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過黃渤主演的電影.《親愛的》嗎?大家更同情丟失孩子的田文軍還是李紅琴呢?

兔斯基的兔子

這部電影是好幾年前的了,趙薇突破飾演一個農村婦女角色,而且兒童拐賣這個話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我去影院看了首映,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很反映現實的電影。

兒童拐賣一直是社會的痛點,兒童丟失會對一個家庭造成巨大的傷害,所以很理解丟失孩子的田文軍,也更同情丟失孩子的田文軍。

影片中有大量關於田文軍找兒子的描述,使大家不免同情落淚。

小時候弟弟調皮躲起來,家裡都以為他丟了,我看到過父母的焦急與自責,雖然沒有做父母,但可以理解丟失孩子的痛苦。

影片中田文軍為了找兒子付出了很多,雖然知道可能是假的,但只要有一絲希望就不會放棄,一個人帶著錢去偏遠的地方,險些喪命,讓人不免揪心。

準確的來說,這部影片沒有真正的惡人,真正惡人只有人販子,但是他死了。

李紅琴雖然也可惡,但她讓人恨不起來,畢竟自己帶大的孩子,無知愚昧,法盲,這個農村婦女反應了這個社會最無奈的形象。

要是放在平時,我會非常痛恨作為人販子妻子的李紅琴,但是在這部影片中我對李紅琴的角色恨不起來,也許像黃渤的角色似的,雖然對於孩子丟失上是恨到了極點,但那句“她花了多長時間讓孩子叫她媽啊”,所以面對對她的拳打腳踢他會阻止,我覺得田文軍也是同情她的吧。

所以,對於題主這個問題,我覺得兩個人都很值得同情,這也是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


電影爛番茄

《親愛的》最過人之處在於拐賣孩子的這一題材拍出了雙向性。

以往的紀錄片或是此類題材電影都終於表現失去孩子的家庭所遭受的創傷,人們的同情是一邊倒的。

而在這部電影裡,原本好壞對立的雙方變得模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苦痛。

丟失孩子對於父母是多麼痛苦的事情,沒有為人父母的人是難以想象的。

我記得戲裡田文軍對魯曉娟的丈夫說過一句話:“你不是孩子的父親,所以你根本就不理解。”

親骨肉養到二三歲,有血緣、有感情,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丟了,內心有自責有悔恨還有割不斷的血肉親情,這種沒有切膚體會的痛感已經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同情。

田文軍為了找到鵬鵬被人搶劫、受人矇騙,在尋找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多次無果的情況下依然不放棄的堅持,尤其田文軍在互助會上說到最後連騙他的人都沒有了的那種絕望,更讓人同情。


而李紅琴呢?她是可憐,從頭到尾十足的可憐,可憐得讓人忍不住露出自己的同情心。

人們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李紅琴的可恨在哪呢?是無知嗎?還是太懦弱?丈夫說田鵬是自己跟外面女人生的孩子扔回家她也毫無怨言,把被拐來的田鵬和吉芳視若己出的養大,卻一臉懵地遇上一出親生父母找來的戲碼。

等她回過神就進了牢,兩個孩子都因為丈夫當年的拐賣舉動而被奪走。

她知道田鵬是自己家虧欠田文軍,就一心想要把撿來的吉芳要回來,求人賣身都做盡,依然不得。

如果說結局僅僅是李紅琴不能把吉芳從福利院接走,觀眾的同情情緒應該還能控制。

但當李紅琴知道自己懷孕的那一霎那,那種真正切切的悲涼才是徹骨的。

她辛苦拉扯別人的孩子,下跪向田文軍致歉被打,被福利院院長几次拒絕,觀眾至少都還能覺得這是有理由的。

但她能夠懷孕,這一個讓她妥協一切的原因居然是不存在的,這種打擊才是壓死人的最後一棵稻草。

論及同情程度,田文軍找回了孩子,在結局上傾向於圓滿,歷經的一切傷口更容易在觀眾心中撫平,而李紅琴的結局卻是在一個滿身傷痕的人身上再狠狠捅上最後一刀,這種同情是呼哧往外冒血,源源不斷冒著苦味兒的。


壹條電影

從一個家長的角度來說,當然是更同情丟失孩子的田文軍。曾經試過在商場裡一轉頭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那一刻,心臟驟停般的感覺。真的體會不到丟失孩子以後那生不如死的感覺。

至於李紅琴,雖然她也對孩子付出了真感情,但是她心裡卻始終明白孩子來的不明不白,明白孩子的父母可能終有一日會找來,明白這個炸彈隨時有炸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