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国华空降一汽释放了什么信号

三大央企合并的深度可能远超我们想像。

文 | 陈 骞

来自帮宁工作室(gbngzs)的报道

奚国华空降一汽释放了什么信号

一个完全不相干的人。

奚国华,1963年出生,常年在铁路系统工作,曾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北车集团、北车股份、中车股份任职。在另一家央企新兴际华短暂过度后于2018年6月27日突然空降至一汽集团任总经理。业内毫无征兆。

借用吃瓜群众常用的一句话“中央在下很大的一盘棋”。我认为,奚国华的到任是三大央企正式开启合并的前兆,且奚国华会是这次合并的主要操刀手。

这和2022年全面放开股比限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可预见的将来,一旦投资周期到了,外资会义无反顾地另起炉灶。如果不改革,同时在可预见的将来,主要利润严重依赖合资的央企会逐年暴跌,国有资本面临迅速减值的巨大风险。形势之紧迫,用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的话说“现在最困难的地方是时间不够”。

面对年销千万辆,年研发千亿元,技术积累近百年的丰田汽车和大众集团,中国品牌做得最好的是吉利汽车,营收也才千亿级。要迅速发展,需要超常规模的投入。唯有把所有家当放在一起,集中资本,集中布局,才有可能活下来。

奚国华空降一汽释放了什么信号

所以这次合并的深度会远超我们想象。如果说一汽改革是暴风,那这次合并就会是飓风。

随便举个例子,参考大众集团,大众/奥迪/斯柯达/西雅特,不同乘用车品牌用的是同一个平台,同一个研发体系。未来长安、奔腾和东风三个品牌很有可能会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由一个研发体系负责研发。

上汽乘用车的技术人员来自于大众体系和通用体系,已有相当的磨合难度。而各大央企众多高管是伴随不同国际品牌成长起来,每个人有自己日系/德系/法系/美系的另一面,其中的磨合难度比上汽不知要高几个量级,甚至可以说没有办法磨合。

没有办法磨合,那就只有裁撤。

比触及灵魂更深刻的,是饭碗。

奚国华空降一汽释放了什么信号

先说一个知道的案例。我所在行业有AB两家公司。A并购了B,马上外聘CEO主持合并,原CEO任副CEO。合并期间组织架构大调整,众多高管和员工离职,一年之后外聘CEO退休,副CEO接任,继续主持公司业务。

再说落马官员蒋洁敏。1999年蒋洁敏操刀中石油上市,把大量冗员放到集团公司,把有利润的业务放在上市公司,才得以被资本市场认可。因为改革力度之大,触及利益之多,上市后蒋洁敏离开石油行业,远调青海省任职。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合并增效要真正动刀子。而奚国华,一个没有任何关联的外来人,是可能来吸收改革阵痛的。

不负责任地说一句,三大集团可能一半副总经理要被分流。但重点不在这里,这些车企大佬们作为高级人才,自会找到去处,顶多没有了以前的光鲜。重点更多是如何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如何把合适的资本用在合适的投入上。还有就是,如何有效地优化众多冗员。

奚国华空降一汽释放了什么信号

外资股比开放政策吵了十几年,以董扬为代表的体制派认为开放就是死,以李书福为代表的市场派认为开放才是活。

董扬错了吗?董扬没有错。面对丰田大众,全面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一旦放开,国有资产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流失,最后大家都为外国资本打工。

站在董扬的对立面,有人一直指责国企低效,占用大量低成本资金却没有产出。请再想一想,在一汽还有公安局的时代,养活了多少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普通人,就是你我身边的亲戚、邻居和朋友。

这些所谓的“低效”,是惠及在我们普通人身上的。但是这种分配方式不可持续,在低效的实际情况中为提高效率,掌舵者只能在每个人少分一点上想办法。大锅饭时代我们已经经历过,人人吃不饱,闹情绪。

更为重要的是,国有资本无法融入国际化市场体系中,拖得越久,越没有竞争力。在市场化改革的今天,国企只有变成资本家,拿着计算器抠数字,方能让国有资本持续下去。

李书福错了吗?书福哥也没有错。唯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让资本最有效地流动,起到资本保值增值的作用。

奚国华空降一汽释放了什么信号

但是资本一旦流动起来,就要切割大量冗员,众多人员需要分流。远的国企改革不说了,近的联通混改,去看看联通股改吧里众多基层员工谩骂的帖子吧。改革的步伐走得不好甚至会引发民生风险。

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没动,到今年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中央才一锤定音定在2022年彻底放开。

改革,有时候需要外力把选择题变成必答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