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散70年 相隔萬里 這對名門姐弟因一本傳記重逢

失散70年 相隔万里 这对名门姐弟因一本传记重逢

郭謙,溫州歷史名人郭心崧之子,84歲,現定居美國。

郭敏釵,郭謙堂姐,97歲,居住在溫州。

而這兩位耄耋老人,在不久前,都收穫了人生中最珍貴的一份禮物——這對整整失散了70年的姐弟終於跨越萬里的距離,再次相見,找回了彼此。如今再次相見,兩位老人佈滿溝壑的雙手緊緊攥在一起,無聲淚下。

這次重逢的背後,緣於《郭心崧傳》一書的出版,以及該書作者林堅強的牽線搭橋。

相見

6月17日,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前一天,84歲的郭謙不遠萬里,帶著妻子、兒子和孫子一起,從美國趕到溫州,等待著與姐姐的重逢,他等著一天,已經很久很久。

端午節當天早上8點30分,郭謙穿戴整齊,和家人一起前往姐姐家。距離不遠,不過20多分鐘車程,但對郭謙來說,卻是漫長。

而另一邊,郭敏釵也同樣早已收拾完自己,戴上了一串珍珠項鍊,坐在輪椅上一言不發,和女兒女婿們一起等待著郭謙一家的到來。

8點50分,車子駛達。郭謙一家乘坐電梯上樓後,迎接他們的是一扇大敞的門。還未進門,郭謙剛一抬頭,就看到端坐在輪椅上的面龐與記憶重疊,幾乎無需辨認,他就肯定,那就是姐姐。一聲“姐姐”話音剛落,郭謙快步向前,蹲在了郭敏釵的輪椅旁,把姐姐同樣滿是溝壑的手緊緊攥在手裡。兩人雙雙流下熱淚,哽咽得說不出完整的話。

失散70年 相隔万里 这对名门姐弟因一本传记重逢

兩家人合影

失散

距離他們上一次見面已經過去了整整70年。

郭敏釵是郭謙的堂姐,兩人相差足足有13歲。但儘管如此,從小兩人的關係卻很是要好。郭敏釵的父親早逝,因此,她被過繼給了叔叔郭心崧先生,由郭心崧一家照顧,供她上學。1937年初,她在南京讀書,接著她和弟弟郭謙轉學香港,後來又轉至昆明、廣州。1944年被送回溫州讀書,留在了溫州,期間,弟弟郭謙也曾來到蒼南讀過一段時間書。

1947年,郭敏釵與丈夫結婚之際,去上海拜訪郭心崧。那時郭謙才13歲,這也是郭敏釵和弟弟最後一次相聚。那次之後,次年郭心崧因公務赴日,帶著郭謙去到日本。1961年郭謙去往美國學習、工作後,就此定居。而郭敏釵則在婚後回到溫州成了一名老師。在那個通訊手段匱乏的年代,兩人就此徹底失去了聯繫。

儘管如此,郭敏釵依舊非常惦念著這位對她有養育之恩的叔叔,以及她最最疼愛的弟弟。“從小我們就總聽她說,她有個弟弟去了日本,他們以前一起讀書的時候,他們關係有多好,弟弟有多麼黏她。”郭敏釵的大女兒林佩華說道。

而對離開祖國,遠在大洋彼岸的郭謙來說,這份惦念也同樣留於心底。郭謙回憶,從小跟著父親輾轉生活的他,幾乎什麼朋友,來自姐姐的關心填補了這塊空白。儘管當時還只有十歲左右,但他還是感受到溫暖。

就在美國定居的幾十年間,郭謙也曾多次回國尋親,可僅憑他的零星記憶,每每都是失望而歸。與姐姐再次重逢,也成了郭謙深埋心底的最大心願。

轉機

2017年12月的一天,郭謙在美國家中,接到了來自兒子郭大成的一通電話。

電話那頭,郭大成告訴他,他在國內發現了一本有關爺爺郭心崧的傳記,裡面對郭謙去日本前的事情有所記載。

郭大成哈佛大學畢業後,與國內的一些企業建立合作,因此常年往返於兩地。在偶然一次攀談中,朋友告訴他,在溫州出版了一本《郭心崧傳》,詳細記錄了他們家的往事。

在與父親通完電話後,郭大成得到了父親“一定要找到這本書的作者”的囑託,開始四處打聽,並不斷在網上搜尋方式,輾轉找到了該書作者——林堅強。

林堅強是林堅強曾任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如今是溫州大學兼職教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有關郭心崧先生的文章,瞭解到這位甌越先賢不平凡的人生軌跡,但這樣一位有才華、有作為的民國曆史人物,卻連家鄉的親人都對他知之甚少,於是他下定決心編寫傳記。但讓他沒想到的事,這本傳記,竟最終促成一段親情久別重逢。

失散70年 相隔万里 这对名门姐弟因一本传记重逢

《郭心崧傳》封面

失散70年 相隔万里 这对名门姐弟因一本传记重逢

郭謙與林堅強(右)交流。

耐不住想見姐姐一面的願望,12月23日上午9點35分,相隔萬里的姐弟倆,通過視頻聯線,終於見到了彼此。“見到姐姐的那一刻,我幾乎說不話來,眼淚直直留下來。”郭謙說道。而另一頭,郭敏釵也同樣哽咽,急切的想要詢問這些年叔叔以及弟弟的去向。

當天的視頻通話僅維持了短短8分鐘。林佩華告訴我們,視頻結束後,郭敏釵坐在窗邊,默不作聲地坐了很久。

今年年初,郭謙還委託郭大成先來溫州看望姐姐,郭大成還送給郭敏釵一條珍珠項鍊。郭敏釵視若珍寶,每天戴在脖子上。

但這樣仍是不夠,郭謙決心立即辦理回國手續,他一定要親自見到姐姐一面。

重溫

郭謙和妻子一起圍坐在郭敏釵旁,郭謙把耳朵貼近,想努力聽清姐姐說的每一個字。

“那會你才11歲,在蒼南讀書,最喜歡黏在我旁邊了,我到哪,你就跟到哪。”郭敏釵說起小時候的故事,郭謙聽著臉上泛起笑容,對於13歲出國,小時候的許多事,他都有些記不清了。

“有機會見到姐姐,真是說不出的高興,我和姐姐年紀都大了,再不找到,我真怕沒機會了。”郭謙說著,停頓了幾秒,抽了張紙巾拭淚。

“媽,這是表哥,這是表侄子…”

“She's your aunt ,and she is your cousin.”

這邊姐弟倆回憶著從前,另一邊,郭敏釵的女兒們和郭謙的兒子、孫子互相介紹著彼此。由於從小在美國長大,郭謙的兒子和孫子都不會講中文,現場的每場對話混雜著中英文以及零碎的溫州話,但這仍抵擋不住大家分享同樣的喜悅,他們互相合影,記錄下重逢的珍貴一刻。

除了回溫見姐姐外,這次郭謙回來,還希望能夠重走當年父親的足跡,尋回兒時的記憶。

第二天上午,郭謙赴蒼南縣金鄉鎮,拜祭父親的墓地,還去了位於宜山鎮的郭氏宗祠。下午,一行人又返回市區,來到溫州中學,尋找父親當年求學的足跡。郭心崧1915年畢業於省立第十中學(現溫州中學),當年是全市第二名考入,讀書時還是班長。

失散70年 相隔万里 这对名门姐弟因一本传记重逢

郭謙一家在學校門口合影

在溫州中學教學樓一樓的溫中先賢文化長廊,郭心崧的頭像和事蹟被鐫刻在古色古香的木質長板上,郭謙拿出手機,將父親的介紹完整地拍下來,留作紀念。

林堅強介紹,郭謙此次來溫,還帶回部分郭心崧的珍貴歷史文獻資料,包括曾任民國政府教育部長朱家驊給在日本的郭心崧的信函。“這些信函對於研究當時抗戰勝利期間,如何對待日本教育和華僑子女教育這塊的歷史研究,很有參考意義。”林堅強說。

這次回鄉尋親,郭謙心裡還有一個遺憾。

1979年,郭心崧因病在日本逝世,骨灰在日本火化,而後,郭謙將父親骨灰帶回美國,至今未能帶回家鄉。從今年3月份開始,郭謙就準備將父親骨灰遷回溫州的事情,但由於手續比較繁瑣,這次未能實現。如今,郭謙已經坐上飛回美國的飛機,“葉落歸根,下次回溫州,希望能夠將父親的骨灰一起帶回來。”郭謙說道。

【浙江新聞+】

郭心崧(1897年~1979年),字仲嶽,溫州蒼南人,早年東渡留學,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院。回國後在當時的教育部、交通部、郵政總局任職。1934年5月,郭心崧就任當時的郵政總局局長,歷時八年半,其間主持制定郵政方面的法律,可謂是“中華郵政的奠基人”。1948年任駐日代表團文化參事,後居日本,於東京大學任教,病逝於東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