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和宋朝之間在時間、地理之間有什麼關聯?

弱智的上帝

唐代中期以後,為了應對頻繁的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唐朝軍制發生重大變革,藩鎮的節度使制度代替了北周隋唐以來的府兵制,而這樣的結果通俗來說就是武將的權力更大,不僅負責本地的軍事力量還掌管本地的財政和民事。結果藩鎮就逐漸做大,隱隱和唐朝中央政府有了離心力。

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唐王朝結束舉國之力和外族回鶻的力量歷經八年時間,才勉強了平滅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亂,但是強盛唐帝國,由盛轉衰一蹶不振,不僅西域被吐蕃、回鶻瓜分,隴右、河西被吐蕃侵佔,就連長安城也曾被吐蕃攻破,而國內的藩鎮割據的局面,並沒有因為安史之亂的結束而結束,反而變本加厲,大唐王朝中後期已經全國性遍佈藩鎮。這些節度使可以直接管理本地民政、軍事,死後的職位由兄弟、後代或者部將繼任,中央幾乎無權管轄,而唐朝政府也是宦官和朋黨相互專權,唐朝政治空前的黑暗。

晚唐時期的形勢圖

唐末,王仙芝、黃巢的起義,更是沉重打擊唐朝的統治,最先朱溫只是黃巢起義軍的部將,後來投奔唐朝,並與突厥人的別部沙陀人李克用一起鎮壓了黃巢起義,後來黃巢被禁封為梁王,李克用被晉封為晉王。

當一個衰弱的國家出現異姓王的時候,這個國家就離滅亡不遠了。

黃巢起義

公元909年朱溫強迫唐哀帝李柷“禪讓”,300年的大唐王朝滅亡,而朱溫自己成為皇帝,國號為“梁”,史稱“後梁”,成為五代的開始,但是後梁並沒有統一全國,只是侷限河南、河北、山東的中原一帶。並一直與晉王李克用長期戰爭。

晉王李克用不承認後梁,仍奉唐為正朔,後來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繼任晉王后,滅掉後梁,沿用唐朝國號,史稱“後唐”。

“後唐”存續的時間不長,擔任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以割讓“幽雲十六州”為代價,並以兒皇帝自稱侍奉遼太宗耶律德光,換取契丹的支持,聯合契丹滅掉後唐,建國號為“晉”,史稱後晉。

被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幽雲十六州

石敬瑭死後,侄子石重貴即位,與契丹交惡,於是後晉與遼國開戰,結果國破被俘,遼軍退出中原後,在後唐、後晉擔任重要職務的劉知遠,奪取政權,建國號為漢,史稱“後漢”。

劉知遠死後,兒子劉承祐即位,劉承祐對重臣十分不信任,開始誅殺大臣,結果引發大臣叛亂,重臣郭威,攻破開封,建國號為周,史稱“後周”,由於郭威的子女的全部被劉承祐誅殺,結果郭威死後,只能由養子也是他的妻侄柴榮即位,即周世宗。柴榮年青有為,攻伐果斷,大有統一天下的態勢,可是卻英年早逝,結果只能由七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後周是五代最後一個朝代。

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

接下來就是趙匡胤手握禁軍,當時有警訊傳來北漢聯合遼國入侵,朝廷派遣趙匡胤帶兵征伐,結果大軍走到開封北邊的陳橋驛的時候,就出現了“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於是趙匡胤也不打北漢和遼國,直接回師開封,顛覆後周政權,建立新政權,國號為宋,史稱“北宋”

從公元907年後梁建立,到959年後周滅亡,雖然出現了五個朝代的更迭,但是時間只有52年。而五代都沒有完成統一,統治區域緊緊是在黃河中下游地區。而且五代之中的後唐、後晉、後漢統治者均為沙陀人。

趙匡胤建立北宋之後,在國內剪除異己,李重進和李筠等先後被趙匡胤幹掉,之後“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接觸武人的直接威脅,對外趙匡胤征伐後蜀、南唐、北漢,為後來趙光義統一全國奠定堅實基礎,而且為了避免北宋成為“六代”,趙匡胤、趙光義兄弟不僅“杯酒釋兵權”接觸部將的兵權,還大興以文御武,重文輕武之道,極大削弱軍人權力,西漢以來,武人功臣在朝廷佔有重要政治地位,手握大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北宋開啟我國文官政治的先河,這樣的結果雖然是宋朝文風鼎盛,湧現出無數的文學巨擎,使趙宋有300多年的國祚,但是也讓漢人失去了崇武尚勇的威猛作風,兩宋成為我國封建王朝武力值非常低的時期,而而最終兩宋均被外族入侵而亡。

北宋建立初期,承襲了後周的版圖,但是逐漸攻伐其他割據政權,完成了有限的統一,但是北宋沒有收回“燕雲十六州”、沒能收回遼東和西域,還丟失了安南,版圖萎縮得連秦朝還不如。

北宋疆域圖



大東北的小豆包

簡單來說。如果只看時間好了。狹義上上的五代是公元907年唐朝滅亡。然後原來唐朝統治地區的黃河,長江流域地帶的藩鎮軍閥們開始不聽唐朝號令,割據稱王。直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後,才把五代混亂的局面結束掉。但這僅僅只是統一了唐末的一部分地區。比如唐末乃至五代依然控制的河西走廊地區,進入五代後,逐步被西夏佔據。再比如唐代還可以控制大部的幽雲十六州地區。進入五代後被契丹所佔據。

上述還只是狹義上的五代史,事實上,五代形成的局面來自於唐末,以朱溫來說,朱溫的後梁地盤得自於唐末授予朱溫各地長官的名號。可以說後梁控制的地區,很大一部分,就是唐末,唐王朝可以控制的地區。也正是朱溫吧,才有了後來北宋佔據中原一大塊地盤。對對南方割據政權有力局面的開端。

這還僅僅只是朱溫因為唐王朝的虎皮得到的利益。在唐朝末期,唐王朝的兩大財政中心,江淮地區和四川蜀地一部分。這個蜀地主要指代現在川北一帶,大概類似於三國末期。蜀漢實際可以控制的成都以北等地區。後來割據蜀地的前蜀王建,他還是唐末被皇帝看重的忠臣。然後是江淮地區,江淮地區是唐末割據出去的。可以說正是因為黃巢之亂,割據江淮的軍閥高駢不聽從唐朝的號令,出擊攻打黃巢,這才有了後來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南唐悲情帝國。

可以說五代十國的種子是在唐末埋下。北宋的建立得益於五代,五代的結束,也是因為唐朝藩鎮勢力的衰落才逐漸走入歷史的。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五代指的是從907朱溫篡唐到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前,依次出現的5個割據政權,共53年。除了朱溫的梁朝是自己經營壯大的,其餘的唐,晉,漢,周都與李克用的後唐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李克用是沙坨族人,算是唐帝國的僱傭兵,因在唐末平亂中立有戰功,被賜姓李。朱溫篡唐後,李克用打著恢復唐朝的旗號討伐朱溫。李克用死後,兒子李存勖建立後唐,滅亡梁朝,後被李克用的義子李嗣源篡位。李嗣源死後,兒子李從厚即位,又被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篡位。李從珂即位後猜忌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石敬瑭為了自保向契丹借兵,許諾事成之後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在契丹的幫助下石敬瑭滅了後唐,建立後晉,向契丹稱兒皇帝。在後唐滅亡時,李從珂自焚而死,從秦始皇傳到漢,晉,南北朝,隋,唐的傳國玉璽也隨之消失。後晉後來被石敬瑭的心腹大將劉知遠所滅,劉志遠的後漢被手下大將郭威所滅,郭威沒有兒子傳給周世宗柴榮,可惜柴榮英年早逝,留下孤兒寡母,被手下趙匡胤篡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