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能夠「證明你媽是你媽」?

區塊鏈能夠“證明你媽是你媽”?

最近一段時間,區塊鏈代幣市場、交易所亂象被曝光,許多宣稱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的虛擬貨幣,其實是專門“割韭菜”的山寨幣。根據央視調查,國內投資者是全球虛擬貨幣的大買家。

比爾·蓋茨前不久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說過,比特幣和ICO都是非常狂熱的行為,是一種投機行為。當下不少項目披著區塊鏈的外衣招搖撞騙,就是抓住了這種投機心理。

投機心理的產生,就是源於人們對區塊鏈前景的高預期。

那麼,區塊鏈技術為什麼會帶給人這麼高的預期,它真正的價值又在哪裡呢?

你可能會想,這個問題太複雜了。沒關係,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幾分鐘時間裡,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講給你聽,保證你不被一堆專業術語繞到雲裡霧裡。

1

區塊鏈能夠“證明你媽是你媽”?

區塊鏈:讓記賬這件事越來越方便

不管你是否瞭解區塊鏈,相信它持續火了這麼久,你應該多多少少聽過一些定義。

比如,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當交易發生時,分佈在各處的賬本可以同時記賬,大家一起確認這筆交易發生了。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實際上,如果你瞭解了以前的記賬方式,你就會覺得這種分佈式賬本簡直是革命性的。

在舊石器時代,人們記賬全憑智商,昨天打了幾頭獵物,今天吃了多少,都是靠死記硬背。

後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交易的種類越來越豐富,那記不住了咋辦呢?於是就出現了繪圖和結繩記事。

再到後來,要記的賬太多,繩子也不夠用了,人們開始用文字按照時間發生來記錄,形成了流水賬。

再往後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爆炸,記賬手段越來越完善。但始終無法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怎樣解決記賬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和信用問題呢?

舉個例子,假如你是公司的老總,在沒有得到完全正確的公開信息時,你如何信任會計或審計給你的賬目呢?你是否會懷疑事務所和公司勾結做假賬?

區塊鏈技術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賬本是分散在所有人手裡的,且不可以篡改,你就不用擔心中間商賺取信息不對稱的差價了。

區塊鏈是人類記賬歷史演變過程中的最新形態,它讓記賬這件事變得越來越方便。

2

區塊鏈能夠“證明你媽是你媽”?

區塊鏈提供互聯網提供不了的價值

接下來的問題是,區塊鏈技術為什麼比互聯網還要有價值呢?

這就得說到互聯網的特性。互聯網實現了信息的傳遞和分享,它本身是開放的,是所見即所得的。你在網頁上看到什麼文章,可以直接複製、粘貼、保存。這給信息的獲取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造成一個麻煩:如何認證信息到底屬於誰呢?

從這個意義上講,區塊鏈提供了互聯網提供不了的價值,互聯網只能傳遞信息,而區塊鏈能傳遞價值

3

區塊鏈能夠“證明你媽是你媽”?

區塊鏈技術的本質是解決了信用問題

前面講,區塊鏈記賬的時候提到了信用問題。

信用問題在人類社會中長久存在,無論個體層面還是國家層面,都會因為信用問題付出額外的成本。

你完全可以把區塊鏈的核心本質理解成:它就是一臺信用機器,全世界都承認它所證明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或個人,這樣既防止了權力的濫用,又降低了因為證明信用必須要付出的成本

再給你舉個例子:二手房買賣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不對稱,你不知道市場上有多少房子在賣,所以最擔心的就是,中介會不會利用自己不懂行情,抬高價格?而當這些信息全部寫到區塊鏈裡進行公證,就可以實現信息的全透明。

這也意味著,中介服務機構的價值將被弱化,區塊鏈技術用代碼構建了一個最低成本的信任方式——機器信任。很多傳統疑難雜症將迎刃而解,比如“怎麼證明你媽是你媽”的問題。

4

區塊鏈能夠“證明你媽是你媽”?

區塊鏈代表了技術的創新

這一點不多說了,作為一種解決重大問題的新技術,區塊鏈一定會給整個世界帶來巨大的變革。

比特幣、以太坊等虛擬貨幣其實只是區塊鏈1.0的產物,未來區塊鏈有更廣闊的技術應用前景。

在區塊鏈2.0時代,金融領域將形成一套區塊鏈行業標準,從而提高銀行結算、支付的效率,降低跨境交易的成本。

5

區塊鏈能夠“證明你媽是你媽”?

比特幣打破經典模型裡的假設

比特幣到底打破了經典模型裡的哪些假設呢?

第一,比特幣引進了獎勵的理念,這對分佈式共識協議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理念,這也只有在比特幣裡才可能實現,因為比特幣也是個貨幣,所以人們自然而然地會為了金錢的獎勵而變得誠實起來。所以,比特幣並沒有真正解決分佈式共識問題,它只是在特定貨幣系統下解決了這個問題而已。

第二,比特幣系統包含隨機性這個概念。比特幣的共識算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隨機性。此外,它也不再糾結於規定共識的起點與終點。

相反,共識是通過一段較長的時間而達成的,在實際系統中,達成共識大約需要一個小時左右。但即使在一個小時以後,節點們也無法確定哪一個交易塊應該進入總賬本。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對某一個塊的認識與最終總體共識相吻合的概率將越來越大,觀點出現分歧的概率按指數級下降。比特幣在以上方面的不同,讓它能夠逾越傳統理論關於分佈式共識不可達成這一鴻溝。

“貨幣”作為人類社會一次質的飛躍,從以物易物到有價值的載體,它的核心問題是“信用”。這也是未來金融電子化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對於比特幣區塊鏈,萬向控股副董事長肖風認為它可以看作經濟學機制設計理論在工程技術層面的創新實踐。在對公共資源機制設計有效實踐的基礎上,區塊鏈技術把它延展到虛擬世界裡數字經濟的機制設計方面。

不管是《失控》(Out of Control)的作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還是谷歌的首席經濟學家哈爾·羅納德·範裡安(Hal Ronald Varian),在論及網絡經濟學的新規則、新規律時,都或多或少地提到“分佈式、去中心、自組織”這個觀點。

無獨有偶,奧斯特羅姆在一項非市場經濟制度的研究課題中對美國80個城市警察局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多中心制度安排的表現要優於大一統的體制。兩者在思想上是一脈相承的。區塊鏈9年的實踐,也證明了自組織經濟治理機制是可行並有效的。

區塊鏈,尤其是所謂的“去中心”,其實表述的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不會是完全去中心的。“去中心”的範圍也僅限於經濟和商業治理方面。就算在經濟和商業治理方面,我們看到的也更多是“分中心”、“非中心”,而不僅是“去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