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未來一萬億人在太空生活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未來一萬億人在太空生活

一週前,藍色起源宣佈將於2019年正式售賣商務機票,讓乘客搭載New Shepard火箭開啟太空旅行。這家由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於2000年創辦的商業太空公司,在經過近18年的發展後,終於要將商業太空遊變成現實。貝索斯為何對太空如此著迷?商業航天領域是否即將發生激動人心的變革?相信你在這篇採訪中都能找到答案。

不是每一天你都有機會採訪到世界上最著名的企業家和商人,但在今年3月舉行的2018華盛頓衛星大會上,我有幸得到了這樣一個機會。雖然我採訪過世界各地的很多CEO,但能夠採訪傑夫·貝索斯仍然讓我興奮不已。

搭乘出租車前去採訪的途中,我回想起了2002-2003年期間,我在華盛頓衛星大會上的最初幾次採訪。那時,航天產業的長期前景和重要性還不明朗。但隨著伊隆·馬斯克、傑夫·貝索斯、理查德·布蘭森等人以及 Facebook 等公司的加入,該產業在過去幾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在火箭發射市場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在這裡,SpaceX引發了一場革命。現在,其他人也參與其中。

傑夫·貝索斯從小就對太空非常著迷。這並不奇怪,但考慮到亞馬遜的成功,從電商跨界到火箭發射,仍然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採訪本身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經歷。貝索斯對我的問題作出了簡明扼要的回答,你完全不會覺得他浪費了一個字。但給我留下極深印象的是,在採訪快要結束時,他說,我們還處於這個產業的‘第一天’。雖然航天和衛星產業並非剛剛誕生,但貝索斯顯然認為我們迎來了一個新時代。我能從他的語氣中看出來,這些不是空話。他真的認為商業航天領域即將經歷最激動人心的變革。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未來一萬億人在太空生活

▎以下是Via Satellite的獨家採訪,貝索斯談到了他對藍色起源公司的規劃,以及他對未來航天產業的看法。

Via Satellite:你什麼時候開始考慮創建一家衛星和航天企業的?藍色起源的由來是什麼?

貝索斯:我在2000年創建了藍色起源。在頭三年裡,我們研究了幾乎每一項非傳統的發射技術,想知道有沒有比化學火箭更好的東西。最後,我們認定,對於從地球表面向太空發射而言,化學火箭實際上是一項優秀的技術。但問題在於,化學火箭必須可以重複使用。因此,大概從2003年起,我們開始專心打造具有高度可操作性和高度可複用性的運載火箭。這就是藍色起源的由來。我們需要大幅降低基礎設施的成本,目前的發射費用太高了。

Via Satellite:這個領域裡的很多企業家往往在小時候就對太空著迷。你也是嗎?在你對太空的回憶中,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貝索斯:我確實也是這樣。不是你選擇了你的愛好,而是你的愛好選擇了你。我從5歲開始就痴迷於太空和火箭發射,看過阿波羅計劃,也看過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登月。我不後悔,我就是喜歡。我對它傾注了很多,終生如此。

有報道稱,我的高中女友曾說,她相信我創建亞馬遜只是為了掙到足夠多的錢,好創建藍色起源。事實上,我一直都有涉足航天業的想法。當然,亞馬遜為我帶來的財富讓我有能力創建藍色起源。

Via Satellite:相比你打造過的其他公司,打造一家航天企業有多難?

貝索斯:從某些方面來說完全是兩碼事,但就基本原則而言,我覺得非常相似。如果拿亞馬遜和藍色起源做比較,對於藍色起源,我們打造的是基礎設施;對於亞馬遜,我們是在已有的基礎設施之上進行打造。

所以,我在1995年創建亞馬遜、運送我們的第一批包裹時,我們不需要建造一個運輸網絡,它已經存在了,名字就叫英國皇家郵政、美國郵局、德國郵政、UPS等等。我們可以依靠這些基礎設施,不需要去建立一個網絡。那時,人們使用撥號上網,但提供這一基礎設施的是長途電話網。我們不需要建立支付系統,它已經存在了,名字就叫信用卡。很多基礎設施都已經有了,我可以在已有的基礎設施之上打造亞馬遜。

這就是互聯網創業如此興盛的原因,因為入場成本非常低。基礎性工作已經完成,所以,大學宿舍裡的兩個孩子可以創建Facebook。但這在航天產業卻不可能,因為基礎設施要麼不存在,要麼過於昂貴。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藍色起源大為不同,因為我們想做的是打造基礎設施。便宜、可靠、方便地進入太空,這就是基礎性工作。如果我們能做到,那麼在下一個階段,我們將看到一個充滿活力的航天創業環境。如果藍色起源成功了,也許大學宿舍裡的兩個孩子將能創建一家偉大的航天企業。

Via Satellite:對於這些基礎設施的建立,你有什麼心得?難度有多大?

貝索斯:在我看來,這需要大量的財力和耐心。藍色起源的使命是降低發射成本,完成這一使命需要三樣東西:財力、人才和耐心。這三樣東西我們都有,立足長遠一直是亞馬遜的優勢之一,我認為這也是藍色起源的優勢之一。我覺得,想要做成任何有意義的事情,就必須立足長遠,要有耐心,懂得延遲自我滿足的心理,這需要很長時間。據我所知,所謂一夜成名,其實都用了差不多十年。

Via Satellite:你顯然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商業興趣。與其他興趣相比,你對藍色起源給予了多大關注?

貝索斯:雖然我向藍色起源傾注了很多心血,但亞馬遜仍然是我的主業,我喜歡在亞馬遜的工作,對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充滿憧憬。我們正在利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覺等技術做很多有趣的事,這些事都令我非常感興趣。但是,藍色起源是我從5歲開始就有的愛好。

Via Satellite:有一種觀點認為,比起其他行業,例如無線通信行業,以往的衛星產業缺乏創新。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衛星/航天產業能從其他行業學到什麼?

貝索斯:我覺得,從某些方面來說不乏創新。例如就通量而言,衛星產業在過去20年裡取得了很大進步。我想,人們之所以說這種話(缺乏創新),是因為衛星的生命週期大約是15年,在這一代人的時間跨度中,你不會進行那麼多次迭代。

每隔20年的話,你能做多少次迭代?如果你說的是手機,那麼基本上每隔一兩年就會出現新版手機,新的手機擁有實質性的升級、更快的處理速度、更好的顯示屏等等。所以,迭代週期是非常快的。

我希望,如果藍色起源能成功地大幅降低發射成本,提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這將成為一個新的平衡,使衛星製造商和運營者能更快地升級,更頻繁地替換衛星,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創新。

Via Satellite:我們距離這個新的平衡還有多遠?

貝索斯:我不知道。這取決於我們降低發射成本的速度有多快。如果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進行更頻繁的發射,那麼,人們就會更有動力發射更多衛星,進行更多升級。

Via Satellite:在如今這個年代,衛星的製造和發射仍然耗時數年,你會不會覺得很吃驚?

貝索斯:在我看來,用兩年時間造一顆衛星沒什麼奇怪的。價格因素大幅助長了保守心態。這個東西能否在太空中正常工作?我們應不應該把它放到衛星上?如果出了問題會怎樣?我以前談過這些。如果不能以合理的成本快速地替換衛星,就會讓你變得相當保守。我希望,作為一個智慧文明,我們能找到一種新的平衡,讓我們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替換衛星,而降低發射成本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Via Satellite:保守心態是否阻礙了這個產業的發展?

貝索斯:我認為,保守心態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你花費幾億美元製造一顆衛星,再花幾千萬美元把它送入太空,這理所當然會讓你產生保守心態。我們需要改變這種平衡。

發射是建立這種平衡的一部分。它是不是很重要?是,但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除了降低發射成本以外,還包括使用更加標準化的衛星、火箭層級、動力系統等等,以及改變和定製有效載荷。

Via Satellite:藍色起源會對衛星行業產生什麼影響?這家公司的總體目標是什麼?

貝索斯:都是大家所期待的。藍色起源和New Glenn火箭的三大目標是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和改善可用性。降低成本的辦法是重複使用。要大幅降低成本,這是唯一的好辦法。

New Glenn的助推器可重複使用25次,BE-4引擎可重複使用100次。我們在可靠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整體結構在出現一個故障的情況下也能照常運行。在可用性方面,我們也下了很大功夫。例如,我們的要求是即使有一個傳感器壞了,也不推遲發射,所以哪怕有一個傳感器壞了,我們也能繼續執行發射任務。回收船可以在航行狀態下供助推器著陸,所以回收船能使用穩定鰭,因此即便是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我們也能操作回收平臺。這些東西有助於改善可用性。

這三大目標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已經解決了如何利用New Shepard計劃來打造New Glenn的助推器。我們在建造New Shepard火箭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們把所有這些經驗都融入了New Glenn。

Via Satellite:你說航天是你很多年以來的愛好。你是否打算創建其他的衛星/航天企業?

貝索斯:我們目前專注於發射,將來會怎樣,很難說。我不確定。但我認為,阻礙一切的大問題是發射的成本、發射的可靠性和發射的可用性。你提前好幾年做好發射計劃,臨到頭卻仍然被推遲九個月、一年或者兩年。不應該是這樣的。在解決成本、可靠性和可用性這三個基本要素方面,我們能取得巨大進展。

Via Satellite:你提到了時間長短的問題。如果客戶想發射一顆衛星,多久能完成?

貝索斯:應該能很快完成。至於到底需要多久,我不知道。但我認為,做到這一點並不需要打破什麼物理定律。通過操作和系統的改進,是有可能大幅縮短髮射週期的。只是現在還不知道可以縮短到什麼程度。不過,沒有理由認為不能很快完成發射。

Via Satellite:複用性會成為這個行業的標準嗎?

貝索斯:沒錯,但我覺得這需要時間。液化天然氣成本和液氧成本已經非常低了,發射的真正成本在於你丟棄的硬件。因此,在下一個階段,我們必須專注於上面級的複用性,因為那將是下一個大機遇。那是一個不同的問題,一個有趣的問題。但是,最大的成本實際上是助推器,所以應該先從這裡入手。

Via Satellite:有人說,衛星和航天觸及每個人的生活,其範圍之廣,超出了我們的預期。你認為這個行業擁有光明的未來嗎?衛星一直處於通信生態系統的邊緣地帶,這種情況會改變嗎?

貝索斯:趨勢始終是混合,也應該是混合才對。這樣才合理。以後將是混合的地球同步軌道/近地軌道衛星、地面系統、光纖等等。所有一切,都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我認為,隨著這個行業的發展,有朝一日,成本是可以降下來的。如果藍色起源成功地降低了發射成本,如果衛星製造商實現了衛星批量生產,降低了生產成本,也使用了更標準化的零件,那麼你會發現,與陸地替代品相比,衛星將更有競爭力。你將看到更多的衛星。

Via Satellite:衛星的價格會降到什麼程度?

貝索斯:這個不好說。有了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衛星的價格應該能變得非常低,但我們必須等待時間給出答案。我認為,現在很難知道價格會降到什麼程度,但肯定比現在要低得多。

Via Satellite:今後兩年,整個通信版圖會有什麼樣的變化?藍色起源的航天活動在這個版圖上將扮演什麼角色?

貝索斯:我們的角色非常明確。我們的使命是走向太空,加快步伐,降低發射成本,讓發射更加可靠,可用性更強。這就是我們的角色,也是我們打造基礎性設施的過程。我向New Glenn投入了大概25億美元,我們會開放資源,供全世界所用。改進這個部分將推動其他所有部分的改進。

Via Satellite:最後,你想對讀者說些什麼?

貝索斯:我對未來非常樂觀。我想對讀者說的是,我覺得現在是航天產業的“第一天”。這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已經是一個重要的產業,我認為它將變得更加龐大。

我想,除了通信以外,我們將發現航天的新用途,那將是人們以前從未想到過的。我不知道是什麼,但我希望看到航天創業的大爆發,希望看到活力,希望看到航天產業像過去20年裡的互聯網一樣,出現無數的嘗試和眾多的創業公司。偉大的行業不是少數參與者造就的,也不是哪一家公司造就的。偉大的行業是大量企業共同造就的,這就是航天產業將要發生的事。

‘第一天’是我常用的一個詞語。我所在的亞馬遜辦公樓就被命名為‘第一天’。在我看來,保持‘第一天’心態很重要。我覺得,就航天產業的發展現狀來說,這為什麼不是第一天?宇宙太大了。我希望看到許許多多的人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迄今為止,同時身處太空的人數最多隻有13人。作為一個智慧文明,我們在利用和探索太空方面,還是蹣跚學步的孩子,但我們將繼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