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线录取,真的好吗?

志愿填报基本已告一段落,在各种纠结中陕西考生志愿填报已经结束。很多人都期望一个奇迹,压线录取,不浪费一分。为了能做到这一点,也可真苦了家长和考生,各种测算,各种忐忑不安、各种思前想后,各种不忍取舍。有些人总希望能一两拨千斤,心里总在想万一报考的人少呢?而有些人则在想万一报的人多怎么办?还有人随随便便报上一两个,有点猜题押宝的味道。还有人一脸茫然,到志愿报完了仍然一头雾水。更多的则是希望压线录取,希望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分低也能上个好大学。真的压线能成功吗?能一定能,但不是所有人,只是一部分,压线录取,真的好吗?不一定。

首先,压线录取并不是填报志愿的最大值。可能我们一贯的认为回报与付出成反比,才是最好的结果。就如我们常讲性价比高。我总感到这是不真实的,有点押宝的感觉。压线录取,这两点我们就要能接受,一是专业,压线录取,也就是该校的最低投档线,专业一般都是调剂来的,在该校专业排名也靠后,你需要接受这一点。二是地域,能冲进这所学校绝对对于自己来说,是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硬要拿来给自己,绝对是有点瑕疵的,想要一个完美的结果是不太可能的。那什么情况下,可以冲一冲,可以压线录取,实际就是可以上211,却想冲个985。能上一般院校,可想上个211.这样的压线录取,从我们的角度讲是赚大了。这种压线,才算成功。因为,作为985高校和211高校,其中的专业不会差,一般比较均衡,这是我们最期望的结果。但大多数人不会这么幸运。冲了一个学校,缺失了一个专业,感觉并不是很完美。所以,在考虑冲的时候,要告诉自己,我可以接受这些专业。

其次,没有必要一定要压线录取。看到了压线录取可能出现的不足,在填报志愿时,非要压线录取,非要不浪费一分不可取。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课考虑进去。即上车还要考虑座位的问题。冲一冲,并不是就指冲学校,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显然是与冲一冲唱反调,读了文章,也感觉她理解错了,冲的技师学校也是专业。简单地说,我们选择了一组学校,确定了某所学校,感觉有点低,想冲一下上位的学校,就要换个位置差的,换个专业一般的进行比对。一分一分的增,一点一点的减,直至得到一个较满意的学校和专业。这才是能被录取的关键。

第三,压线录取,不能抓了芝麻漏了西瓜。有些人填报志愿一味追求不浪费一分,结果往往只图学校的名气,而忽略这样做可能带来的风险。在学校和专业上,有些就是芝麻和西瓜的关系。拿来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