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規可以檢查出什麼病?

海市蜃樓

1. 感染性疾病:當急性感染,特別是化膿性球菌時,白細胞數目可能升高,可見於皮膚感染,扁桃體炎,咽喉炎,支氣管炎,肺炎,尿路感染,胃腸炎等。當病毒感染,比如傷寒、麻疹、風疹等可能引起白細胞減少。而寄生蟲感染,過敏性疾病很可能會出現嗜酸性粒細胞升高。

2. 貧血:當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減少時,考慮貧血,貧血分為三度,HB大於90g/l為輕度貧血,HB 大於60g/l為中度貧血,低於60g/l時為重度貧血。根據紅細胞參數,即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及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等可對貧血進行紅細胞形態分類,為診斷提供相關線索。網織紅細胞計數間接反映骨髓紅系增生及代償情況。貧血原因很多,包括缺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白血病性貧血等,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明確。

3. 血液性疾病:紅細胞增多明顯時,可見於紅細胞增多症;當血小板減少時,可見於肝硬化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白血病分很多種,如果血常規明顯異常,比如白細胞過低,白細胞過高,貧血,血小板過低、血小板過高等,都需要慎重,做血細胞手工分類或者外周血塗片,鏡下觀察,看是否存在外周幼稚血細胞。今年有個同學單位體檢時查血常規提示白細胞超過50*109,血小板超過500*109,外周血塗片中可見較多幼稚細胞,結果進一步檢查查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可見血常規這麼小小的檢查也能發現大問題。


胡洋

你好!

當醫生再建議患者做肝腎功能等檢查時,患者經常說自己做了血液檢查,不想再做了。若這個時候醫生相信患者的話,可能範大錯誤。經驗豐富的醫生堅持要看化驗單結果時(患者就醫時往往把化驗單結果放在家裡的),結果只是血常規一張化驗單,沒有作肝腎功能的檢查。

血液檢查包括很多項目,而血常規檢查只是一個項目(誠然此項目包括許多內容),若病情只需要做血常規檢查,通常只採取指尖的血液就足夠了,若是化驗的項目不只血常規一樣,如包括肝腎功能等,必須在肘窩處採集多量靜脈血(此時不必要單獨採集指尖血液化驗血常規)。


一,什麼是血常規?

血常規,同時還有肝腎功能,血糖,血脂,電解質,大小便等也稱為三大常規或七(或八)大常規等。常規是指血液經常會反映全身內臟器官和組織的健康狀態,當身體的某處有異常時,血液的成分就會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血液檢查就變成了解全身健康狀態的基本檢查,尤其是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等血液一般檢查(我們常說的血常規,其實現在血常規檢查包括的項目非常多,如下圖),在健康檢查時都是必查項目。

二,血常規可以檢查出什麼病?




若硬是說血常規可以檢查出什麼病?舉例說明


所以,血常規有時為診斷疾病提供重要線索,有時是排除一引起疾病,有時是為治療指明方向,有時是為治療觀察療效,也有時是為治療觀察副作用等......,其作用太多。醫生看病要結合患者的病因、臨床表現、仔細的查體、相關的輔助檢查(如血常規等)等等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完成一個患者的就診基本需求。

餘千蘭

血常規是臨床上百搭的一項檢查項目,其重要性位列三大常規(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之首。既然血常規如此廣泛應用,它到底可以檢查出什麼疾病?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明白血常規的主要檢查項目是什麼。血常規裡面的項目雖然多,但重點是檢查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三大板塊及其分類的數值,所以血常規所能檢查出來的疾病,也主要是圍繞這三大板塊的疾病。

首先,血常規的一個重點內容是白細胞,具體又分為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單核細胞。血常規最重要的一個用途就是判斷機體是否有感染,如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增多常提示細菌感染;白細胞正常或減少而淋巴細胞增多,常提示病毒感染。通過嗜酸細胞的增多,常用來判斷一些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疾病等。通過嗜鹼細胞可以提示一些藥物過敏、寄生蟲、血液系統疾病等。通過單核細胞數目可以提示一些傷寒、血液系統疾病等。一般來講,白細胞用於最多的還是判定感染、過敏、血液系統疾病。


通過紅細胞數目、血紅蛋白數、紅細胞體積,最主要的用途是判定有無貧血及貧血類型(大細胞性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及貧血程度。但具體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貧血還需要進一步檢查。


而通過血小板的檢查,主要判定有無血小板減少症等。


如果結合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常用於一些血液系統的輔助診斷,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除以之外,血常規的檢查常用作手術前的常規檢查、疾病藥物的監測等。


總之,通過血常規檢查,既可以初步判定一些疾病,還可以拋磚引玉提示一些疾病可能,的確是一項百搭的檢查項目。


醫患家

它能反應的問題主要為是否有貧血及貧血程度,是否有細菌或者病毒感染,是否有潛在的血液及其它方面疾病等。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量可反應有無貧血,低於正常值說明有貧血,根據血紅蛋白具體的量還能判斷貧血的程度,當然,這兩者也不是越高越好,高於正常值,可見於慢性缺氧、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白細胞計數升高,可說明有感染,中性粒細胞高多反應有細菌感染,淋巴細胞高可見於病毒感染,嗜酸、嗜鹼性粒細胞高可見於過敏反應或寄生蟲感染、惡性腫瘤等;白細胞升高還可見於白血病、急性出血等。白細胞計數低,可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等。血小板計數低致凝血功能差,可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脾功能亢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需進一步檢查。

本期答主:劉娜,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血常規檢查方便,費用低廉,是臨床應用最多的血液化驗檢查,其檢查項目包括,血紅蛋白、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總數等成分,目前廣泛應用於血液系統疾病和感染系統疾病的篩查。

首先是感染性疾病,比如呼吸道感染。在感染的時候血細胞會發生一些特殊的變化,比如說,細菌感染可能會引起白細胞總數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而普通病毒性感染,可能會出現中性粒細胞下降,淋巴細胞總數升高等特殊的變化。但具體變化需要跟具體的病情而定,不管怎樣,血常規是檢查感染最重要的輔助指標之一。

然後是血液系統疾病,尤其是貧血。當貧血時,血紅蛋白會發生降低,根據血紅蛋白降低的程度分為各種程度不一的貧血。然而貧血的種類眾多,常見的有缺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需要結合其他指標確定病情。

其他血液方面的疾病如骨髓瘤,白血病等,都可能通過血常規簡單篩查。


惠大夫在江湖



血常規可以檢查出什麼病呢?我們很多人對化驗單上各種指標都看不明白,一頭霧水。其實裡面還是有很多秘密的,血常規其實主要看三個指標,第一個是白細胞,第二個是紅細胞,第三是血小板。



白細胞是人體中抗擊外來敵人的衛士,一旦白細胞上升就意味著人體有細菌感染的情況,或者人體內部有發炎和感染的情況發生。另外患有惡性腫瘤或者急性中毒,白細胞指數也會非常高,最壞的情況是白血病。白細胞有五個類型,分別是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 單核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它們所佔比例不同,我們看血常規報告的時候,如果看到白細胞比較高,那麼可以看下面的指數,看看到底是白細胞中哪個類型的細胞增多了。當然白細胞過度減少也是病,比如感染了傷寒,敗血症、風疹、麻疹、瘧疾、黑熱病等疾病時,白細胞會大大減少的。


再來看看紅細胞,紅細胞是我們人體中負責運輸氧氣的細胞,紅細胞有很大免疫作用,它們同樣是人體的衛士,它們可以消滅肺炎球菌等,還可以阻止癌細胞在體內的播散。所以癌症病人要補充營養,千萬不可貧血,吃飽喝足的話,紅細胞對抗癌細胞的能力大大提升,這個不吃,那個不吃的話,身體抵抗能力就大大下降,癌症的發展速度會加快。另外,紅細胞如果減少的話,就意味著貧血,在急性大出血、白血病患者中,紅細胞也會降低。而如果得了肺氣腫等疾病後,紅細胞是會超過指標的。


最後來看看血小板,血小板在傷口癒合、止血方面有很大作用,如果血小板減少,可能是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還有一些可能是遺傳疾病比如巨大血小板綜合徵,近親結婚後孩子發病率比較高。如果血小板增多,有可能是白血病患者,缺鐵性貧血患者,或者是腫瘤患者,


科壇春秋精選

拿著自己的血常規化驗單,很迷茫,那麼多項字母組合後跟著的數值,代表什麼?我到底有沒有生什麼病了?所以我們要先了解,血常規檢查,到底是檢查了什麼?

血液一般檢查即血常規檢查,分為四大項:(一)血紅蛋白(Hb)測定和紅細胞(RBC)計數.(二)白細胞(WBC)計數及白細胞分類計數.(三)血小板計數(PC或Plt).(四)網織紅細胞(Ret)計數。

第一大項,血紅蛋白與紅細胞計數的臨床意義基本相同。最常見就是用來檢測是否貧血、出血,即數值低於正常值。若數值高於正常值則多見於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源性心臟病,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高山居民,登山運動員,嚴重燒傷,反覆腹瀉,連續嘔吐等.

第二大項,白細胞總數的增、減主要受中性粒細胞的影響。白細胞分類計數分為5類:一是中性粒細胞(Gran),增高或減少的原因與白細胞計數相同。增高多見於細菌感染;嚴重組織損傷;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類風溼關節炎;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等。降低多見於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病;藥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自身免疫性疾患;脾功能亢進等。二是淋巴細胞(Lym)增多時常見於感染性疾病,如結核病、百日咳;某些血液病;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其減少常見於免疫缺陷性疾病等。三是嗜酸性粒細胞(E),增多見於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藥物過敏反應等;寄生蟲病;某些血液病。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應激狀態等。四是嗜鹼性粒細胞(B),臨床意義不大。五是單核細胞(M),增多見於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內膜炎;某些血液病,如單核細胞白血病。

第三大項,血小板計數高於正常值多見於脾臟摘除術後,急性大失血及溶血後,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證,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等。低於正常值多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等。

第四大項,網織紅細胞計數顯著增多見於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減少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病性貧血。

第五大項,紅細胞沉降率生理性增快見於婦女月經期、妊娠,兒童,老年人。病理性增快見於各種炎症,如細菌性急性炎症、結核病活動期等;損傷及壞死,如急性心肌梗死、骨折等;惡性腫瘤;各種原因導致的高球蛋白血癥,如多發性骨髓瘤、肝硬化等;貧血。

大致瞭解了這些對應的常見疾病,我們也不要妄自揣測自己得了什麼病,這些數值也只是起到參考作用,主要還是要以醫生的專業診斷為主。

如果想看更多育兒知識文章,可以下載媽媽網輕聊app,給生活加點料。


媽媽網

血常規包括血紅蛋白測定,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白細胞分類計數4項。

一.血紅蛋白(Hb)

正常男性120-160g/L,女性為110-150g/L,新生兒170-200g/L

增高表示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燒傷,休克等

降低表示貧血或出血

二.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男性400-550萬/uL,女性350-500萬/uL,新生兒600-700萬/uL

增高表示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嚴重脫水,肺原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燒傷,休克等

降低表示貧血或出血

三.白細胞計數(WBC)

正常人為4000-10000/uL,新生兒15000-20000/uL,六個月至2歲嬰兒為11000-12000/uL

增高有兩種現象,病理性增高表示各種細胞感染,炎症,嚴重燒傷等;白血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類白血病反應等可高達幾萬到幾十萬。生理性增高,運動,體力勞動,疼痛刺激,極度恐懼,冷水浴,孕期都會發生生理性升高。

降低則是某些桿菌、病毒、原蟲感染,再障、粒細胞缺乏症、粒細胞減少症、惡性組織細胞並等,嚴重感染、化學、放射損傷均可減少。

白細胞增多常見於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減少常見於流感、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以及嚴重敗血症,藥物或放射線所致等。

四.白細胞分類計數(DC,以比值計)

白細胞分為5類:

1.中性粒細胞(Gran),正常為0.5-0.7,增高或減低的原因與白細胞計數相同

增高:細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2.淋巴細胞(Lym),正常0.2-0.4,增多時常見於中性白細胞減少,結核,百日咳等;減少常見於中性白細胞增多。

增高: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3.嗜酸性粒細胞,正常0.005-0.05,增多見於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以及某些皮膚病。

增高: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貧血

4.嗜鹼性粒細胞,正常0-0.01,臨床意義不大

5.單核細胞,正常0.03-0.08,增多時見於急性傳染病恢復期

增高;結核,傷寒,瘧疾,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五.血小板(PLT);正常(100-300)%

增高: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症狀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外傷,手術,出血,脾切除後的脾靜脈血栓形成,運動後

降低: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播散性紅斑狼瘡,藥物過敏性血小板減少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血小板破壞增多,血小板生成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機能障礙,藥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進

六.紅細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 男性0-8mm/h,女性0-12mm/h

增高:急性炎症,結締組織病,嚴重貧血,惡性腫瘤,結核病

降低;紅細胞增多症,脫水

七.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0.5-1.5)%

增高:溶血性貧血,大量出血,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應用維生素B12時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

一般血常規看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測定,白細胞計數和白細胞分類計數即可!


小大熊Bear

首先血常規檢查前應空腹,但空腹並非不吃早餐這麼簡單.檢查前一天晚上,就應該避免吃油膩的食物,晚上八點之後更是應該禁食,十點鐘之後開始禁水。如果想要使檢查結果更理想,最好從檢查前一天就吃素。

其實血常規是很基本也是很重要的檢查項目。如果說把它當成為常規就說明很重要。就比如每天穿衣吃飯一樣。主要還是看它的三個指標。

1.白細胞;白細胞的數量、比例有無異常。(白細胞的正常範圍:成人 (4.0~10.0)×109/L; 兒童 (5.0~12.0 )×109/L; 新生兒(15.0~20.0)×109/L。白細胞增多常見於急性細菌性感染、嚴重組織損傷、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血紅蛋白;檢查是否有貧血,以及貧血的類型。(血紅蛋正常值範圍:成人男:120-160g/l,成人女:100-150g/l,血紅蛋白兒童:110-150g/l)

3.血小板;(一般血液中血小板數量為(100~300)×10^9個/L,如血小板含量減少,多數血小板被破壞掉,如感染導致的;脾功能亢進;危害性射線對細胞的傷害;或者平常服用藥物時造成的副作用等。如血小板含量升高,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和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纖維化早期等;繼發性增多見於急性感染,急性溶血等。)



當然有很多疾病未必會導致以上的問題,如果血常規有問題,要及時進行相關的檢查,明確病因,以免延誤病情。


小菜綠豆芽

血常規是最簡單也最常見的一項檢查,那麼它可以查出什麼病呢?

貧血。

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可以根據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例初步判斷是哪種感染。前者升高、後者降低是細菌性感染維多,反過來的話是病毒性感染為多。

很多肺炎、支氣管炎等炎症病人打了幾天抗生素後要複查血常規,就是看看中性粒細胞下降了嗎?如果沒有下降,可能要換藥或者加藥。

是否有出血風險。

當血小板過低時出血風險是增加的。

簡單判斷是否有寄生蟲感染。

嗜酸細胞如果升高可能會有寄生蟲感染,但是這個並不多麼準確,只是大體看看。

二十多塊錢的一項檢查可以看這麼多疾病,它應該是性價比很高的一項檢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