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國華空降一汽釋放了什麼信號

三大央企合併的深度可能遠超我們想像。

文 | 陳 騫

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奚國華空降一汽釋放了什麼信號

一個完全不相干的人。

奚國華,1963年出生,常年在鐵路系統工作,曾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北車集團、北車股份、中車股份任職。在另一家央企新興際華短暫過度後於2018年6月27日突然空降至一汽集團任總經理。業內毫無徵兆。

借用吃瓜群眾常用的一句話“中央在下很大的一盤棋”。我認為,奚國華的到任是三大央企正式開啟合併的前兆,且奚國華會是這次合併的主要操刀手。

這和2022年全面放開股比限制緊密聯繫在一起。在可預見的將來,一旦投資週期到了,外資會義無反顧地另起爐灶。如果不改革,同時在可預見的將來,主要利潤嚴重依賴合資的央企會逐年暴跌,國有資本面臨迅速減值的巨大風險。形勢之緊迫,用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的話說“現在最困難的地方是時間不夠”。

面對年銷千萬輛,年研發千億元,技術積累近百年的豐田汽車和大眾集團,中國品牌做得最好的是吉利汽車,營收也才千億級。要迅速發展,需要超常規模的投入。唯有把所有家當放在一起,集中資本,集中佈局,才有可能活下來。

奚國華空降一汽釋放了什麼信號

所以這次合併的深度會遠超我們想象。如果說一汽改革是暴風,那這次合併就會是颶風。

隨便舉個例子,參考大眾集團,大眾/奧迪/斯柯達/西雅特,不同乘用車品牌用的是同一個平臺,同一個研發體系。未來長安、奔騰和東風三個品牌很有可能會集中在一個平臺上,由一個研發體系負責研發。

上汽乘用車的技術人員來自於大眾體系和通用體系,已有相當的磨合難度。而各大央企眾多高管是伴隨不同國際品牌成長起來,每個人有自己日系/德系/法系/美系的另一面,其中的磨合難度比上汽不知要高几個量級,甚至可以說沒有辦法磨合。

沒有辦法磨合,那就只有裁撤。

比觸及靈魂更深刻的,是飯碗。

奚國華空降一汽釋放了什麼信號

先說一個知道的案例。我所在行業有AB兩家公司。A併購了B,馬上外聘CEO主持合併,原CEO任副CEO。合併期間組織架構大調整,眾多高管和員工離職,一年之後外聘CEO退休,副CEO接任,繼續主持公司業務。

再說落馬官員蔣潔敏。1999年蔣潔敏操刀中石油上市,把大量冗員放到集團公司,把有利潤的業務放在上市公司,才得以被資本市場認可。因為改革力度之大,觸及利益之多,上市後蔣潔敏離開石油行業,遠調青海省任職。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合併增效要真正動刀子。而奚國華,一個沒有任何關聯的外來人,是可能來吸收改革陣痛的。

不負責任地說一句,三大集團可能一半副總經理要被分流。但重點不在這裡,這些車企大佬們作為高級人才,自會找到去處,頂多沒有了以前的光鮮。重點更多是如何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如何把合適的資本用在合適的投入上。還有就是,如何有效地優化眾多冗員。

奚國華空降一汽釋放了什麼信號

外資股比開放政策吵了十幾年,以董揚為代表的體制派認為開放就是死,以李書福為代表的市場派認為開放才是活。

董揚錯了嗎?董揚沒有錯。面對豐田大眾,全面競爭無異於以卵擊石。一旦放開,國有資產會在市場競爭中迅速流失,最後大家都為外國資本打工。

站在董揚的對立面,有人一直指責國企低效,佔用大量低成本資金卻沒有產出。請再想一想,在一汽還有公安局的時代,養活了多少人?他們都是活生生的普通人,就是你我身邊的親戚、鄰居和朋友。

這些所謂的“低效”,是惠及在我們普通人身上的。但是這種分配方式不可持續,在低效的實際情況中為提高效率,掌舵者只能在每個人少分一點上想辦法。大鍋飯時代我們已經經歷過,人人吃不飽,鬧情緒。

更為重要的是,國有資本無法融入國際化市場體系中,拖得越久,越沒有競爭力。在市場化改革的今天,國企只有變成資本家,拿著計算器摳數字,方能讓國有資本持續下去。

李書福錯了嗎?書福哥也沒有錯。唯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才能讓資本最有效地流動,起到資本保值增值的作用。

奚國華空降一汽釋放了什麼信號

但是資本一旦流動起來,就要切割大量冗員,眾多人員需要分流。遠的國企改革不說了,近的聯通混改,去看看聯通股改吧裡眾多基層員工謾罵的帖子吧。改革的步伐走得不好甚至會引發民生風險。

所以這麼多年一直沒動,到今年中美貿易戰大背景下,中央才一錘定音定在2022年徹底放開。

改革,有時候需要外力把選擇題變成必答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