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廣廈千萬間 圓百姓「安居夢」

築廣廈千萬間 圓百姓“安居夢”

——改革開放40年臨夏州改善人居環境紀實

安居,是每一個普通人的夢想。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州一直致力於城鄉居民住房安居工程建設,想方設法滿足人民群眾“住”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其幸福感。

近年來,我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的工作部署,以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要務,紮實推進棚戶區、農村危房改造,切實改善了棚戶區居民和農村群眾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截至目前,我州已完成棚戶區改造3.37萬戶,有效解決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20.91萬農戶告別了危房,住進了寬敞的磚混結構新房。

棚戶區改造 打造宜居環境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我州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人們的居住環境和住房條件越來越好。但是,在高樓大廈的背後,還有一群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的老居民,他們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的老房子裡,分佈在老城區多個片區。這些危舊片區道路狹窄,配套設施不齊,環境髒亂差。特別是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多,住房日益緊張,居民紛紛自建房屋、搭建窩棚,居住在這裡的人們生活不便,心情不暢。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從2010年開始,州委、州政府決定把棚戶區改造當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充分利用國家加大棚戶區改造的政策機遇,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惠民利民”的工作思路,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讓群眾有所居。

呈現古河州記憶、最具城市旅遊魅力的臨夏市八坊十三巷,開創了全省乃至全國城中村、棚戶區改造的新模式。截至目前,該項目已投資1.3億元,撬動民間投資10億元,不僅改善了八坊老城區百姓的居住條件,讓他們住得舒適、敞亮,而且還因景區旅遊帶動群眾增加了經濟收入。

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我州以“造福於民、讓利於民、服務於民”為宗旨,遵循“公開、透明、惠民”三原則,安置補償標準“一把尺子量到底”,贏得了群眾的廣泛稱讚。2017年,全州棚戶區改造進入攻堅階段,共實施棚戶區改造2710套。同時,啟動了新一輪棚戶區改造工程,科學規劃了2018年至2020年棚改項目,制定了改造戶數約2.53萬戶、房屋面積227萬平方米、總投資近50億元的宏偉目標。

危房改造 扮靚美麗鄉村

臨夏由於自然、歷史等多種因素制約,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還有許許多多農民群眾居住在危房中。特別是偏僻山區,不少群眾仍“蝸居”在簡陋的窯洞和土坯房裡。

農村危房,成了臨夏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一塊“硬傷”。為了讓農村困難群眾“居有所安”,臨夏州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農村危房改造工作與精準脫貧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採取有效措施,積極籌措配套資金,推行差異化補助,創新工作模式,全面推進危改工作。全州共爭取實施危房改造20.91萬戶,補助資金28.54億元,有102.5萬農村人口住進新房,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紅利。

在危房改造中,對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戶等無自建能力的特困戶,採取縣、市自籌和社會力量參與的方式,積極動員和引導企業家、社會賢達等與特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實施了統一建設、一次性交付使用的“交鑰匙工程”,兜底解決了全州3576戶特困戶的“住房難”問題。

改的是房,暖的是心。農村“危改”,不僅解決了農民住房安全問題,也使幹部與群眾的心貼近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的情加深了。

破舊立新,繼往開來。我州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真正解決了最困難群眾住有所居的實際問題,使這項民心工程如春風般溫暖了他們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