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五项特色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红古区五项特色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红古高原皇菊项目位于红古区薛家台,种植面积200多亩,已经注册了“红龙古”商标,并获得了有机产品转换认证。其气味芳香,可消署生津,润喉养目,花中的黄酮类物质能够充分渗透到水中,具有降血压,祛除体内湿气,扩张冠状动脉,调节心肌和抑菌作用。

红古核桃以马家台、红山坪、杨家坪、罗金台、柴家台为主要种植基地,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而且大部分已进入丰产期。目前全区累计发展核桃种植达到2万多亩,经济与生态效益十分明显,被群众称为发家致富的“钱柜子”。其中,马家台5000亩核桃种植基地的无公害早砂核桃栽培技术已经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验收和成果鉴定,该项目总结出的旱砂地无公害核桃丰产栽培技术和技术规程,为旱砂地核桃丰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被认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红古黑陶制作技艺是甘肃省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项目主要分布于窑街、海石湾一带。红古黑陶传承人王金明的作品在1995年兰州洽谈会和第十届、十一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比赛中均获金奖。黑陶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要求都很高,在刻花方面要求陶艺人不仅具有较高的绘画雕刻技艺,还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其烧制阶段对温度的控制极其严格,这种手工制作工艺非现代技术所能替代,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红古刺绣是甘肃省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项目主要分布于红古区窑街和川区。红古刺绣在明末清初时,己经是民间传统工艺,主要面料为绸、锻、绢、纱等,工艺讲究,施针严谨、掺色柔和、片线光亮,虚实得体。针法分几大类、绣者依据世代相传的审美意向、表现手法,把具有指向性意义的自然景物进行艺术加工,井赋子特定的内涵,如:“龙凤吉祥”、“丹风朝阳”、“荣华富贵”、“福寿双全”等,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僮憬和美好生活的希望。

红古玉雕中,窑街王氏得荣玉雕传承技艺是红古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项目主要分布在窑街地区。玉雕的雕刻技法有:阴刻线、勾彻、隐起、浅浮雕、高浮雕、圆雕、活环、镂空雕、花下压花、打孔、底子、挖膛、抛光、剪影、汉八刀、俏色等。玉雕作为中国技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红古玉雕继承了明清各代艺术成就的同时,在作品题材表现手法上也不断创新,使玉雕艺术进一步发展,也出现了许多出类拔萃的玉器作品。

红古区五项特色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这五项特色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将进一步增强红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红古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商标品牌战略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拉动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