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縱橫術:以逸待勞,陳平“後發制人”,破除呂后專權

後退是一種暫時的妥協,後退不是怯懦,而是調整,是要為下次的進攻贏得緩衝的時間。

漢惠帝六年,相國曹參去世。陳平升任左丞相,安國侯王陵做了右丞相,位在陳平之上。

王陵、陳平並相的第二年,漢惠帝死,太子劉恭即位。少帝劉恭還是個嬰兒,不能處理政事,呂太后名正言順地替他臨朝,主持朝政。呂太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打算封自己孃家侄兒為諸侯王,首先徵詢右丞相王陵的意見。王陵性情耿直,直截了當地說:“高帝(劉邦的廟號)在世時,殺白馬和大臣們立下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現在立姓呂的人為王,違背高帝的盟約。”

鬼谷子縱橫術:以逸待勞,陳平“後發制人”,破除呂后專權

呂后聽了很不高興,轉而詢問左丞相陳平的看法。陳平說:“高帝平定天下,分封劉姓子弟為王,現在太后臨朝,分封呂姓子弟為王也沒什麼不可以。”呂后點了點頭,十分高興。

散朝以後,王陵責備陳平為奉承太后愧對高帝。聽了王陵的責備,陳平一點兒也沒生氣,而是真誠地勸了王陵一番。陳平看得很清楚,在當時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阻止呂后封諸呂為王,只有保住自己的官職,才能和諸呂進行長期的鬥爭。因此,眼前不宜觸怒呂后,暫

且迎合她,以後再伺機而動,方為上策。事實證明,陳平採取的鬥爭策略是高明的。呂后恨直言進諫的王陵不順從她的旨意,假意提拔王陵做少帝的老師,實際上奪去了他的相權。

王陵被罷相之後,呂后提升陳平為右丞相,同時任命自己的親信闢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陳平知道,呂后狡詐陰毒,生性多疑,棟樑幹臣如果鋒芒畢露,就會因為震主之威而遭到疑忌,導致不測之禍,必須韜光養晦,使呂后放鬆對自己的警覺,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呂后的妹妹呂須恨陳平當初替劉邦謀劃擒拿她的丈夫樊噲,多次在呂后面前進讒言:“陳平做丞相不理政事,每天老是喝酒,和婦女遊樂。”呂后聽人報告陳平的行為,喜在心頭,認為陳平貪圖享受,不過是個酒色之徒。一次,她竟然當著呂須的面,和陳平套交情說:“俗話說,婦女和小孩子的話,萬萬不可聽信。您和我是什麼關係,用不著怕呂須的讒言。”陳平將計就計,假意順從呂后。呂后封諸呂為王,陳平無不從命。他費盡心機固守相位,暗中保護劉氏子弟,等待時機恢復劉氏政權。

鬼谷子縱橫術:以逸待勞,陳平“後發制人”,破除呂后專權

公元前180年,呂后一死,陳平就和太尉周勃合謀,誅滅呂氏家族,擁立代王為孝文皇帝,恢復了劉氏天下。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稱讚陳平為賢相,在呂后亂政時,得善始善終保其官祿者,全仗陳平的善於肆應,智謀多端。漢家王朝也在風雨飄搖中穩固,最後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鬼谷子在《反應》篇講:“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實質上就是強調“後發制人”。“後發制人”並不等於到最後才爆發,它強調的是審時度勢,待時而出,伺機而動。在自己不具備與對手衝突的能力的時候,應充分、客觀的分析自己和競爭對手事物優勢和劣勢,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積極地想辦法改變自己的不利的局勢,使自己的力量不斷壯大,並想辦法消弱對方的實力,最後,選擇一個最佳時機,制定合理的策略,戰勝對手。

鬼谷子縱橫術:以逸待勞,陳平“後發制人”,破除呂后專權

後發制人要的是遠見,有的時候忍氣吞聲,忍辱負重也是必須的。壓力面前後退一步,可為自己贏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千萬不可為了一時意氣盲目向前,那樣既於事無補,又讓自己反受其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