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利東
現在的圍觀群眾是怎麼了?為什麼對於輕生的人都喜歡圍觀起鬨?這是人的意識差了還是輕生的人都被人看不起?不應該這樣,對於生命我們沒權利起鬨,我們更不能起鬨,可能因為圍觀某些人的起鬨而造成輕生者心理再次失控,那樣圍觀起鬨者就需要付出責任了!
事件經過:
6月26日,江蘇南通一女子欲跳樓輕生,最終被消防員苦勸3小時成功營救。救援者南通市新城消防中隊指導員胡永盛講述救援現場——“我們剛安撫好,有人又起鬨!”,並呼籲群眾如遇此類極端事件,應做到“不圍觀,不謾罵”,不擾亂救援現場秩序。
對於類似的圍觀起鬨事件還有甘肅慶陽女孩跳樓自殺被圍觀起鬨的事件,後來公安機關執法人員公佈,對於當時影響惡劣的圍觀起鬨者兩人被治安拘留,六人被調查。這件事也是圍觀起鬨自殺事件,不過非常惋惜的是慶陽女孩最終沒有被救下來,非常痛心。
而今江蘇南通女子跳樓輕生最終經過消防救援人員三個小時的勸說,南通女子被成功營救,事後據消防員講述,“剛被安撫,圍觀群眾中又有人起鬨”。他呼籲群眾對於這種極端事件,要做到不圍觀,不謾罵。不擾亂救援現場秩序。
其實筆者想說,這種行為不僅是擾亂救援,更是阻礙救援,或許你一句話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同時圍觀群眾也要注意,言行舉止也會給自己帶來法律責任,如果造成了嚴重後果,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原因,只要參與者不道德的言語侮辱和行為都應該負責任。
也希望碰到這樣的事情要理智對待,且不可亂說亂行動,這樣會給救援造成干擾。
珞珈評論社
自殺是無能為力的極端
從心理過程來說,想要自殺的人各有各的理由,他們對於自殺有著解脫、絕望甚至渴望的說辭。在這其中,有的人走向生命的極端是因為病理性帶來的影響,例如:抑鬱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類疾病,即使是沒有精神疾病而想要自殺的人,心理都不是健康的,其潛意識都有著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徵。
如果把這些自殺者的理由放到另一些人身上,他們可能會挺過這次心理災難,而有的人則會走向極端,我個人認為,心理根源在於對事件處理無能為力的習慣性思維,也就是說,習慣了事情沒辦法處理,當積累或者突發較大心理波動時,自殺就是唯一的渠道了,因為一了百了。
起鬨的人是對自我的嘲諷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無論這個人你認不認識,生命之重都是難以承受的,更何況如果一個人在你眼前逝去,你的心理壓力也是難以調節的,所以,起鬨的人他們並不是閒的無聊,而是他們個人的心理問題在此得到了宣洩。
想看別人死,自己卻沒有勇氣死。
相信起鬨的人,他們平時的生活對自我的期待一定很低,他們是生活的弱者,他們弱到難以用自身來去掌控自我,所以,他們的潛意識是悲觀的,是希望解脫的,只是,他們沒有勇氣。當他們看到別人想要死時,起鬨的只是潛意識中那個弱者對於自我的控訴!
起鬨的人沒有殺人,卻是兇手
想要自殺的人,他是否下定了決心,我們誰也無法猜測,所以,營救人員必須付出努力去挽救他們。有的人說不值得,因為想死的人不需要等待,但是,我認為,誰也沒資格去判定他們是不是真的想要結束生命。
自殺者無能為力,無以希望回報自我,所以,他們才逐漸走向極端。而起鬨的人,從心理影響上來說,是對自殺者的鄙視、激怒,是對自殺者的一種刺激和“鼓勵”。在談判過程中,心理談判最重要也是唯一的目標就是保持對方的情緒穩定。
舉個例子:即使是一個心理正常的人,在情緒激動時也有可能做出極端的傷害自我和他人的行為,更何況一個心理不正常的人。
而起鬨的人就是在引發自殺者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就是他們跳下去的勇氣。如果從跳樓到墜樓能有一分鐘,我相信自殺者是後悔的,而這一分鐘的恐懼、絕望,就是起鬨者造成的!
所以,他們同樣是間接的殺人者!
心理學了個啥
慶陽女孩站在8樓窗戶外三個半小時,在圍觀者“要跳就趕緊跳”、“等在樓下一個多小時好熱,趕緊跳”的言語中,雖有消防員苦苦力勸、竭力營救,19歲的她還是跳下去了。
時隔不久,江蘇南通一位20多歲的女子晚上7點多爬上11層樓頂欲跳樓,經過消防、公安三個多小時的苦勸,終於營救成功。但是,在過程中依然有圍觀者用燈光向樓頂上照、對著樓上喊話:“要跳就早點跳。”
圍觀者的冷漠表現有其心理層面、道德層面的問題需要改觀,但是當務之急,是要杜絕這些冷漠行為,像起鬨、用燈光晃照當事人這樣的舉動,對欲意自殺的當事人來說刺激是相當強烈而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的。
站在高樓上的當事人,內心是矛盾緊張恐懼的。他們覺得死亡可以解脫現實生活中許多有形無形的困難,這對他們充滿吸引。但死亡必竟是一件沒有經歷過的、可怕的事情。命懸一線,求生的本能慾望與解脫的強烈欲求激烈地衝突交織在一起,精神高度緊張,任何一點變化都可能引起他們情緒的劇烈波動。
與此同時,企圖自殺的人的會因情緒的影響而歪曲知覺,“絕對化”、“概括化”情況比較嚴重,也就是個體多運用“一邊倒”和“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維方式。如果當事人在樓頂上躊躇不決的時候,聽到樓下有人起鬨“怎麼還不跳”,會認為“所有人都不喜歡我”、“所有人都想我死”,更容易採取極端行為,自暴自棄,自傷自毀。而且,他們在面臨危機狀態的時候容易缺乏冷靜、理智的思考,思考變得極其狹窄,認為只有死路一條。如果此時再有人在下面喊“跳”,無疑是從背後力推一掌,是落井下石的罪惡。
所以,如果發現有人企圖跳樓自殺,不要圍觀,即刻撥打110或119求助,這是對他人和自己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試想站在樓頂上的是你的親人或者就是你自己,你希望樓下的人如何反應?
心理專家劉愛民
是誰殺死了慶陽女孩?心理學分析跳樓自殺現場冷漠群眾起鬨最終釀成悲劇的事件,說到底是從眾心理和冷漠行為造成的。眾多的圍觀者對於人命關天的事,懷著看熱鬧取笑的心態,只是想看他是怎麼跳樓的、怎麼摔死的。很多人只是因為從來就沒有見過這一驚心動魄的場面,就像是看電視劇一樣。他們對人的生命漠視,為給自己平淡的生活平添一些茶餘飯後的見聞,有的人為了拍一段點擊率超百萬的自殺短視頻,也加入了起鬨隊列。不但不勸說和開導,反而都催促他快點跳下來。由此可見,如今社會其人情冷漠程度。
平時這些人,大多都是為人父母,精神正常,無犯罪歷史的普通人。為什麼看似正常的人,卻做出了平時不大會做的事情?我們試想一下,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30年前,應該不太會出現這樣的極度冷漠的現象。
起鬨者到底是抱持著怎樣的心態呢?這有心理學的原因,也有社會原因。
1.從眾心理下的從眾行為。社會心理學認為,從眾行為是由於在群體一致性壓力下,個體放棄自己的道德原則,改變了原有的態度,採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這是個體尋求一種試圖解除自身與群體之間衝突,增強安全感的一種手段,以求得心理平衡,減少內心衝突。也就是說,如果跳樓現場圍觀的人只有一兩個人,是不太可能會出現一個人喊”跳啊”,另外一個人也跟著喊的情況。心理學家認為4個人以上,就容易出現從眾,並且人數越多,越容易出現從眾。
2.責任分散,意思是當很多人共同面對一個任務或者一件事情的時候,人越多個人需要承擔的責任就越小,個人隱藏在群體中,往往出現偷懶或者冷漠等消極的心理狀態。單獨的個體往往更具有道德責任感,並更有可能做出利他行為。也就說如果圍觀現場,就一兩個人,那麼人更容易去做好事,而不是做壞事。那些喊跳的人,也許會去參與營救。
3.群體冷漠行為,這是最關鍵的。在緊急、危險的情況下,個人明知他人受到生命和財產的威脅而需要得到自己的幫助時,卻持坐視不管、袖手旁觀的態度,這樣的冷漠行為,直接導致了人們選擇了從眾以及不願承擔責任。當今的社會處於全球化的浪潮中,原來的鄰居關係名存實亡,圍觀的人其實大多數都是生活在附近的鄰居,在過去的中國,遠親不如近鄰,鄰里守望相助,是積極友愛的,可是城市化進程中鄰里關係解體,人民更加封閉,更加自我中心,社會中有不少仇富的心理,都希望別人過得不如自己。所以出現冷漠的現場是人性道德和精神文明的退化。
起鬨可能對當事人有什麼影響?
選擇跳樓自殺而不是直接喝農藥自殺,說明當事人並不是想馬上就去面對死亡,也許她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某種訴求,吸引大家的注意,解決某種困難。起鬨者在人群中的叫喊聲此起彼伏,會讓當事人在心理上對人性更加絕望了。患者已經喪失了賴以維繫其情緒和心理平衡的外在支持,覺得自己陷入了一個無法忍受的情境中,感到痛苦不堪,不能自持,徹底地絕望了,終於在一片起鬨和催促聲中縱身跳下。
如何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1、每個縣市區必須有配備心理危機干預的專家,這樣的專家往往具備心理學博士、碩士的學位,有豐富的青少年危機干預的經驗。而不是由民警來擔任。民警負責營救,專家負責穩定情緒,可以找到了當事人的生命重要他人參與到這個危機干預中,讓他找到至少一條活下去的理由。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與當事人建立起信任關係,不可以嚴厲說教,用類似講故事的方式,激發的生活信心,調整不合理的認知,讓當事人發現事件處理的更多的可能性,就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悲劇的發生。
2、第一時間疏散圍觀群眾,讓從眾效應因為人數不足,無法責任分散。可以在100米外設置警戒線。對起鬨的群眾及時制止。
3、群眾自律,在平時的社區宣傳中,加強這方面危機干預的知識。
心理社工師周雲騫
那些“冷漠群眾”起鬨的行為無異於傷口撒鹽、用刀割開剛止血的傷口。一些人之所以起鬨,主要是去個性化導致的,所謂去個性化是指:人們的自我意識下降、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的社會責任意識會明顯的喪失,也會做出平時不會做的事情。
對於圍觀跳樓的那些“冷漠群眾”來說,他們當時認為:自己並不是他們自己,而是無數他人中的一員。如:張三,在平時知道自己是張三,但在去個性化狀態下他就意識不到自己是張三了,可能是李四或者其他大眾。在去個性化狀態下,人們會增加攻擊性,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人會謾罵、會讓自殺者去跳樓或者跳河結束生命。
圍觀者去個性化的狀態下,謾罵起鬨對當事人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激起當事人的情緒波動,激出當事人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產生的動力會使當事人直接自殺或者被安撫好的情緒再次爆發,使得當事人繼續進行自殺行為。
救援自殺,是心理危機干預的工作,要先使當事人的情緒緩和下來,達到能承受的警戒線或者通過一些技術去給予當事人力量,來阻止自殺行為的繼續。一般自殺者都會是很無助,他們的內心被黑暗的力量慢慢吞噬,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光明,傾聽和給予理解是最基礎的支持(這個時候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來處理是最合適的)。
心理學充電時間
6月26日晚,江蘇南通一名女子爬到住宅樓樓頂想要輕生,經過消防和公安3個多小時的工作,最終女子放棄了輕生念頭。但是在救援過程中,樓下有圍觀者卻用燈光刺激女子並起哄“跳啊,跳啊”,消防中隊副中隊長立即喝止了他們。沒想到還有人爬到更高的樓層,依舊嘗試用強光燈去照女子所在的頂樓。
不到一週,甘肅女孩跳樓時的圍觀場面再次上演。所幸救援及時,那些慫恿自殺和干擾消防救援的舉動,沒成為壓垮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但這場面回頭看依舊讓人心有餘悸,它說明甘肅女孩的死亡,還沒有換來社會層面足夠有力的警示效果。
很多時候,人在選擇跳樓輕生時,他可能只是一時想不開,並不是真的毫無留戀,這個時候他們需要的是及時的救助和安撫,讓他們從悲觀的情緒中走出來,可是我們很多市民卻患了“冷陌病”,不僅不去安撫勸阻,反而在起鬨,以一種看熱鬧的心態面對這種事情,我們的國民怎麼這麼冷血啦?假如跳樓的是你的親人好友,面對圍觀群眾的起鬨,你作何感想。
在解救輕生市民時,我們的民警一定要設置警戒帶,勸離圍觀群眾,對干擾救援,勸阻無效的,該拘留的拘留,不能助長這種冷漠之風蔓延!
小羅說是
南通一丫頭,輕生欲跳樓,痴呆樓頂站,苦淚兩行流。
民警得報走,現場急施救,苦口婆心勸,循循善導誘。女子搖頭哭,時而又點頭,猶豫心難定,民警機會瞅,拉住女子手,成功下了樓。
圍觀民眾足,四處有人頭。不乏缺德鬼,竟把倒彩吼。不怕事弄大,火上竟澆油,生命視草芥,荒唐人格丟。
日盼牛鬥架,夜盼火燒樓,如此喪德者,活該嘴巴抽。法律應嚴懲,捉進牢中收。
做人良心有,人命關天憂。遇難顯身手,不可亂開口,一旦觸法律,看你如何牛。
平淡人生一帆順
有人要跳樓,那是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失望;如果再有人在旁邊起鬨,很可能你的舉止會成為壓垮欲輕生者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是可貴的。別人要跳樓,圍觀者應該給予溫暖,而不是自私的嘲諷,別讓你的冷漠寒了他人的心。不是因為受到刺激,失去希望,誰願意輕易結束生命?換個角度思考,要是你站在高高的樓頂邊緣,看到那些麻木不仁、把別人痛苦當歡樂的起鬨者,你的內心作何想?
幸運的是,南通的這名輕生女子最終在消防官兵的勸說下打消了輕生念頭。但回想起勸說時的起鬨,消防官兵還是感到憤慨和心有餘悸。因為他們看到了變態的心理、扭曲的靈魂。如果這名女子最終跳了下去,那些起鬨者與殺人何異?
我猜想,起鬨者的心理是“法不責眾”,或者是“難以取證”。哪怕最終,達到了你的“預期效果”,出現了你的起鬨導致的慘局,而你脫身事外了,但你的良心會安穩嗎?肯定會受到譴責,一輩子生活在痛苦和陰影之中吧?
鹽城新鮮事
中國曆來都不缺乏圍觀者,但這次不僅僅是圍觀而是起鬨,也許他們不起鬨女孩就不會跳下去,說是被那群起鬨著推下去的都不過分。這不僅僅是道德的敗壞和人性的冷漠了,這說明這群人已失去了人性。他們活著如同行屍走肉,可怕的是這類人很多,法律法規對他們是無效的,他們需要的是什麼,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什麼,這是所謂的社會專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