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说清楚这3件事,在你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之前

导读

最近不少同学在咨询求职君问题,比如律所的求职规划?大学生进入律所需要做的准备?还有些读者问到法律专业将来多元化的就业方向。

我必须说清楚这3件事,在你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之前

- 01 -

Jason: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目前在北京某顶尖律所工作,专注于房地产领域。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法律民工,相信我对律所基层的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我就也写一点工作心得和体会,请大家轻拍砖。

大家都知道,律师的管理模式大致分合伙制和公司制两类,内所中除少有的一部分采用公司制管理而言,其余的目前仍以合伙制居多。

这两类所我恰巧也都呆过,个人感觉:公司制律所对员工的基本功要求普遍不低,有相对较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整体运作相对更规范,不足之处是起初总游离于各个团队之间,是否能完整的获取项目经验难以保证,还有就是有(da)一(duo)些(shu)公司制比较彻底的律所会严重占用新人的各种时间,谁用着好用就天天用,虽说饱和的工作可以加速成长,但是当你被压榨得不允许有一点私人时间,依然难免会消磨意志,降低效率,乃至怀疑生活的意义。

合伙制律所一般可以允许律师相对更自由的安排时间,而且可以允许新人从一开始就比较完整地跟项目,有时工作压力和强度也不比公司制律所小,但是一般允许你有时间缓一缓,静一静。

当然,因为跟一个固定团队,工作状态和氛围跟老板和高年级的处世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遇到极为奇葩的老板,你或许再也不想回想起这段经历。虽说上面是分开讲的,但实际上,内所中比较多的大所是既是合伙制的管理模式,又带有一些公司制的影子,入职之前还是建议大家打探清楚再做决定。

上面的都是老生常谈了,下面简单聊两句关于执业领域的问题。

很多律师都可能遇到这种尴尬情形:在被家人朋友问及一些婚姻家庭、工伤赔偿等问题时,只能表现出“我并不专业,只能帮忙查查,具体建议咨询当地律师”的无奈。这其实是从一个小处体现了不同行业领域的执业差别。

大家都知道诉讼和非诉的分类,但其实非诉中也有各种各样的领域,比如在非诉中可以先把律师分为交易律师和咨询律师,其中交易律师主要是帮助客户完成各种类型的交易(项目),可以根据交易的不同分为资本市场、并购、私募基金、金融衍生品等具体领域;咨询律师主要是进行法律研究,回答客户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出具备忘录等(我理解,比如劳动法律师、税务律师主要是属于咨询律师)。

每种业务差别非常之大,对律师能力需求不一样,对人的锻炼也自然不同,例如:如果不做并购等常常需起草交易文件的项目,法律文书的功底相对就会弱一点;如果只做paper work的,又很难掌握设计交易结构的本领。

再加上不同领域的行业规定本身也有自己的特点(如TMT和房地产),这就使得每一类型的工作都更具有特殊性。选择职业和执业方向的时候,虽说很多情况下是看缘分,但如果你能够较早了解这些,相信会对你的职业道路有些许帮助。

我必须说清楚这3件事,在你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之前

- 02 -

Owen:国内知名政法院校国际经济法方向研究生,曾于数家国内外律所、最高院、贸仲委实习,立志以律师为职业,以法律为信仰。司考试450+。

应邀将自己在某英国所实习期间的一点点感想跟大家讨论交流,欢迎批评指正。

先说说找实习,个人认为律所(特别是外资所)最为看重的三个条件就是:成绩(绩点)、外语和律所经历。对于成绩,可能有人认为对在律所实习不太重要,其实恰恰相反,在与一些同事的交流中得知,律师通常会很看重成绩,因为这不仅体现出个人的学习能力,还可以用来判断和预测一个人的学习潜力。

因此,一个漂亮的GPA绝对是王道。对于外语,自然不用多说,以我实习的英国所为例,包括相关培训、邮件往来、法律检索和法律文件在内的大多数工作环境均为英文;至于律所经历,一般用来衡量在校生对律所工作环境与方式的熟悉程度,评估对一名职场新人的培养周期及其自身的职业规划。

总体来说,外所实习期间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节奏较快。通常情况下,在一天的任何时候都可能会有新任务,而且经常会是在你正为一个法律检索或一份法律文件忙得焦头烂额之时,因此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是在外所实习或工作所需具备的基本技能。

此外,还有一点小感悟,就是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任务来自于谁,一份完美的结果(至少是自认为)是基本且必须的,同时工作过程中所体现的积极与敏捷、细心与毅力、分工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同事和老板认可一个新人的因素。

我必须说清楚这3件事,在你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之前

- 03 -

Ms. J:J女士毕业于国内名校法学院,曾于国内顶尖律师事务所——君合、君泽君任职4年多,从事国际贸易领域的法律服务。离开君合后,她加盟一家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任经理职务。

从律所到外企,经历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J女士对律所工作乃至人生规划,都有着更加宏观的把握。听她一席言,大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否有新的想法?

离开律所来到外企工作已经两年了。虽然比较享受目前的work-life balance,但是在律所工作的四年,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

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人,忙是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自己的schedule被客户的schedule安排的状态。记忆中,每个“十一”长假之前都会接到新项目,然后长假在con-call中度过。忙是好事。如果一个律师很闲,没有合伙人找你做项目,那你的工作小时就很成问题,接下来,律所里每年的合同续签,可能就有风险了。

君合以前要求每年有效工作小时是1680。看起来不多,平均下来每天8小时。可是,一上午可能你打了很多个电话,协调和联系了很多事情,真正能计入工作小时的时间很有限,压力还是蛮大的。

从经验积累的角度来讲,多接触项目和案件也是从小朋友成长为项目leader的必经之路。我还特别清楚得记得我第一次独立做项目的时候,那真是睡觉还在想项目的事情,从整体思路到具体事务,每一件事情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

进入公司之后,除了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自由支配周末和下班时间之后,另外一个感觉是,突然从以前的“大概念、大视角、大趋势”转入了无比微观、具体和实操的企业运营中。

在企业,你所面临和处理的事务“小而又小”,小到某笔具体交易、某个具体市场活动,某个具体财务流程。相比之下,在律所的时候,天天讨论的是企业并购、某某部委的新规定、欧盟委员会的裁决和新做法、税收改革、甚至WTO专家组意见等等。这种参与到企业重大交易过程中的经历,心理上会有一种成就感和充实感。

每当财经新闻里看到你lead或参与的重大项目时,也会有一种“局内人”的感觉。

不同领域、不同级别律师的内部分享和培训,全员发送的求助邮件,使得不同专业领域的律师可以互通有无。不仅如此,律所的行政、IT人员、秘书可以很好support合伙人和律师的工作。

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把业务做到专而精。低调踏实的风格让君合散发着严谨、专业和值得信赖的韵味。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