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七:困敵之勢,不以戰——三十六計之四:以逸待勞

成語以逸待勞多指作戰時自己充分休息,養精蓄銳,等待敵人疲勞後,乘機出擊致勝。原文是“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要使敵人處於困頓的境地,不一定要直接攻打,可以採取以柔克剛的辦法令敵人由盛轉衰、由強變弱。

《孫子·軍爭篇》中說:“以近待遠,以佚(同逸)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道理是一樣的:在敵我雙方決戰當中,我方要依靠有利地形,利用我們的優勢,養精蓄銳,等待長途跋涉而來的敵人,待敵方疲勞之機,我方轉守為攻,戰勝敵人。此計在歷史上案例甚多。

一一七:困敵之勢,不以戰——三十六計之四:以逸待勞

使用此計時,要把自己的和對方的環境與意圖,以及雙方的實力探查清楚,並且要沉著冷靜,隨時隨注意事態的變化,做到隨機應變。待勞不是消極地坐等戰機,而是一方面做好充分準備,一方面牽著敵人的鼻子走,讓敵人疲於奔命,不斷地消耗敵人,尋找機會消滅他。

此計在商業當中經常用到,需要經營者有很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耐得住時間,耐得住各種誘惑,保持好自己的狀態。萬不可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盲目與對手硬拼,要停下來尋找機會,等待時機。

一一七:困敵之勢,不以戰——三十六計之四:以逸待勞

去年朋友圈流行一篇文章《請放棄你無用的社交》,意思是:真正聰明的人,向內求諸己,放棄99%的無用社交,轉而全力提升自己。 人脈不在別人的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自己變的強大,才能獲得有用的人脈,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以逸待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