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古區五項特色產品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紅古區五項特色產品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紅古高原皇菊項目位於紅古區薛家臺,種植面積200多畝,已經註冊了“紅龍古”商標,並獲得了有機產品轉換認證。其氣味芳香,可消署生津,潤喉養目,花中的黃酮類物質能夠充分滲透到水中,具有降血壓,祛除體內溼氣,擴張冠狀動脈,調節心肌和抑菌作用。

紅古核桃以馬家臺、紅山坪、楊家坪、羅金臺、柴家臺為主要種植基地,栽培面積逐年擴大,而且大部分已進入豐產期。目前全區累計發展核桃種植達到2萬多畝,經濟與生態效益十分明顯,被群眾稱為發家致富的“錢櫃子”。其中,馬家臺5000畝核桃種植基地的無公害早砂核桃栽培技術已經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項目驗收和成果鑑定,該項目總結出的旱砂地無公害核桃豐產栽培技術和技術規程,為旱砂地核桃豐產栽培提供了科學依據,被認為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紅古黑陶製作技藝是甘肅省公佈的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該項目主要分佈於窯街、海石灣一帶。紅古黑陶傳承人王金明的作品在1995年蘭州洽談會和第十屆、十一屆甘肅省工藝美術“百花獎”比賽中均獲金獎。黑陶工藝流程複雜,每道工序要求都很高,在刻花方面要求陶藝人不僅具有較高的繪畫雕刻技藝,還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其燒製階段對溫度的控制極其嚴格,這種手工製作工藝非現代技術所能替代,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

紅古刺繡是甘肅省公佈的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該項目主要分佈於紅古區窯街和川區。紅古刺繡在明末清初時,己經是民間傳統工藝,主要面料為綢、鍛、絹、紗等,工藝講究,施針嚴謹、摻色柔和、片線光亮,虛實得體。針法分幾大類、繡者依據世代相傳的審美意向、表現手法,把具有指向性意義的自然景物進行藝術加工,井賦子特定的內涵,如:“龍鳳吉祥”、“丹風朝陽”、“榮華富貴”、“福壽雙全”等,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僮憬和美好生活的希望。

紅古玉雕中,窯街王氏得榮玉雕傳承技藝是紅古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該項目主要分佈在窯街地區。玉雕的雕刻技法有:陰刻線、勾徹、隱起、淺浮雕、高浮雕、圓雕、活環、鏤空雕、花下壓花、打孔、底子、挖膛、拋光、剪影、漢八刀、俏色等。玉雕作為中國技藝之一,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紅古玉雕繼承了明清各代藝術成就的同時,在作品題材表現手法上也不斷創新,使玉雕藝術進一步發展,也出現了許多出類拔萃的玉器作品。

紅古區五項特色產品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這五項特色產品申報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將進一步增強紅古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紅古特色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發揮商標品牌戰略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拉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