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夠攔截多少枚進入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飛彈?

楊楣

先回答題主的問題,我給出的答案就一個:以美國現在的反導技術,一枚也攔不住。

這個問題,實際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給出了答案,按照普京的說法就是“只有傻子才會相信美國的反導系統”。有很多人相信美國在全球建立的反導系統能夠攔截洲際導彈,他們的理由簡直算得上是“奇葩”,更讓人無語:第一個理由,美國人說他們的反導系統成功攔截了目標。第二個理由,美國在全球建反導系統,如果攔不住洲際導彈,那美國人為什麼還建。


美國確實也做了反導攔截試驗,但結果是失敗多於成功,想要達到實戰的要求,還有太長的路要走:第一,美國的試驗攔截的都是單彈頭(只攜帶一枚“核彈頭”),現在單彈頭的越來越少了。第二,提前就已經知道了來襲“靶彈”的打擊地點,做到了有的放矢。第三,現在的洲際導彈不僅是分導式多彈頭,更是具有末端機動變軌能力,突防能力極強。


有哪個傻子會把襲擊地點提前告訴敵人的?再有,美國在全球佈署的薩德反導防禦系統,不是因為它能攔住洲際導彈,而是因為它的雷達。薩德系統的X波段雷達,對空探測距離為2000公里。在這個半徑範圍內,任何一個國家的戰機起降、發射導彈、發射火箭等等都可能會被它的雷達探測到。也就是說,佈署薩德系統實際上就是美國在全球打造它的監視系統,更好的監視別國。

美國軍控協會曾經發布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就對美國構築的反導防禦系統提出了批評:美國的導彈防禦體系在技術上仍存在嚴重漏洞。該協會下的《今日軍控》發表分析文章稱,2002—2009年期間,美國軍方發射“標準—3”進行了10次“成功”攔截試驗,然而在對這10次成功攔截的信息、數據進行仔細研究後,卻發現“實際上,美國現在根本就不能夠針對導彈攻擊展開防禦”。



實際上,根據五角大樓公開的信息,這10次試射中至少有8到9次,“標準—3”並未擊中來襲彈頭,只擊中了分離後的導彈推進火箭——彈頭安然無恙。有4次,據說連彈頭都沒有。《紐約時報》也曾發表過分析文章稱,“標準—3”攔截導彈並沒有直接擊中模擬來襲導彈的彈頭。

美國國內始終都對美國建立的導彈防禦系統都存在質疑的聲音,主要質疑的地方包括:一、試驗中,只有一枚導彈來襲,而不是多枚導彈齊射,這在現實之中是不可能的事。二、控制導彈防禦系統的美軍人員事先掌握了來襲導彈的發射時間、飛行軌跡、打擊目標,甚至是導彈的型號、飛行速度等重要信息。三、來襲導彈的飛行速度比彈道導彈的速度慢,人為放大“來襲導彈”發出的信號特徵。



說簡單點就是,美國的很多學者懷疑美國軍方在撒謊,因為美國國防部的官員一直宣稱的是:“標準—3”的攔截就好像“子彈打子彈”般準確。實際上,美國的反導攔截試驗還沒考慮“洲際導彈的末端機動變軌能力、拋射干擾彈、釋放假目標”等等,而這些技術都已經被各擁核國家所掌握(除了印度)。


另外一個事實是:美國最近兩次的反導攔截試驗都是以失敗而告終。這也能夠說明了美軍吹噓的反導系統根本就不可靠——攔截一枚,接連兩次失敗,這還怎麼用?嚴格來說,反導系統只不過就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還遠沒解決能不能用的問題,更不用說什麼攔截的成功率了——對於攔截洲際導彈來說,哪怕是成功率在90%,也和沒有沒什麼區別,剩下的10個也能要了美國半條小命。


儒道之主

不管是誰家的反導系統,要對別人的導彈進行攔截,最起碼它得做到三點。一是知道導彈發射的精確位置,二是導彈發射的精確時間,三是導彈的精確發射軌跡。

理論上,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體系可以在別人導彈升空15秒之後由預警衛星捕捉到信息。衛星將導彈的位置、速度、軌跡等等數據傳輸到巨型計算機進行計算,得出導彈最終的落彈的區域,再將信息傳導給落彈區的防空指揮中心。戰術導彈要打到美國本土,怎麼也得幾分鐘。洲際導彈要從發射地點(比如俄羅斯)發射升空,再進入大氣層巡航,進入美國上空,至少也得幾十分鐘。這個時間是足夠地面防空指揮中心做出反應的。然後就是地面防空導彈的發射攔截了。



但是這只是理論上的說法。這種從來就沒有在實戰中運用過的系統,連美國人自己都不怎麼相信的。美國人自己做過很多攔截實驗,失敗率那是相當高的。因為攔截導彈是全世界的難題。這還僅僅是實驗當中。在實戰當中,俄羅斯一定會先把美國的衛星打成瞎子。而俄羅斯完全有這個能力。早在1968年的時候,前蘇聯就執行過一個叫“衛星殲滅者”的項目計劃,成功的用“宇宙-249”號衛星擊毀了“宇宙-248”號衛星。前蘇聯還發射過一個可以搭載航炮的“賽艇”太空平臺。早些年的時候,俄羅斯又成功發射了可以擊毀近地軌道衛星的一款反衛星導彈,還發射了一臺機動性能極強的“宇宙2504”號衛星。這簡直就是“衛星殲滅者”計劃的延續。而美國的預警間諜衛星高度不超過600公里,俄羅斯的反衛星導彈和“宇宙2504號”是完全有能力把美國的衛星弄瞎,美國的國家反導系統將陷入癱瘓。



所以,真的要打起來,美國根本就難以對俄羅斯的洲際導彈進行跟蹤和攔截。即使是俄羅斯打不瞎美國的衛星,美國還得面對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攔截成功率的問題。美國的國家反導系統(NMD)由三部分構成,一是衛星,而是地面雷達,三是海基、空基和陸基導彈發射平臺。關鍵的是第三部分。要對洲際導彈進行攔截,美國必須抓住三個機會。第一個機會就是導彈升空的初始階段,利用機載激光武器對導彈進行摧毀,美國曾經試圖開發一個ABL機載激光反導系統,用以摧毀敵方助推升空階段的洲際彈道導彈,但是無法解決激光武器小型化問題,因為激光武器要達到“燒燬”導彈的目的需要極其高的功率,反正就是“武器比飛機要大”,所以最終擱淺。第二個機會是導彈飛行中段的攔截,主要依靠海基和陸基導彈發射攔截。而目前美國正在實驗的標準3型反導系統經過了二十多次實驗,成功率不到一半,而且是“實驗”而已。 “實驗”就意味著這邊和那邊喊話:我要射了,型號××,速度××,方向××,你準備好。這種對於實戰性能的測試是有很大水分的。最後一次機會就是用近程反導系統,來攔截已經接近本土的彈道導彈。比如薩德、愛國者。但是這兩款只能摧毀中近程彈道導彈,對於洲際導彈是比較吃力的。而且洲際導彈一可以實現分導式多彈頭攻擊,在到達美國本土後可以從導彈母倉釋放出多個彈頭,分別攻擊多個目標,二是末端極速、變道功能,突防能力十分強悍,三是釋放干擾彈,極大的增加攔截難度。



歸納來講,美國沒有把握攔截洲際彈道導彈,別看他們吹得神乎其神,但是那不過是美國政府用來震懾戰略對手,二是美國軍火商為了武器銷量,三是美國軍方為了國防預算。至於能攔截多少枚,這個要看別人怎麼打了,如果是打一枚,美國花盡吃奶的力氣或許可以打下來,但是如果是飽和攻擊的話,美國就完了。


獨釣寒江

范登堡空軍基地只有兩個導彈發射井,用來為整個美國大陸提供所有的導彈防禦系統,兩個哈。

如果裝載的是陸基攔截導彈“GBI-Plus”,並像往常一樣同時正常開火,那麼他們能夠攔截向洛杉磯或舊金山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然後,重新裝填這些攔截導彈需要半個小時。

這是陸基中段防禦系統導彈“GMD-E”,以及有可能攔截下導彈的發射井,目標定位所需距離為方圓2000公里(1240英里)以內:

陸基中段防禦(GMD)系統本來是用於攔截飛行速度為5–8馬赫的中程彈道導彈(IRBM)的,但是如果添加了第一級助推器,GMD可以在大氣層外攔截速度在24馬赫以上的洲際彈道導彈。這種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導彈被稱為“GBI-plus”。

2017年,共有44個GMD導彈訂單,有8枚已經交付。據悉,其中有一半是GBI-Plus攔截導彈 (即四枚導彈)。

不幸的是,在這44個GMD訂單中,總共只有8枚是GBI-Plus攔截導彈。其餘36枚都是標準GMD導彈,只適用於攔截中程彈道導彈。

這8枚GBI-Plus攔截導彈中,有4枚用於部署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基地,以便攔截向美國48個州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阿拉斯加州共有9個攔截導彈的發射井。另外4枚會運往范登堡空軍基地,這4枚攔截導彈將共用兩個發射井。

而在中西部地區(芝加哥等)或是東海岸地區(波士頓、紐約等),則沒有設立發射井,這意味著這些地區沒有任何保護,因為如果沒有發射井,你什麼導彈也發射不了。

攔截導彈一旦離開了大氣層,防護罩就會分開,露出EKV(外大氣層截殺載具)有效載荷。有些發射試驗失敗,就是由於防護罩剝離出現了故障。發射失敗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截殺載具未能與助推火箭分離。迄今為止,在攔截中程彈道導彈的陸基中段防禦系統測試中,成功率已經達到了58%。

截殺載具或攔截器不使用任何炸藥。而是有一組圍繞在光學跟蹤器四周的推進器。它會追蹤正在逼近的洲際彈道導彈的熱量,並在確定目標後全力撞向導彈。

但是,當洲際彈道導彈的再入飛行器將火箭上端分離開時,會釋放出很多鍍銀聚酯薄膜氣球和紅外照明彈來迷惑攔截器。根據現有資料記載,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測試試驗都沒有相應的解決措施。

在我看來,美國政府對民眾刻意隱瞞了這些現實。

好了,就醬紫。由於部署不利所造成的侷限性,使得一個如此複雜的系統仍處於起步階段。


義薄雲間

首先要知道現在能發射到達美國本土的陸基,洲際導彈的國家只有中俄,而中國的洲杯導彈還不能覆蓋美國全境,而中俄周邊的美軍基地和反導基地遍佈,從日韓和阿拉斯加,還有中東,歐洲,可以說就在中俄門口和後院,而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反導預警和反導系統也是世界上最完善的,但是發導彈預警系統也經常誤判,在公開資料中在冷戰時期就有幾次而最後關頭髮現是誤判而避免核大戰,在中俄發射洲杯導彈到美國最快要30分鐘,從美國雷達發現,到報告總統,到兩國之間的核實,這段時間不短,而這也早過了早期甚至中期攔截的時機,而在美國本土的反導系統能攔截也好,但核彈爆炸產生的電磁波將破壞一切電子設備,能攔截第一波或者第一波有一枚漏網之魚也好,或者美國核實到中俄向其發射洲杯導彈也好,不管有沒有裝核彈頭美國都將會疼狂反擊報復,而美國遍佈世界的軍事基地有不少也部署了核武器,如果中國向美國發射洲杯導彈的這些核基地也將成為首要目標,而中俄美也有二次核反擊能力,一旦爆發核大戰將發射所有的洲杯核導彈包括空基海基的,三個國家都是這樣,到時攔截也沒有意義也,因為一旦爆發核大戰將意味著相互毀滅,而其他的擁核國有一半是美國的盟友一半是中俄的盟友,這些國家也很大可能趁機發射毀滅其他擁核國而讓自己成為唯一擁核啦來稱霸世界,到時地球最起碼北半球將有一半人死於當場的核戰,而剩下的人就算不會再引起世界大戰也好也將會被核輻射影響而慢慢死去,能逃出核彈影響範圍的人下一代也會受到核輻射影響,說美國能攔截多少洲際導彈沒意義,只能說美國受到第一波核攻擊後還能馬上反擊多少洲際導彈,再剩餘沒裝核彈頭的或發射第一波後再重新裝填洲際導彈或組裝洲際導彈的還能有多久,像美國一艘戰略值班的核潛艇就最少有24枚潛射洲際導彈,到時北半球將成為地獄,或者能存活下一兩個軍事強點的國家但為了世界話語權和統治南半球小國又將發生世界大戰,之所以核武器越來越先進但卻越來越安全就是這樣,一旦發射核武器,最樂觀是將會最少毀滅北半球,而剩下存活的無核國家為爭奪話語權將又發生世界大戰,到時世界上無論經濟,生態,貿易都將回到二戰時代甚至一戰時代,而現在很多鬧饑荒的國家和在內戰或有苗頭內戰的國家將會餓死更多人和爆發更多的內戰,有能力和會對美國發射洲際導彈的國家一旦發射洲際導彈美國也沒有攔截的意義,一旦爆發核戰爭美國本土,和世界各地的美軍基地也將受打擊,在現在發射核武器多樣化和末段速度達上十倍音速的洲際導彈也攔截不了,攔截第一枚核電磁波也會破壞之後的雷達系統,大氣層外中段攔截也會對衛星產生破壞,人類將舟回石器時代!!!


我本善良ojz

我們用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去考慮題主提出的問題。如果美國真的能用陸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NMD)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攔截敵方來襲的彈道導彈,那麼特朗普政府又何必要去組建什麼“太空部隊”呢?從這一點上看美國所謂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好像不靠譜。

先看NMD攔截系統,是美國陸基中段攔截防禦系統。2004年美國宣佈在阿拉斯加格里堡和加利福尼亞范登堡空軍基地部署GE-1攔截彈。到2010年共進行了16次實際攔截實驗。然而只有八次攔截成功,其攔截概率只有50%。



美國的攔截實驗所採用的模擬彈道導彈LV-2靶彈,其模擬的的是3000-5000公里的中遠程彈道導彈的飛行特點。這就導致了所謂的攔截系統,並不能夠有效應對攔截超越50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即使就是5000公里射程的彈道導彈,其攔截概率最多也就50%。


那麼美國的陸基反導攔截系統,這可都是在知道發射地點,知道相關參數,進行提前預防,的實驗。可是如果針對發射地點不定,時間概率不定,來襲導彈不定,是否分導彈頭不定的前提下,恐怕這50%的概率,就會所剩無幾。

TMD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是由美國海軍再利用海上宙斯盾防空系統進行發射標準-Ⅲ對來襲的中近程彈道導彈進行防禦的系統。自從2002年開始,經過了12次實驗,成功的攔截了8次,攔截概率達到67%,但是美國已經將標準-Ⅲ防空導彈進行了相關部署。



美國將阿利.伯克級防空導彈驅逐艦進行改裝,以達到最新的阿利.伯克-ⅡA可發射標準三艦空導彈。而同時美國又研製一套以海基發射為基礎研製的陸基宙斯盾系統。於2013年部署在夏威夷考艾島,配備24枚標準-Ⅲ防空導彈。美國還在羅馬尼亞和波蘭分別部署了宙斯盾陸基系統。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部署現狀。


但是標準-Ⅲ防空導彈(標準-Ⅲ Block-1已裝備),最大飛行速度10馬赫,依靠動能殺傷彈頭。但是其攔截的最大速度的也只能限制在10馬赫的目標,超過這個速度無法攔截。對於再入大氣層的彈道導彈來說10馬赫的速度只能是射程3000公里以下的彈道導彈。
標準-Ⅲ艦空導彈

從美國的兩大導彈防禦系統來說,其攔截能力和攔截質量,並不是十分突出。而至於美國其他導彈防禦系統,也只是戰區級的防空系統。幾乎無法攔截高速再入大氣的層的彈道導彈。



太空激光武器是比較有效的攔截手段

這才讓我們想到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什麼要推行建設“太空部隊”的計劃。因為美國只有在太空部署了攔截武器,無論是動能攔截彈頭,還是激光動能武器或者其他定向能武器。這都是針對彈道導彈防禦的最好方式。


畢竟在大氣層外對其彈道導彈進行攔截,也就是彈道導彈飛行的中段,是最好的攔截區域,而這段區域,如果能在空天部署武器,那麼將最快的做到對敵方導彈的攔截效率。從這方面反過來又印證,美國陸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並不是十分可靠。
太空動能武器

對於像俄羅斯部署的“白楊- M”這一類的彈道導彈,和多彈頭分導能力,美國的NMD根本就無法攔截。而攔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導彈的飛行中斷進行攔截,也就是大氣層外攔截。


白楊-M機動彈道導彈

這回大家明白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效能了吧,也順帶明白為什麼美國特朗普政府要推行“太空軍事化”的步伐了吧!


淡然小司

首先肯定的回答你!就迄今為止,面對實戰而言;目前世界上任何國家尚無有效的攔截手段!更多則只是停留在試驗階段。


深愛軍事30多年了,也算是個老軍迷,但我實在想不通,美國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所鼓吹的80%攔截成功率,究竟是以什麼為依據?到目前為止美國先後投入400多億美元,一共進行了39次各種反導試驗,其中18次為攔截試驗,併成功了10次。而第18次也就是最近的一次,是2017年5月30日進行的首次洲際導彈攔截試驗……成功了!但也陷入了國內外各界對GMD系統的質疑,被疑為作弊。

不過話說回來,美國2017年這次洲際導彈的首次成功攔截,也絕對值得引起我國的關注,我們需要在導彈突防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與創新!

而上述的GMD又是什麼?GMD是(路基中段反導系統)屬於NMD(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後防線。與大家所熟知的“薩德”THAAD不一樣!“薩德”是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是TMD(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組成部分,而

TMD(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是美國前沿戰區防禦力量。TMD家族裡可謂是明星齊聚:有以“宙斯盾”系統和“標準3”型艦空/攔截導彈為核心的海基反導系統。還有“愛國者3”和“薩德”為核心的陸基反導系統。

小知識:美國對各反導系統依職責劃分的非常細,比如:上升段(NMD)、中段(GMD)、戰區和末端(TMD)、GMD)路基中段反導系統、(NAD)海軍區域防禦系統、(NTW)海軍全戰區防禦系統、(TMD)戰區導彈防禦系統、(NMD)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等等。

說了那麼多,上述這些都還只是美國人自己搞的試驗;只是攔截一枚導彈,且目標導彈的發射時間、地點和目的地、預定的飛行軌道;還有導彈預警衛星鎖定區域和範圍,各種反導雷達,相控陣雷達及火控雷達,以及戰區指揮控制系統的指令等等,都是事先預設和準備好的。一切都按照劇本進行。也就是說,屬於事先有足夠準備。如果在實戰情況下被數十枚或上百枚導彈,在不確定的某個時間點,一次性同時鋪天蓋地的攻擊,那又會是什麼結果?況且實戰戰況是瞬息萬變的,百分比實際上僅僅只是個參照,很多時候根本不足以說明問題。可如今他們美國目前就連這個概率都還沒把握,就急匆匆的把反導吹得那麼牛。

多讀多瞭解一些軍事方面的知識,就會對一些軍事領域的東西,以及很多國際形勢和國際外交等情況,有自己更清晰、更明朗、更獨特的見解。


雲遊GG

美國為何有聲音要求軍隊放棄洲際彈道導彈?

美國空軍要求武器公司為軍隊研製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用以替代現役的“民兵”系列導彈,然而美國專家卻藉助更換武器的關鍵時刻,紛紛要求放棄對“民兵”系列洲際導彈的更新計劃,並要求軍方徹底放棄陸基核武器及其發射平臺,用以節約有限的國會預算。聲稱美軍依靠B-2和俄亥俄級戰略潛艇依舊可以承擔核打擊任務,所以洲際彈道導彈已是多餘。然而洲際彈道導彈真的多餘嗎?

2016年全球軍費高達1.68萬億美元,而美國佔了其中的6110億美元,是中俄兩國軍費的2倍多。但美軍軍費已較9•11以來以降低不少,美軍軍費最高時曾創下11180億美元,但美軍通過減小戰爭規模、縮減軍隊規模等手段,進行了軍費調整。據數據顯示自9•11之後海軍削減了14%的規模、空軍在人員編制方面也削減了12%,戰鬥機數量方面削減了26%。然而國會在資金方面依舊捉襟見肘,所以這一次打壓軍費的心思放到了洲際導彈導彈上面。

美軍現役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是“民兵”Ⅲ,也是美軍戰略打擊力量的中樞。該導彈發展於上世紀60年代,由於在當時採用先進的固體燃料技術所以在發射時大幅削減了準備時間,加上自身擁有超遠的射程和可靠的性能,另美軍欣喜若狂,並決定大量裝備。之後“民兵”系列從“民兵”Ⅰ型一直髮展到了今天的“民兵”Ⅲ型,雖然同出一門,但絲毫不減其鋒芒。最大14800km的射程和相當於60枚廣島原子彈的彈頭威力以及彈頭分導技術令這款導彈依舊具有極大的殺傷性能。


浩漢防務論壇


“能夠攔截多少枚進入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是同一時段對密集型的多彈齊射攻擊進行攔截?那麼攻擊者同一時段又能發射多少枚呢?洲際彈道導彈有很多型號,性能又各不相同,攔截哪個國家發射的導彈呢?……這個提問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問題”,確實不好解答。我來談談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可靠性,供讀者朋友參考。

目前美國自稱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全面的彈道導彈的防禦系統,吹噓可以攔截所有種類的彈道導彈。美國的反導系統是不是真的如他自己吹噓的那麼厲害呢?



美國當年設想的“星球大戰”計劃,旨在通過發展各種先進的非核高能防禦武器,建立一套太空和地面相結合的多層次、高效率的空間立體防禦網,對來襲導彈進行多層攔截,並摧毀於到達美國本土之前,從而“使核武器成為無效的和過時的武器”。



後來,隨著華沙條約組織瓦解和蘇聯解體,美國認為俄羅斯已經無法繼續與美國在軍事上進行抗衡,1993年5月克林頓宣佈終止“星球大戰”計劃,開始著手“彈道導彈防禦”計劃。該計劃包括兩個部分:用於保護美國海外駐軍及相關盟國免遭導彈威脅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和用於保護美國本土免受導彈襲擊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和“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是使一個地區免遭近程、中程或遠程彈道導彈攻擊的綜合性武器系統,而後者則是保護美國全境不受任何彈道導彈攻擊的戰略防禦體系。


2000年9月,時任美國克林頓都不得不承認,由於對“技術和實用效能”缺乏“足夠的信心”,克林頓政府決定暫不部署“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國家導彈防禦系統”是保護美國全境不受任何彈道導彈的攻擊。它由地基攔截導彈、地基雷達、天基傳感器、改進型預近警雷達以及作戰、管理、指揮和通信系統等組成。“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則是用於一個地區免遭彈道導彈攻擊的武器系統。



在1991年海灣戰爭時,美國宣稱愛國者PAC-2 型導彈命中率為60%,此後美國不遺餘力地提NMD是用來保護美國本土免受彈道導彈攻擊的防禦系統。從這一點看,它是里根“星球大戰”計劃的翻版或繼承者。所不同的是,“星球大戰”計劃所依賴的是空中防禦系統,而NMD是以陸空結合、陸地防禦系統為主。根據美國國防部提供的材料,NMD包含六大部分:地基攔截導彈、地基雷達、天基傳感器、改進型早期預警雷達,以及作戰管理、指揮、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按照設想,美國可以通過這一系統,從敵方導彈一發射,就對它進行偵察、跟蹤、定位、鎖定,在它進入美國領空前將其摧毀。這項計劃尚處於論證階段,到底搞成什麼樣子,至今誰也說不清楚。據說,如果把外來的導彈比作雨點,這一系統就像一把傘,把美國罩得嚴嚴實實,不受一點損害。對此,連美國政府高層也有人直接提出質疑,一位議員在國會辯論時,就曾當場撐起一把只有傘架的漏雨傘,以此形容NMD的防禦能力。



美國知名智庫軍控協會前期公開的一份獨立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政府熱衷構建的導彈防禦體系在技術上仍存在嚴重漏洞,依據不可靠的試驗結論制定的外交和國防政策,可能帶來災難性影響。


攔截技術其實沒過關 軍控協會旗下的《今日軍控》雜誌刊登了麻省理工學院西奧多·波斯托爾和康奈爾大學喬治·列維斯兩位學者聯合撰寫的分析文章。他們選取“標準-3”海基攔截導彈在2002至2009年間的10次“成功”試射數據作為樣本,經仔細研究得出結論稱:當局竭力推動構建的導彈防禦系統,其實不具備官方宣稱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就目前的導彈防禦技術而言,沒有充分證據表明,美國現在能夠針對哪怕是有限的導彈攻擊展開防禦。”文章開篇即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兩位科學家指出,數據分析顯示,無論是針對洲際彈道導彈的“陸基高空攔截系統”,還是針對中、短程彈道導彈的“標準-3”型攔截導彈,在技術上都不成熟。比如,美軍用以預警和探測來襲導彈的X波段雷達和“宙斯盾”系統,在遠距離跟蹤目標時,根本無法分辨真彈頭與金屬絲的區別,猶如“近視眼”。



五角大樓公佈的“標準-3”試射數據則顯示,10次試射中至少有8到9次,“標準-3”並未實際擊中來襲彈頭,只擊中了導彈的推進火箭。其中4次,來襲導彈甚至連彈頭都沒裝。兩位學者指出,“標準-3”的作戰原理是在高空以4到5公里/秒的速度撞毀目標,這需要其紅外傳感器在上百公里外就開始工作。但在這個距離上,所有目標在傳感器上都是一樣的光點,如何區別彈頭和其他諸如推進火箭的物體,成了難以克服的挑戰。而在實戰當中,如果“標準-3”僅僅擊中了推進火箭,來襲導彈的彈頭可能還會沿著既定軌道飛行,特別是在其攜帶核彈頭的情況下,依然存在爆炸的可能。


高成功率疑似靠“作弊”
美國國內對導彈防禦系統效能的質疑早已有之。儘管美軍高級官員一再強調該系統的技術日臻成熟,並進行了號稱歷史上“實戰程度”最高的導彈攔截試驗,但這樣的說辭無法服眾。

根據官方統計,自從2002年以來,美軍已經針對各種攔截系統進行了46次試驗,其中36次“成功”。但批評人士表示,軍方可能實施了多種“作弊”措施,才取得了這麼高的成功率。一些分析指出,美軍在來襲導彈中加裝了全球定位系統,使攔截導彈很容易就跟蹤到目標。同時,美軍在進行試驗時,已經事先掌握了來襲導彈的類型、發射時間、飛行彈道和目標點位等重要信息;導彈的飛行速度被調慢,發射的各種信號也被特殊裝置放大,便於跟蹤和攔截。更何況在試驗中,通常只有一枚導彈來襲,而沒有多枚導彈齊射的情況。所有這些,都使得已進行的攔截試驗缺乏實戰價值。

此外,在多次試驗中,由於來襲導彈並沒有釋放用來欺騙預警系統的誘餌彈,許多人據此認為官方報道的可信度要大打折扣。“任何能向美國發射遠程導彈的國家,都有能力釋放誘餌彈,而這很可能導致防禦系統徹底失敗。”美國科學家聯盟的物理學家大衛·萊特如是說。美國國防信息中心的導彈防禦問題專家維多利亞·薩姆森也有同感,在她看來,即使試驗目前是成功的,可在缺乏誘餌彈的情況下,也無法證明美國已經擁有了可靠的反導盾牌。

執意部署反會引火燒身 波斯托爾和列維斯進一步指出,如果政府無視反導系統的各種漏洞,執意進行部署,將帶來“外交上的災難”。兩人認為,伊朗和朝鮮擁有的彈道導彈已經具備了突破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能力,因此,部署這種系統“不但無法遏止彈道導彈擴散,甚至可能刺激這種擴散行為”。同時,因為它無法在實戰中真正發揮效用,美國對盟友的安全承諾將不再具有可信性。


鑑史明鏡

要攔截的洲際彈道導彈,大體分三段,即一 導彈上升段,大氣層內。二 太空段,也稱中段。三 再入大氣段,也稱末段。

三位一體戰略彈道導彈有陸基、空基、海基,美國現在太空中X-37B也有可能成為太空基。

陸基發射彈道導彈有三和方式,公路機動發射,鐵路機動反射,發射井發射。海基發射主要由戰略核潛艇來完成,也稱第二次報復式發射。空基發射想當然就是戰略轟炸機了。

要想攔截已徑進入到了美國領空的洲際彈道導彈,難度會陡然增大。如果在上升和太空段沒有攔截成功,那麼再入大空層的導彈的速度就非常快了。就目前美國的攔截系統的攔截水平,五馬赫內的能攔截50%就不錯了。再者,對於攜帶核彈頭的導彈,即使攔截成功,自己的損失也是不可闢免的。十馬赫以上的導彈呢,由其是馬赫數大還會變軌的導彈,我看美國的攔截系統,只能算擺設了。


六味地黃丸子74327824

這要看誰發球。

假設是地表最強80後家布朗彈射程真足夠飛美國本土上空了,確實可能在不颳風不下雨不打雷反導雷達不斷電,各子系統都正常情況下,操作員不手欠不誤操作,攔下個位數的,也只是可能。

假設是我們,我們群發東風41,東風5C,彈頭中夾雜EMP(中國已經打算把它加裝在“東風21” 導彈上)飛到北美上空被攔截前引爆EMP,可以讓北美科技水平回到沒電的時代,那就無所謂攔截不攔截了。

假設是俄羅斯,就目前來說,可以群發的洲際導彈保有量,美國算自己能攔下幾枚是無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