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没黄!ofo官方出面“辟谣”:有人背后故意抹黑

这几天,关于小黄车的负面甚嚣尘上,ofo官方终于坐不住了。

6月6日,ofo官方公关号“小黄车骑文”发表文章《没有一家公司,会因为谣言而倒下》,直称自己创立三年来“每逢重要发展节点”,总有谣言相随。

小黄车没黄!ofo官方出面“辟谣”:有人背后故意抹黑

其中官方点名了6月4日某知名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小黄车快黄了》与另一知名自媒体大号所推送的《任性如戴威,也是江湖罕见啊》一文,对事实均是“拼凑抹黑,甚至无端人身攻击ofo创始人戴威本人”,和去年谣传“ofo被14城清退”是同样的抹黑手段。

最后,小黄车高呼口号:“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因为谣言而倒下!也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像ofo一样,捍卫自己的梦想!”并且表示对造谣抹黑零容忍,已经向相关媒体发出律师函。

科技君眼见事态发展至此,立即前去点开了那几篇还没有删除的“造谣文”,针对里面所披露的“谣言”,再结合着这几天ofo方面的表态与权威报导,准备向大家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裁员?高管出走?没钱?ofo:谣言!

被ofo点名的那篇《小黄车快黄了》到底抨击了ofo什么呢?

科技君把文章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读了三遍,主要理出了这几点:

1.ofo已经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裁员,总部整体裁员比例达到50%;

2.ofo高层变动,整个海外部门解散。包括负责市场公关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南楠、主管杨汛以及海外市场主管张严琪都将离职;

3.ofo与滴滴相处得并不愉快;

4.ofo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包括取消免押金与卖车身广告,表明账面上已经没钱了;

针对这几点,ofo回复:虚假消息,(公司运转)一切正常。

ofo小黄车联合创始人于信也发了朋友圈回应称,这都是无稽之谈。

小黄车没黄!ofo官方出面“辟谣”:有人背后故意抹黑

于信在回应中明确表示高管并未离职,只是让猎头“空欢喜一场”,并且ofo海外业务“比其他某些友商全量营收都高”,即意味着海外团队解散一说也属不实消息,对于媒体心心念念的“裁员传闻”,他则无奈表示自己说了也没用,谁来证明呢?

之后,负责市场公关业务主管杨汛也出面发声:“没离职,状态良好。”

小黄车没黄!ofo官方出面“辟谣”:有人背后故意抹黑

杨汛带有戏谑意味地调侃了原文中关于自己名字的错误,“此迅非彼汛”“也许写的不是我”。于是好奇心极重的科技君再次回看那篇文章,发现作者已经把错别字改正了过来,把“杨迅”改成了“杨汛”,但其他内容依旧一字未改。

科技君根据 ofo相关人士透露,因为几名高管过去几年一直轮岗不同业务板块,此外,ofo五位创始人(戴威、张巳丁、薛鼎、杨品杰以及于信)同样一直轮番换岗。一些内部人士对张严琪的具体分管业务并不熟悉,但据透露张严琪还在监管区块链项目。

至于“裁员”传闻,ofo去年曾向权威媒体表示广州运维团队接近1500人,两相对比确有一定比例“人员优化”。

而关于ofo到底有钱没钱,有媒体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ofo全国目前共1500万辆车,最高日均订单3200万单,但各地城市运营维护人数难以完整统计。与此同时,ofo目前日均订单超过150万单,相当于每车日均3单。也就是说,ofo依旧运营良好,不至于山穷水尽。

蓄意“抹黑”?三波操作,波波“扎心”

据于信本人称,本次对ofo的“中伤”媒体是无意的,是背后有人推动。ofo官方发文也称,这波大规模对小黄车的攻击是蓄意抹黑,与去年的操作别无二致。

根据ofo给出的证据,这轮对ofo有目的性地造谣抹黑一共分了三波。

并且同一时间,微博上出现了造谣抹黑者的第二波操作。微博端出现了来自不同博主的1000多条关于“ofo裁员”同一话题的微博内容刷屏,均是对ofo的负面传闻。更有甚者,为了增加内容曝光率,有些内容被强行捆绑上微博上热门的流量艺人与微博热词。

小黄车没黄!ofo官方出面“辟谣”:有人背后故意抹黑

这一波波密集的操作,让ofo直接将其判定为“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中抹黑行为”。ofo表示对此将零容忍,但谣言不会阻碍ofo的发展,ofo始终有充分的信心和清晰的战略,在共享出行领域不断创新。

小黄车没黄!ofo官方出面“辟谣”:有人背后故意抹黑

这波操作,对ofo来说真的“扎心”了。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前,让我们静待整个事件之后的发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