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走的太匆忙,記得給自己一個心靈棲息的地方!

人活著不是為了被別人讚美的,人活著應當適意。

陶淵明當年出山,是因為“餘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於是,揮揮衣袖,作別故鄉的山水田園。可是,在紅塵滾滾裡,他難以卑躬屈膝,難以諂媚討好,甚至時時感到自己人格受到侮辱、摧殘。

於是,他終於掛印而去,藉著一帆風,一直走向老家柴桑,並抒發自己“寓形宇內復幾時?喝不委心任去留”的心聲。他,找回了丟失的自己。

別走的太匆忙,記得給自己一個心靈棲息的地方!

人生如一棵草,長在花盆裡,即使是青花瓷盆,也沒有長在山野裡舒展,充滿生機;

人生如一隻鳥兒,金籠華屋再美,也沒有山林逍遙。迴歸山裡,身心都是自由舒展的。

每天早晨起來,一杯茶後,可以慢慢地順著山路行走,看天光如水,浸透山尖,也浸潤著自己的心;

上午的時候,坐在樹下大石上,看一本書,聽著盈耳的鳥鳴。

尤其晚上,坐在窗下讀書,一聲聲蟲鳴,透過綠窗紗,一個富有生機的春天,也透過窗紗,進入你的心裡。那一刻,蟲鳴如水,心淨如洗,豈不舒暢?

別走的太匆忙,記得給自己一個心靈棲息的地方!

梭羅說:“從今以後,別再過你應該過的人生,去過你想過的人生吧。”

應該過的生活,就是紅塵裡的生活,是名利中的生活。現實中,一個個人衣袖飄飄地走進去,甚至陷進去,摸爬滾打,勞累不堪。等到有一天,清閒下來,對著鏡子一照,裡面已經不再是“山中相送罷”的那個你,不是風神瀟灑的你,而是一個一臉市儈、一臉奸詐、一臉得意的你。

別走的太匆忙,記得給自己一個心靈棲息的地方!

那時,你的心裡一定會有一份失意和痛苦。因為,你活成了他人,丟了自己。

在紅塵裡走累了,就回山裡。山裡有一間小木屋,有一片連天的春草,還有芭蕉細雨。山裡有等著你歸去的人,坐在木屋的窗前,正望著遠處。山中還有一輪圓滿的月亮,清輝如水,籠罩著小木屋,使得小木屋如山中的一朵蘑菇。


走的太久,別忘記自己當初是因為什麼而出發。

別走的太匆忙,記得給自己一個心靈棲息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