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怨偶是怎樣產生的

論怨偶是怎樣產生的


從前,有一個落魄的書生,24K純屌絲一枚

四十歲了仍然沒什麼產業,以砍柴為生

家裡家外都是妻子來操持

他每次出去砍柴,都喜歡自已嘴裡一邊嘟囔一邊看書

別人都不知道他說的什麼,只以為他神經病

他的妻子覺得不好意思,幾次阻止他在路上又唱又念

然而,收效甚微,學霸的世界一般人不懂

妻子覺得委屈,這麼些年了

沒過上好日子也就算了,你還讓我人前這麼丟臉

於是提出離婚

書生說,我五十歲就要發達了

你跟了我這麼久,再忍十年啊

待我飛黃騰達了,定不負你

妻子不屑,都說貧窮能限制想像力

你咋越窮越有想像力

你這樣的,只會窮死

你要是能飛黃騰達了,母豬都上樹了

書生百般挽留,妻子又哭又鬧不肯答應

無奈之下,二人離婚了

此後,只有書生一人去砍柴

但是他仍然不改之前的作風

後來他妻子與新任丈夫一起上墳

正好碰到了飢寒交迫的書生

妻子心中不忍,便把食物給了他

後來,書生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終於飛黃騰達了

衣錦還鄉

看到以前的妻子與她的丈夫在路旁修路

便停下車,將他們倆接到自已住的地方,供給衣食

僅過了一個月,妻子便無法忍受此種屈辱

上吊而死

論怨偶是怎樣產生的

這個書生叫朱買臣,他嘴裡不停嘟囔的是《春秋》《楚辭》

這件事曾經被改成戲文《馬前潑水》《夜夢冠帶》

無非是講朱買臣的妻子有眼無珠,不識才華,貪慕虛榮

丈夫做官之後又想前來複合

成語"覆水難收"也是來自這個故事

連詩仙李白都作詩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位歷史上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的婦人

因一個離婚被diss到了現在

然而,我們可以算一下

朱買臣四十歲

如果他的妻子在十八歲那年嫁給他

二十幾年的青春韶華,無怨無悔

換來的不是疼愛,不是理解,而是我行我素的任性妄為

古代有多少人

成名之前都是默默無聞的為生活奔波

若他有一句寬慰之語,信任之言

何至於此!

她或許並不愛榮華富貴

她與第二任丈夫修路可以看出

她的第二任丈夫也並不富裕

她要的不過是有個人,相互扶持,生活下去

朱買臣說

你為什麼不再等十年?

他忘了

他的妻子,已經等了二十餘年

論怨偶是怎樣產生的

他看不見她青春已逝,心如死灰

她聽不懂他春秋楚辭,心中大業

他無法接受落魄時期妻子離他而去

得勢之後衣食供養,藉此洩憤

她無法接受他得勢之後不念舊情

以死明志

如此怨偶,豈非折磨

《漢書朱買臣傳》

朱買臣,字翁子,吳人也。家貧,好讀書,不治產業,常艾薪樵,賣以給食,擔束薪,行且誦書。其妻亦負戴相隨,數止買臣毋歌嘔道中。買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買臣笑曰:"我年五十當富貴,今已四十餘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貴報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終餓死溝中耳,何能富貴!"買臣不能留,即聽去。其後,買臣獨行歌道中,負薪墓間。故妻與夫傢俱上冢,見買臣飢寒,呼飯飲之。   會稽聞太守且至,發民除道,縣長吏並送迎,車百餘乘。入吳界,見其故妻、妻夫治道。買臣駐車,呼令後車載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園中,給食之。居一月,妻自經死,買臣乞其夫錢,令葬。悉召見故人與飲食諸嘗有恩者,皆報復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