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再出殺招,住建部重申「調控力度不放鬆」!

楼市再出杀招,住建部重申“调控力度不放松”!

楼市再出杀招,住建部重申“调控力度不放松”!

01、

5月19日晚上,住建部在官網上公佈了一篇題為《住房城鄉建設部重申: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的通稿。

楼市再出杀招,住建部重申“调控力度不放松”!

重磅的是,在這一份文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6個城市被點名,明確要求抓緊調整住房和用地供應結構,6月底前提出並上報具體實施方案。

文件不長,字數也不多,但用詞非常依舊非常嚴厲。安靜劃了一下,總共包括六大點,按照慣例,重點部分安靜加粗紅字——

一是加快制定實施住房發展規劃。各城市要科學編制住房發展規劃,明確住房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合理確定住房和用地供應規模、結構、時序。


一線、二線城市要在年底前編制完成2018年至2022年住房發展規劃,並報住房城鄉建設部備案後向社會公佈實施。


二是抓緊調整住房和用地供應結構。地要有針對性地增加住房和用地有效供給,切實提高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應比例,建立房價地價聯動機制,防止地價推漲房價;


提高住房用地比例,熱點城市住房用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建議按不低於25%安排,大幅增加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用地供應,在新增住房用地供應中的比例達到50%以上。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6個城市要探索推動供地主體多元化,6月底前提出並上報具體實施方案。


三是切實加強資金管控。各地要加強個人住房貸款規模管理,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強化對借款人還款能力的審查,嚴格管控消費貸款、經營貸款等資金挪用於購房加槓桿行為。


嚴格落實企業購地只能用自有資金的規定,加強住房用地購地資金來源審查,嚴控購地加槓桿行為。


四是大力整頓規範市場秩序。要嚴肅查處捂盤惜售、炒買炒賣、規避調控政策、製造市場恐慌等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


要持續保持高壓嚴查態勢,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並向社會公佈,形成震懾。



六是進一步落實地方調控主體責任。住房城鄉建設部將加快建立房地產市場評價和監測預警體系,細化評價單元,完善對地方房地產調控工作的評價考核機制。


具體落實地方政府穩房價、控租金的主體責任,同時嚴格督查,對工作不力、市場波動大、未能實現調控目標的地方,堅決問責。


通知強調,各地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


認真落實穩房價、控租金,降槓桿、防風險,調結構、穩預期的目標任務,支持剛性居住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房,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02、

如何解讀這份文件的出臺與釋放出的信號?這不由得讓安靜想起了前幾天關於一個樓市重磅新聞。

楼市再出杀招,住建部重申“调控力度不放松”!

因為裡面的這句話——“此次清理的範圍是.... 不當限制企業生產經營、企業和居民不動產交易等民事主體財產權利行使的規定”,

被一眾專家解讀為“限購限貸要取消的信號”,令人咋舌。

對於這些相對官方的語言,安靜可能瞭解的沒有這麼深入,論資歷,也可能沒有這些專家分析的這麼透徹,但直覺與經驗告訴我:打死我都不信。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大家應該都應該玩過彈簧吧。我們知道,當一根彈簧固定後,在正常的情況下是不會發生形變的。除非有外力的擠壓或者拉伸,彈簧才會變形。

現今的樓市就是這樣,而彈簧就是房價。在經歷過多年的經濟高增長之後,樓市的房價受外力的牽引水漲船高,到現在為止,一線城市和某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已經高到了一個相對離譜的地步。

但是,因為貸幣超發,還要要強調的是,不管你再東位西扯,彈簧的長度其實是沒有變的,變的一直是外力。所以任志強一直都說:過去10年,

房價沒漲。房價漲的不是“房”,而是“貨幣超發”。

但是,彈簧的嚴重快速形變,仍然令人引發無限的擔憂。外力增長太猛,彈簧變形嚴重,再拉下去就要斷了。怎麼辦呢?於是,一隻調控大手伸出來,使勁的按住彈簧,希望讓其保持彈力的同時不至於拉斷。——這就叫橫盤。

所以,業內有一個很流行、安靜也非常認可的說法就是:限價,其實是在保護房價。反觀種種調控政策的祭出,無一不是這個初衷。該去庫存的地方還得去,該壓制的還得壓住,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那麼,這隻手去年按了多少次呢?安靜曾經總結過:2017年,中國110個城市調控了大概250次。一根彈簧一年被按250次的結果是什麼?那必定是特別的敏感脆弱,經不起折騰。

這個時候,如果放開限購限貸,最終帶來的災難性結果就是:把這幾年所施加的力一次性全部放開。這個時候,房價的彈簧就可能真的會斷掉...所以,用屁股也能想明白:今年的調控根本不可能會放開。

所以,從年初開始,我們就會很清晰的看到一個調控的主線——分城調控。換句話更簡單明瞭:哪裡有“反抗”,哪裡就會有“壓迫”。雖然這是極其嚴重干擾市場的行為,但是,不得不做。

03、

在剛剛出臺的這則文件中,用這個法則去看,就會很清楚的看清這裡面的意圖。文件涉及的內容較多,為了便於大家理解,我將分成三方面(城市、房企、個人)來解讀,當然,僅為個人看法。

首先是城市方面。在文件的第一條和第二條中,我們清晰的看到有關於“加快制定實施住房發展規劃、調整住房和用地供應結構”等字眼,這些字眼的提出,很可能與最近鬧的“房荒”有關係。

據易居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全國範圍受監測的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43712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0%,同比減少8.7%。

這其中,給出的結論也相當震驚:當前全國百城庫存規模相當於2013年3月的水平,即庫存規模回落到了五年前水平,全國去庫存“戰役”可謂效果明顯。

楼市再出杀招,住建部重申“调控力度不放松”!

而且,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目前全國“商品住宅”的現房(沒有包括獲得預售證的)庫存只夠賣3個月左右。即便加上預售的量,全國很多地方也都已經低於6個月。

而此前,安靜也援引過一個數據:4月末,深圳新房住宅可售房源總量是25406套。

新增供應不足,住宅去化週期縮短至10.8個月,為2017年1月後最短。

新房供應不足,開發商入市意願不大,這就不得不倒逼城市加快供地,麵粉都供應不上了,麵包怎麼做呢?

第二個是房企方面。在調控的市場下,對於購房者來說,這其實是我們最容易見到的亂象。比如說某些樓盤才剛剛開始入市呢,市面上就開始出現“秒光”、“深夜排隊搶房”的小道消息。

這種情況,在前兩年的深圳房地產市場上見的非常之多。但現在,隨著熱度的蔓延,更多的傳播則發生在二三線城市當中,為了製造搶房的氣氛,很多開發商都會突擊開盤,有時候甚至會僱人去排隊...讓購房者一度恐慌。

而且,在限價的政策下,有不少開發商覺得現在入市價格太低了,一度找各種藉口拖延入市,最搞笑的是,去年外地城市某開發商,為了延緩入市,找藉口說預售證丟了,要重新補辦...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在這一則消息中,明確指出:要嚴肅查處捂盤惜售、炒買炒賣、規避調控政策、製造市場恐慌等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要持續保持高壓嚴查態勢,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並向社會公佈,形成震懾。

第三則是個人方面。在這則條文的通知中,已經明確要求嚴格管控消費貸款、經營貸款等資金挪用於購房加槓桿行為。

這一點,如果你這段時間用過類似於借唄、微粒貸這樣的網絡信貸工具的話,相信會深有同感。就算你只借5000元,在給你批款之前,客服也會打電話與你溝通三令五申:此筆款項不能用來買房。

2016年中國居民新增中長期貸款為5.7萬億元,而當年中國居民新增存款為5.16萬億人民幣。2017年中國居民新增中長期貸款為5.3萬億元人民幣,而當年中國居民新增人民幣存款下降到了4.6萬億元。

這個中長期貸款主要就是房貸。這說明什麼呢?也就是說,2016-2017年,中國居民每年存的錢總金額小於借的錢總金額,負債在逐漸上升。不只是當年借的錢比存的錢多,而且借錢總額增長超過了我們存款總額的增長。

換句話說,以前我們喜歡存錢,但2015年之後,我們開始喜歡負債了。2017全年,居民短期貸款增加1.83萬億元,同比增長181.8%。消費貸在猛增,而且增幅驚人!增長如此高的負債率,不進行遏制怎麼行?

04、

今天是520,朋友圈開始頻頻出沒段子手,在此之前,相信很多朋友已經被這條段子刷屏了——

楼市再出杀招,住建部重申“调控力度不放松”!

當然,這只是條段子,你看看就罷,如果當真就輸了。因為就目前的市場情況下,想要單純依靠房子、不通過任何技術性的手段與實操,躺著就想實現以前的暴富夢,已經是不可能了。

反觀深圳這兩年的房地產市場,大部分的樓盤其實基本上是橫盤狀態,只是交易成本提高了。除了本身地段過硬、附加值高的樓盤給深圳人不小的驚喜外,很多的樓盤其實都是高位站崗。沒有跌,但也沒有怎麼漲。

現今的樓市調控頻頻出臺,怎麼形容這種感覺呢?

與小A吃燒烤的時候,小A悶了一口雪碧,喃喃的自言語自語:“白巖松說,我們走的太快了,靈魂都跟不上了...”

是的,房價走的太快了,偶爾歇一歇,給你爭取上車的時間,如果這還把握不住...那就去臨深吧。

添加請註明公司(否則不予通過)

看完文章,別忘轉發關注噢~

楼市再出杀招,住建部重申“调控力度不放松”!
楼市再出杀招,住建部重申“调控力度不放松”!

你可能還想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