父高啟全。總之,產業安全的代價就是成本增加,現在看未來幾年國內存儲芯片成本估計是海外的兩倍,幾大內存項目要能走通中芯的道路,未來可能就是內存產業的京東方,而要學紫光再一味的買來主義,怕是盈利的時間還要再拖更久。

ps. 沒想到大家反響很熱烈,就再囉嗦幾句。

1. 這裡沒比較兩個公司的好壞,只是基於現下兩家的作為來看國內(有)芯片產業的發展路徑,兩家都是上市公司,各自好壞大家看長期股價表現好了。

2. 國內芯片廠有很多,包括外資和國有(控股)的,目前看最先進的應該是臺積電的南京廠,14/16納米的製程,剛建好居然說今年中就能量產,確實實力超群,還有福建聯芯的廠28納米的良品率也遠超中芯,但國資廠商裡上面這兩家確實具有代表性。

3. 中芯目前無疑是國資製造廠的翹楚,而作為芯片代工廠,它下一階段還是要向高製程進展,目前公開產品線路圖說2020年進展到20納米,不過高新挖角梁CEO後(有傳10倍年薪)希望能加速;而紫光國芯雖然買了臺灣南茂等的股份,但還脫不了財務投資的框框,到底要怎麼把股市增發來幾百億資金花到芯片製造上,目前未明,倒是明確了自己要發力內存芯片,而內存比的是普通製程(20-28納米)下的良品率,更是考較工藝水平,而且內存主要進展方向是堆疊,海外大廠已經64層電路,長江存儲也公佈了32層電路的實驗片。


westwindz

簡單說吧中芯國際是晶圓代工企業,就是幫其他設計公司把設計好的芯片生產出來,可類比的知名企業有臺灣台積電和聯電,當然規模和人家還差的遠。紫光國芯不一樣,是芯片設計公司,主要著重於存儲芯片設計,目前正在打造自己的晶圓廠,當然未來也主要生產自家的存儲芯片,可類比的知名企業有鎂光,海力士。


mark29146477241

中芯14納米已經在造了,18年生產,南京的臺積電好像還沒動工,但是臺積電14納米都要淘汰了,所以中芯和南京將是中國最先進芯片廠,紫光最近老拿淘汰技術來忽悠國人,對於紫光只能呵呵。。。


小魚兒144026549

沒有可比性。一個是代工,專注製造工藝提高產品良率; 紫光可是要作高大上,設計製造封測一條龍,結果恐怕是一事無成,拿著數千億的財政支持給國人畫餅充飢。讓搞學術的人做產業,缺乏企業家精神和生存憂患意識,成功率很低。


加拿大熊熊

兩家完全不同企業怎麼比較,紫光是做存儲芯片的,紫光展訊是做芯片設計的,中芯是做代工的。至於芯片製造能力紫光和中芯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雖然中芯也很low,只講製造國內還沒有哪個和中芯一個級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