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爆炒腰花

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爆炒腰花是一道常見的家常菜,以豬腰為主料。經過爆炒製成,其特點是鮮嫩,味道醇厚,滑潤不膩。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主料 豬腰400克

配料

木耳10克、冬筍片25克、油75克、醬油10克、蔥5克、薑汁5克、料酒8克、味精3克、蒜片5克、湯、澱粉各適量。

做法

1、豬腰中間片開去腰臊,剞麥穗花刀,再切成塊;

2、木耳洗淨,冬筍切成略小於腰花的片;

3、碗中放入湯,醬油,料酒,薑汁,味精,蒜片,澱粉對成芡汁;

4、先將腰花木耳分別用開水焯後控水;

5、炒勺上火放油燒至7-8成熱,投入漿好的腰花,稍滑迅速控油,勺留底油,下入蔥花,煸香,下腰花,木耳,冬筍,倒芡汁旺火急炒,淋明油出勺即可。

特點

形似麥穗,色澤紅潤油亮,脆嫩爽口。

蔥燒海參

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魯菜中的名菜,以水發海參和大蔥為主料,色澤洪亮,溢滿濃郁的蔥香味道,可謂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

主料

海參100克

配料

姜,醬油各25克,白糖15克,熟豬油125克,大蔥200克。

做法

1、海參切成寬片,煮透後控去水分;

2、將豬油燒至六成熟時放入蔥段,炸至金黃色時撈出,蔥油備用;

3、清湯加蔥,姜,精鹽,料酒,醬油,白糖,海參,燒開後微火煨2分鐘,撈出控幹;

4、豬油加炸好的蔥段,精鹽,海參,清湯,白糖,料酒,醬油,糖色,燒開後移至微火煨2-3分鐘,上旺火加味精用澱粉勾芡,用中火燒透收汁,淋入蔥油,盛入盤中即可。

特點

海參清鮮,柔軟香滑,蔥段香濃,食後無餘汁。

九轉大腸

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九轉大腸,山東濟南的傳統名菜,魯菜經典菜餚。

主料

熟豬大腸3條(重約750克左右)

配料

紹酒10克、醬油25克,白糖100克、醋50克、精鹽4克、香菜末1、5克、胡椒麵、肉桂面、砂仁面少許、蔥末蒜末各5克、薑末2.5克、熟豬油500克(實耗75克)、花椒油15克。

做法

1、將熟大腸3條(生大腸經洗刷後,入開水鍋中加蔥姜酒先燜燒熟),分別切成3釐米長的扳“指”段,在沸水鍋中焯過撈出,瀝乾水;

2、 炒鍋燒熱,倒入豬油中火燒至七成熱時,把大腸下鍋炸至呈紅色的撈出。鍋內留油25克,放入蔥、姜、蒜末炸出香味,烹入醋,加醬油、白糖、清湯、精鹽、紹 酒,迅速放入大腸炒和,移至微火上燒,至湯汁收緊時,放胡椒麵、肉桂面、砂仁面,淋上花椒油,顛翻均勻,盛入盤內,撒上香菜末即成。

Tips:

1、大腸必須裡外洗刷乾淨,除去粘液、汙物,否則成菜必有異味。

2、油炸前要先放入開水鍋內煮至硬酥。如肉質不熟,就入鍋油炸,烹製不易入味。

鍋塌豆腐

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鍋塌豆腐這樣改良,滋滋作響,客人說真香!

原料:

滷水豆腐1塊約400克,精肉餡150克,雞蛋1個。

製作流程:

1、將豆腐切成3釐米長、2釐米寬的方片,取12片平鋪擺入盤底備用。

2、精肉餡加入少許鹽、味精、料酒、胡椒粉、蔥姜水拌勻,抹到盤中豆腐上輕壓一下,上面再擺放12片豆腐,抹上蛋液。

3、鍋入底油燒熱,下入豆腐夾煎至兩面金黃,調入雞湯200克、鹽4克、味精3克、白糖3克小火燉至入味,收汁後勾薄芡,起鍋滑入盤中即成。

製作關鍵:

豆腐片要切得大小、薄厚一致,便於造型。

家燒黃魚泡餅

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配料:

黃魚一條約500克(刮鱗、去洗淨內臟),家常餅200克,蔥段適量,薑片10克,蒜瓣10克,八角1顆,色拉油500克,蠔油15克,醋10克,醬油20克,糖5克,料酒適量,雞湯500克

步驟:

1、鍋下油燒至八成熱(約180攝氏度),將黃魚下鍋炸3分鐘,至七成熟,然後撈起瀝乾油,備用。

2、另起鍋下底油,將蔥、姜、蒜以及八角放入煸香。

3、將炸好的黃魚放入,然後將調料倒入,蓋上蓋燜10分鐘。

4、將鍋中的魚撈起上盤,然後收汁淋在魚身上。

5、最後將家常餅切塊,搭配黃魚一起上桌。

特點:

口味香濃,口感軟嫩,濃郁的家常特色。

大蝦炒白菜

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材料:渤海大蝦200克,白菜250克,薑片5克,色拉油75克,白糖50克,鹽5克,清雞湯50克

做法:

1、先將白菜在熱鍋上炒至入味後,瀝乾水分備用。

2、另起鍋下底油,放入薑片爆香。

3、放入大蝦煎透,然後加入清雞湯、糖和鹽,再蓋上鍋蓋燜熟。

4、最後將1放入炒勻,即可。

特點:

口味甜微鹹,大蝦嫩爽,白菜蝦味濃厚,顏色紅亮,誘人食慾。

烹飪心得:

大蝦可因應口味改成螃蟹、蛤蜊等海產品,味道同樣充滿滋味。

湯爆雙脆

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主料:豬肚(500克) 雞胗(150克)

調料:胡椒粉(3克) 香菜(3克) 鹽(2克) 味精(2克) 小蔥(10克) 花椒(5克) 黃酒(15克) 醬油(30克) 鹼(3克)

製作:

1. 肚頭用刀片開,剝去外皮,在清水中洗淨,去掉裡面的筋雜,外面剞十字花刀,深為肚厚的2/3,呈魚網狀;

2. 然後切成2.5 釐米見方的塊,放入鹼粉與開水兌成的鹼水中浸泡3 分鐘,撈出沖洗乾淨,放入清水中待用;

3. 將雞胗剞成斜十字花刀,深為雞胗厚的2/3,用清水洗淨,放入另一碗內備用;

4. 湯鍋內放入清水,置旺火上燒至八成熟時,先放雞胗後放肚頭一焯,立即撈在湯碗內;

5. 再加蔥椒黃酒10克拌勻,撒入香菜末、胡椒麵;

6. 湯鍋內放入清湯750毫升、醬油、精鹽、蔥椒黃酒15克置旺火上燒沸,打去浮沫,加味精澆入湯碗內,速上桌,落桌後將主料推入湯內即成。

嶗山菇燉雞

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材料:

主料:小公雞400克。配料:嶗山菇、粉皮。

調料:蔥薑片、香菜段、食鹽、料酒、花生油、蔥油。

製作:

1.小公雞剁成塊洗淨待用。

2.鍋內加花生油、爆香蔥姜,入雞炒至六成熟加入高湯、嶗山菇、粉皮,燉熟加入香菜出鍋即可。

特色:

嶗山菇燉雞是一道漢族名菜,山東青島代表菜之一,選用本地一年內的小公雞,用高湯燉制而成。雞和嶗山菇合燉,味道鮮美。成菜仔雞入口鮮嫩,嶗山菇爽滑,湯濃味鮮,營養價值高。

嶗山松菇:

由於嶗山地區這些特殊的氣候、水質條件,使嶗山松菇具備了入口鬆軟、爽滑等品質,風味獨特,算得上是菌類上品,尤以七八月份的松菇品質最佳。又名松蕈、雞絲菌、松口蘑等,日本國稱其為松茸,是名貴的野生食用菌。松蘑不但風味極佳、香味誘人,而且是營養豐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稱,不亞於猴頭、靈芝,歐美尤視之為珍品。這道菜的重點在於松菇。雞是好吃,入了味的嶗山菇味道更好。這道菜看似簡單,其實功夫就在燉的過程中。嶗山松蘑放早了,容易化掉;放的晚了,不容易入味。

棗莊辣子雞

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製作:張翔

原料:宰殺治淨的兩年半公雞一隻(毛重約5斤),高湯2千克,薄皮皺辣椒(可用普通薄皮青椒代替)250克,豆油250克,紅尖椒段100克,拍姜、拍蒜、馬蹄蔥白各50克,花椒10克、八角2顆。

調料:

抱犢醋400克,抱犢醬油200克,味精20克,鹽5克。注:抱犢醋和醬油是棗莊當地產的傳統調味品,可分別用米醋和土醬油代替。

製作流程:

1、公雞斬成40克左右的大塊;薄皮皺辣椒改刀成大片備用。

2、淨鍋下豆油燒至四成熱,煉去生油味,放入拍姜、花椒、八角略炒出香,倒入雞塊中火煸炒5分鐘,待雞皮微微皺起後烹入抱犢醋,快速翻炒均勻,醋香味逸出後調入抱犢醬油,添入高湯,大火燒開,改中火煮約10分鐘,下入紅尖椒,開大火繼續煮至湯汁減半、較為濃稠時下入薄皮皺辣椒、拍蒜、馬蹄蔥,大火煸炒收汁,放入鹽、味精翻勻,加入香菜後裝盤即可上桌。

角蒸排骨

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製作:呂鵬飛

排骨一般都用來燉制,我們則是加入欖角醬、臘八豆等調料醃製後蒸制,做法簡單,易於批量製作。

材料:

原料:

排骨200克,泡好的龍口粉絲150克,蔥花5克。

調料:

欖角醬3克,生薑絲5克,臘八豆25克,東古一品鮮、蠔油、生粉、色拉油各10克。

製作:

1、排骨洗淨,斬成四方小塊,用流動水衝淨血水。

2、排骨加入調料拌勻,放入墊有粉絲的盤中,入蒸箱大火蒸15分鐘至排骨成熟,取出後撒入蔥花即可。

秘製土豆片

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製作:呂鵬飛

土豆片油炸後搭配自制的醬料等煸炒,成菜口味香濃微辣,是款低成本高毛利的家常菜。

材料:

原料:

土豆400克,圓蔥絲40克,酸菜20克。

調料:

熟豬油5克,生粉40克,色拉油1千克(約耗50克),A料(秘製醬料30克,蒸魚豉油10克,蠔油、芝麻油各25克),蔥段3克。

製作:

1、土豆刨皮後洗淨,切成厚0.5釐米的土豆片,撒入生粉抓勻,入160℃的色拉油中以中火炸熟,撈出控油;酸菜洗淨,切成末;鍋燒熱放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酸菜,中火炒幹水分,取出。

2、鐵板燒熱,放入圓蔥絲墊底。

3、鍋內放入色拉油1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酸菜煸香,再放入土豆和A料,大火翻炒均勻,撒入蔥段,出鍋放入鐵板內。

土豆醬料:

取幹辣椒麵1千克、八角100克、桂皮80克分別磨碎後混合均勻;色拉油500克燒至五成熱,出鍋澆在混合辣椒粉中,拌勻後放入鹽120克調味。

辣燉臭鱖魚

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製作:泰安寧陽順風家福行政總廚 劉寶

臭鱖魚是徽菜的代表菜,我們採用自醃的方法加工臭鱖魚,燒製時還加入了土豆、寬粉和小米椒,成菜肉質鮮美,鹹鮮微辣。

材料:

原料:

醃製好的臭鱖魚1條,土豆條、寬粉各100克,小米椒50克,香菜末、青蒜苗末各3克。

調料:

熟豬油100克,小料(八角1個,蔥、姜各30克),A料(料酒20克,生抽、米醋各30克,老抽5克,二鍋頭15克),骨頭湯800克。

製作:

1、將醃製好的臭鱖魚用沸水焯燙,去掉表面黏液。

2、鍋內放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小料爆香,放入臭鱖魚,烹入A料出香味,倒入骨頭湯和小米椒大火燒開,改小火燉25分鐘,再加入土豆條、寬粉,繼續小火燉5分鐘,撒入香菜末、青蒜苗末,出鍋即可。

自醃臭鱖魚:

1、取重約1千克的鱖魚共10條宰殺制淨。

2、乾鍋燒熱,放入A料(鹽400克,花椒120克,八角70克,香葉30克,小茴香100克),中火煸炒至出香味,取出放涼。

3、取一個潔淨的大木桶,將魚分別擺放在木桶內,然後均勻地撒入A料、B料(花雕酒500克,二鍋頭200克,純淨水3千克)和C料(蔥、姜各200克),放入篦子,用石頭壓住,最後蓋上木桶蓋,封閉自然發酵9天即可。

翻沙白玉菇

13款傳統魯菜 簡單易學!

製作:泰安寧陽順風家福行政總廚 劉寶

此菜是由傳統的“蛋黃白玉菇”改良而來。

原料:白玉菇300克,牛肉鬆50克。

調料:鹹蛋黃40克,老乾媽風味豆豉30克,鹽3克,味精5克,白糖20克,混合粉(澱粉2.5千克,澄面1千克,生粉500克)100克,色拉油1千克(約耗50克)。

製作:

1、白玉菇洗淨,用水浸泡2小時,撈出帶有少許水分,拍勻混合粉。

2、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時,下入白玉菇小火炸酥,倒出控油。

3、鍋內留底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鹹蛋黃炒香,倒入老乾媽風味豆豉、鹽、味精、白糖和白玉菇翻炒均勻,最後放入牛肉鬆,藉著蛋黃的粘合力使牛肉鬆牢牢地包在白玉菇上,出鍋裝盤。

關鍵:

一、是以前烹調白玉菇,都是直接取白玉菇拍粉,現在我們則是先讓白玉菇用水泡2小時,讓它一定要把水“喝透”再拍上粉;

二、是混合粉的搭配比例,我們將澱粉、澄面、生粉按照比例混合,油炸後的成品質地酥脆,還不易回軟;

三、是油炸時油溫必須高,控制在七成熱為好;四是烹調時,我們加入了牛肉鬆,使得做好的成品香味更足,而且更有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